疫情期間,最受歡迎的囤貨口糧是什麼?來自淘寶數據顯示的Top3分別是:螺獅粉、車釐子和自熱小火鍋。相比於生鮮品類的車釐子,便於進行標準化的螺獅粉和自熱鍋背後,也孕育着成長爲千億消費品牌的機會。

在上週舉行的華映資本2020年會上,華印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季薇分享了來自投資機構的觀察和分析,從資本市場整體來看,中國貨幣增速是GDP的兩倍多,資金充裕,但與美國相比,除阿里、騰訊和茅臺外,中國仍缺少千億美金市值的大公司,在結構性過渡期內,新技術帶來的提效會不會在中國催生新一波消費品牌?

李子柒和自嗨鍋,華映資本分別投資了這兩個電商平臺內大熱食品品類的兩個新國貨品牌,背後的邏輯也存在着相通性,相比於以三隻松鼠爲代表的上一代網紅品牌,這一屆新國貨往往能夠在線上做足營銷投放的同時,補足供應鏈能力,用產品力撬動線上線下的多渠道拓展。

"在競爭者加入降價維度之前迅速佔領品牌心志,這個品牌就起來了,他們的天花板會比以前的淘品牌的天花板高很多。"季薇指出,新國貨品牌的創始團隊也變得前所未有的敏銳,他們擁有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學習迭代能力,同時,人才與成熟型供應鏈,也爲他們在組織資源過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關於新品牌快速成長的時代內因,季薇提煉了兩個重要變化,一是信息碎片化與媒介多元化。廣告主投放的地方多了,意味着單位媒介它的價值下降,對品牌的影響力相對減少,更多的品牌因此脫穎而出。二是隨着流量見頂,內容平臺的變現壓力加大。平臺都希望完成自己的電商閉環,從每一個用戶身上獲取更多的價值,其中,"抖快微"都有加快平臺搭建的趨勢,但對內容平臺來說,完成電商生態的搭建則需要5到10年。

以下爲季薇在華映資本年會上的演講全文,經鈦媒體編輯:

大家很關注資本市場,現在全球的貨幣政策只有兩個關健詞,一個是超發,一個是降息,疫情期間全球降息67次,美國6月份M2,就是廣義貨幣增速有23%,去年美國GDP是21萬億美元,所以說是非常接近於整個國民GDP水平的。那麼中國隨着超發11點多,但是中國的M2總量達到200多萬億,我們中國去年的GDP是99萬億元人民幣,那就是M2兩倍多於我們的GDP,所以在這個體系內,資金是非常充裕的。

那麼今天早上我看到新聞,美聯儲又宣佈接近零利率,一直要延伸到2024年年底,所以在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整個市場的利率都非常低,而且流動性非常寬裕。在這樣一個資金氾濫的大背景下,如果沒有優質的資產去讓你的理財能夠保值增值的話,那麼我覺得唯一的出路,可能真的是通貨膨脹、資產貶值這一條路。所以對於大部分的理財資金來說,確實現在必須要配優質的資產。

但是中國有沒有這個容量去配置優質資產?我們從股權的角度去看,對比一下兩個地方上市公司的市值。美國GDP是中國的1.5倍,但是整個資本市場是中國的4.8倍,這個角度去看,我們中國是不是還有一點上漲的空間?而且美國大公司多,美國超過萬億美元的公司有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中國最大的上市公司也就是阿里,7000多億美元,騰訊6000多億,接下來我估計是茅臺,3000多億左右,美國大公司比中國多。

同時在政策支持上,科創板已經累計了IPO132家,8月4日註冊制開閘,創業板我們瞭解了一下,註冊制對於模式創新、對於之前在中國上市相對會遇到一定困難的,像文化類、遊戲類企業都有一定的包容,包括電商等等,餐飲。所以說現在很多的企業,除了以技術爲門檻的,符合科創板發行條件的很多的企業都有可能在創業板進行上市申請。所以A股上市企業數量來說進入擴容期,2020年上半年以來上市企業數量逐漸增加,單今年7月份中國A股上市有50家,發行量非常大。

