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了一場雨,看了下日曆,昨天是秋分。

中國有四個節氣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秋分春分,夏至冬至,古人稱之爲四極。

夏至白天最長,冬至晚上最長,春分秋分則是白天晚上晝夜平分。

古人寫秋分的詩曰:

少採當秋仲,禋宗重夜明。

九經循白道,萬物荷西成。

朔魄將臨望,虧輪本是盈。

銀蟾與丹桂,齊語任閒評。

這麼晦澀難懂的詩,作者當然是古今詩界寫詩最勤奮的那個人,他一人幹翻全唐詩,這人就是乾隆皇帝。

秋分之後徹底告別夏天,之前很多人還可以像夏天一樣穿着T恤在街上逛,秋分之後則漸漸穿上衛衣長褲。

秋分過後街上那些長髮飄飄白裙也飄飄的小姐姐們從街上飄過的畫面越來越少了,很多人裹在秋衣秋褲裏裹在羽絨服軍大衣裏,美感頓無。

在古代秋分祭月中秋賞月,秋分過了就是中秋,拜拜月亮祈求有個好收成。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秋分過了就到了收穫的時候,忙活了大半年,希望多收三五斗。

秋天也是貼秋膘的時候,爲啥要貼秋膘呢?

一個是秋天豐收了,收成好自然要要喫點好的。

第二,秋分過後四十五天後就是冬天了,這時候喫點好的貼貼秋膘,才能熬過漫長冬天。

秋分剛過,秋雨初寒,白袍同學想煮碗麪就算過了秋分了。

這個季