結構性機會過渡期的投資關鍵詞,創新與提效

如果反過來說這個行業的話,今天主題是數字技術,行業處於結構性機會過渡期內,整個互聯網C端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我們看一下月活數據,月活人數已經見底,可能還有微微下跌的趨勢。但是新一輪技術帶來的顛覆性的機會,新的績效平臺還沒有成立,所以下一個顛覆在哪裏?在探尋中。

那麼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覺得主要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的投資,用兩個關健詞來形容,一個是創新,一個是效率的提升。而且體現在商業側和產業側,都是這樣的兩個關健詞在起引導的作用。

剛纔講,投資投的是變化,我們關注變化中帶來的機會。但在這麼一個變化巨大的環境當中,我們總要找到自己的支點、定義。那麼這個支點就是我們的能力圈,我記得芒格說過一句話,他把投資比作了捕魚,他說第一條原則是到有魚的地方捕魚,第二條原則是千萬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所以大家還是要看好方向,魚在哪裏,才能去找尋機會。所以對於我們華映資本來說,我們的能力圈一直是圍繞着數字經濟,是所有投資的底層邏輯,我們在進行佈局。

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12年來整個投資佈局的主線,還是圍繞着人羣和技術兩條線進行佈局、投資。當然在這個期間,也會有一些方向性,根據行業會有方向調整。人羣,從核心人羣到泛人羣再到細分人羣的變化,需求,對現有需求的迭代升級。技術從PC到移動,再到現在,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非常完整,從我們的角度來說,大家瞭解華映資本最多的是從數字內容領域去切入整個數字經濟,最早投的是內容相關的產業。

移動互聯網來了,我們關注的是場景的流動入口以及變現方式,那麼到後面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的情況下,數字化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就開始走出內容人羣、流量的舒適區,也不能一直困於自己的舒適區裏面,行業在與時俱進,我們自己整個投資邏輯和能力也要跟上。所以從2015年開始消費、科技等方面做佈局,2018年之後在大消費、科技賦能重點投放和行業分工,這個是整個發展邏輯。

消費賽道崛起的兩大動因:媒介多元化與大平臺的變現壓力

那麼在這當中的感受,雖然一直在說要堅守能力圈,但是事實上這個變化太多了,那麼很多的時候,被動的接受變化,那是適應,主動的去擁抱變化,那是進化或者是迭代,不管被動還是主動,還得要接受變化。所以華映資本有能力我們爲什麼覺得自己可以從數字內容這樣一個舒適區,能夠跨到消費升級的廣闊天地了?我們的觀察是因爲整個消費升級,除了代際變化,基礎設施的完善,驅動的是兩個大的原因,一個是媒介的多元化趨勢,另外一個是現在大平臺的商業化的壓力。

說到媒介多元化,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每天花在線上的時間,每天接收信息是從不同的渠道來的,最早的報紙、電視,到後面加入了門戶搜索引擎還有戶外,還有視頻網站社交平臺等等,到現在的內容平臺,移動資訊,直播等等,花了我們大量的時間。

以前消費類做廣告投放的話,最早肯定是頭部媒體,到互聯網時代,從傳統媒體+搜索引擎營銷等等互聯網廣告的標配模式,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像APP等,廣告主花了更多的錢,到現在,一是媒介更多元,另外一個是營銷方式非常個性、內容化,整個全域營銷到最後在私域裏面沉澱客戶。

到現在去關注整個媒介市場的話,會發現媒介市場越來越同步,在哪裏看到商品推廣就可以完成購買,所以說,現在整個廣告市場,互聯網廣告佔比佔到50%多,而這其中移動廣告的佔比,擁有接近90%,所以整個線上零售,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線上零售佔到20%,電商市場差不多有10萬億,其中6萬億是淘寶、直播等等,2萬億在京東,1萬億在拼多多,媒介多元化,意味着廣告主投放的地方多了,意味着單位媒介它的價值下降,新品牌投放的選擇增加、門檻降低,所以更多的品牌脫穎而出。

另外一個非常重視整個平臺的生態變化,我們說新消費另外一個推動的因素是平臺的變現壓力,也就是商業化,爲什麼這麼說?整個互聯網用戶數已經到達頂層,任何一個大平臺如果在站內獲取流量的話,基本上靠傳統的方式成本非常高,也非常難。所以幾種方式,獲取內容的方式,內容方式獲取流量或者是站外來獲取流量,或者是擴圈獲取。

前面一段時間比較典型的是B站通過一系列的廣告、綜藝、影視等等去破圈,把他的用戶人羣從年輕人,向上面高年齡層去延伸,在一系列內容活動之後,整個用戶人羣從24歲到35歲,整個增長了10%,所以這個是平臺在用戶獲取上的一些自己的方式。

要麼是高增長,要麼是好的變現能力,最後才能收入。所以如果用戶數增長乏力的話,平臺希望從每一個用戶身上能夠獲取更多的價值。

那麼首先看到的是電商場景化消費越來越多,以前是綜合電商網站,現在也直播、電商、拼團等各種各樣的電商方式,所以在推動着電商渠道的多元化。

內容平臺也不甘落後,內容平臺傳統的變現方式,廣告、遊戲、直播,但是在現有情況下,用戶價值在那邊,所以大家紛紛希望完成自己的電商閉環,從每一個用戶身上獲取更多的價值。當然,我個人認爲,中國對於內容的監管,內容審覈的成本會越來越高,團隊也越來越大,所以對內容平臺來說,與其在這個方向上受到監管很大的壓力,不如轉向交易,總可以賣貨,賣貨之後的變現效率會提高,但是內容搭建生態2、3年生態搭建完成,但是電商可能要5到10年纔有比較完整的電商生態。

所以對於很多的平臺型企業來說,不管是內容還是電商平臺,還是其他的平臺,總要管理兩類資產,一類是內容和達人資產,要有很多的工具,基礎設施去支撐,內容管理、達人管理。二是用戶資產,開店工具、數據服務等等都需要支持,所以對於平臺型企業,要把這個生態搭建好。現在"抖快微"都有加快平臺搭建的趨勢。

總結一下,中國電商基礎設施的顛覆性的革命,對於整個中國品牌發展來說,應該說,贏得了新國貨時代,也拓展了品牌的天花板。傳統品牌時代,只要兩種方式,主要媒體,鋪線下渠道,這兩個做好了基本上所向披靡。

到了互聯網起來,電商發起,進入淘品牌時代,淘寶品牌的崛起,我們認爲還是利用了淘寶線上流量紅利,但是它的問題是對淘寶渠道過於依賴,一旦大品牌進來之後,流量方面,包括產品方面,都沒有能夠抗得住這樣的競爭。其實有很多的品牌,到了一定的天花板就出不來。

上面一些出來的,小熊新潮小家電,三隻松鼠等等代表不同的種類,他們出來的原因已經不僅僅依賴於淘寶,一個是有品牌的紅利,另一方面,多渠道去運營,除了淘寶、京東,包括線下渠道不斷的去直營或者是分銷。

常熟的服裝企業戎美,最近在申報創業版上市,打的標題是:中國淘寶女裝第一股,我看了一下收入體量不是太大。很有趣,下面的這些服裝品牌,淘品牌都沒有出來。到現在稱爲新國貨時代,需求方面來說,新一代的人羣,代際變化不說,年輕人對國潮更加自信,以前看淘寶、天貓品牌的TOP基本上都是國外品牌,現在國貨越來越多,所以年輕人有國潮自信。

現在的品牌上來往往一開始就是全域投放,助力品牌戰略,所以渠道往往從線上開始,有能力能夠做到線下渠道的多樣化。特別提到的是現在這些新國貨品牌的創始人,相較於原來的很多淘品牌的創始人,資源整合能力非常強,或者是學習迭代能力非常強,首先市場上有很多的人才,其次是整個供應鏈成熟,讓他們在這個組織資源過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下面的這些新品牌,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詳,除了有個別的品牌線下渠道,江小白是明顯的線下銷售場景渠道,大部分的新品牌出來,第一步首先是在線上營銷投放,所以能快速的進行冷啓動,到達一定的高度。第二步,補足供應鏈能力的不足,產品能力的提升,然後進行從線上到多渠道進行拓展。在競爭者大舉進入或開展價格戰之前,佔領用戶心智。這個品牌就起來了,他們的天花板會比以前的淘品牌的天花板高很多。

雖然說我們現在這些新品牌年份都不長,但是我們看到這樣一個趨勢,如果從估值角度來說,他們已經到了非常高的地步,但是我們真正希望做一個品牌,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最後還是能夠提供好的產品,滿足人們某一類人羣的剛需,從這個角度來說,新品牌還是有好的地方。

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大家可能比較熟悉,是我們近兩年來投的,在新品牌領域裏面,投的這兩家公司都是在食品領域,大品類,糧食米麪都是大品類,所以這個品類裏去看看有沒有大公司出來,把天花板做的高一些。

這兩家公司其實在選擇的時候,代表了我們篩選的模式,李子柒雖然是一個博主,後來影響力擴圈,她自己的初心還是自己的老家,用鏡頭展示自己的生活,這種初心也是難能可貴的。

對於這個團隊來說,確實在生長過程當中,完成了從內容到供應鏈到產品能力的這麼一個迭代,所以整個數據,看起來非常不錯。他們的天貓旗艦店在618期間銷售破億,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績,這個數據還是在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的狀態下獲得的,很不容易。我記得春節的時候我在日本,因爲螺絲粉供應鏈出現問題,很多的米粉廠沒有開,要一個一個電話打到江西、廣西縣裏面,去了解,問問縣長,你們當地有沒有米粉廠有一定的產能?支持李子柒品牌?

另外一個品牌是自嗨鍋,被分衆的傳播給洗腦了,懶、宅、獨,現在95後已經成爲了主力購買方,同時又有技術創新,把這個品類,原來是方便食品,味道不是特別好,用技術創新的方法,把口味、質量朝上提升了一步。那麼團隊像我剛剛講的,新型品牌公司,團隊還是比較高質的,創始人是原來百草味的創始人,非常極致,整天琢磨着怎麼樣把產品做好。所以在各個方面的努力,還是比較有經驗的,自嗨鍋2018年開始品牌推出,2019年同比增長了5倍,到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了4倍,這兩個是在整個紅利期裏快速的抓住機會能夠走出來的食品品牌。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疫情期間,在家裏喫什麼,淘寶做的調研,螺獅粉和自熱鍋,在TOP5面佔了2位,而且從增長趨勢來看非常好。當然這兩家公司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投入,2017年子柒經歷了模式迭代和創新,自嗨鍋在2019年投,正好是高速成長期,抓住了高速成長這麼一個趨勢。

出海進入2.0時代,產品及國潮品牌的輸出

剛剛我講的大家可能覺得會跟數字技術沒有關係,但是新國貨的趨勢,後面的推動力量還是數字化。數字化對C端的賦能,媒介、渠道……這些都是數字化的賦能。

所以如果把維度拉的再長一點,拉到近20年,從2000年中國加入WTO之後快速發展到現在,我認爲中國基本有兩大紅利,一個是數字化,剛纔講的2C,另外一個是供應鏈,是我們20年來整個中國發展留給我們的紅利,這塊還有很多的機會去挖掘。

中國的數字化提效,廣義的數字化和狹義的數字化的區分,狹義的是信息技術,廣義的是賦能在產業裏面,幫產業去提效。那麼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中國現在需要數字化提效的企業市場是一個廣闊的天地。中國企業的特點是規模小,佈局散,如果看看這些消費類,餐飲、零售、教育、服裝,他們集中度或者是連鎖化率非常低,基本上都是低於10%。但他們是率先進行數字化的一波,目前有20%的服務業,已經開始實現數字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滲透率,所以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認爲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數字化進程有比較好的機會。

我們一方面關注的是橫向,聚焦於企業內部效率提升,從營銷到協同辦公,到人力資源管理等等,可能並不特別聚焦於某一個行業,在爲所有行業企業功能賦能。例如,我們投資的微盟爲所有消費類企業進行去中心化的商業化去賦能,現在已經服務超過300萬家商戶,SAAS付費商戶數超過8萬多家客戶,在中國SAAS領域,開始達到一定的規模。

另一類,我們認爲沿着產業上下游,從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方向去進行,不管是交易、撮合還是網絡化協同,還是智能化生產等等,從能夠提升上下游效率的角度,零售通、供貨渠道……讓品牌更有效去服務、幫助小店,提高小店服務能力,在疫情期間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

再來講供應鏈問題,爲什麼特別重視供應鏈?是不是看起來跟華映資本沒有什麼關係?我們看一下中國的供應鏈,可能跟我們未來想做的事情很相關。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鏈,特別是在基本消費品的產業鏈上,是非常完整以及高效的,這個不包括高端產業,剛纔講到集成電路、半導體等全球化產業鏈。但是在基本消費類產業方面,中國有非常強大的優勢,而且有大規模的產業集羣效應,在某一個地方某一類產業,上下游都在那裏,他們擁有成熟的生產製造能力,極高的性價比和高效供應鏈組織能力。

如果來看看中國出海企業的前一個版本,稱之爲"1.0版本",基本上是互聯網產品和模式的出海,比如說抖音在中國成熟,中國互聯網模式走的非常快,成熟的模式輸出到海外,成立了另外一個公司。或者是中國創業公司直接出海,比如說東南亞的基金公司,中國創業公司直接把模式搬出去。

但是對於一些垂直細分領域女裝、童裝、小電器等等,我們認爲優秀的產品能力和供應鏈能力,以及隨着這些年國潮和國貨新品牌的興起,是2.0的機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而且中國很多企業的跨境電商運營能力、數據能力都很強,在中國經歷過流量和電商大戰的,經驗豐富,出海以後活得都比較好,支付工具等等也比較成熟,組織生產整個過程做的很好。

前陣子跟我們自己投的品牌在聊,在整個疫情期間,上半年他們在北美市場的出口量翻了3倍以上,而且說3倍只是一個保守估計,海外的出貨量沒有到達3倍,說明在平均線以下,這個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們認爲信息技術是一個生產力,從邏輯來說,是從兩個維度去看它賦能的機會,一個是去賦能實物形式,原來傳統企業需要的設備、物料等等實物等,每一個傳統企業都有這樣一個實物型流程供應鏈管理、質量檢測等等。隨着數字化之後,另一種生產資料,就是數據,本身也能形成一條產業線,包括採集,計算處理、分析、應用、展示……在相關的領域都有投資。那麼我們整個着眼的維度、方向,沿着產業在數字化過程當中賦能、提效果,以及數字本身因爲數據形成自己的產業鏈所帶來的機會,這兩條線去看整個產業數字化的佈局,助推生產力。

同時在疫情期間,整個企業被投後續等都創了歷史新高,說明投資機構沒有被疫情所阻隔,大家很繁忙。被投企業的估值增長當然是一個指標,我們內心更看重的是內在價值的提升、業績的提升,因爲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其實有兩種價值,一種是交易價值,比如說企業上市的市值,上市前投它是有套利空間,如果是一個長期求利者的話,會看更重企業內在價值提升和業務提升,這是我們願意花很多時間去努力的。

接下來要做什麼?其實大家都有很多的共識。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還是講過的兩個關健詞:效率、創新。如果這兩個關鍵詞,落到關注的領域當中和關注的方向維度中的話,在C端會特別注重媒介的變革和產品的創新,比如新品牌,新服務,品牌出海,以及龍頭企業的一部分的業務重組,這些都是我們願意去關注的。

從全球未上市獨角獸企業數量來看,中國比較領先,比美國多,200多家。基於這麼多的未上市的企業也有巨量的公司,在上市企業裏面也有很多的機會,我們希望能夠作爲一個行業投資人,看到這裏面產生的機會。包括在數字化進程當中,推動創新成爲企業的主旋律,數字化提效,品牌、業務模式的創新,包括大企業有新的業務孵化和第二曲線的話,希望能夠加速它們的發展和市場化運營,以及在企業在非核心業務的剝離和多主營業務和相關主營業務並不是特別相干的狀態下,拆分上市等等,我們非常看重這個領域的機會。

但我覺得,在這麼多的共識下,尤其是在當下,我們還是要堅持洞見,堅持洞見帶給我們的驅動力。因爲洞見是投資的必備技能,如果都有的話,不需要VC了,怎麼樣獲取這樣的洞見?我們希望更加深入實效瞭解被投企業,用數據去更多地感知行業的變化。

(鈦媒體編輯赫婧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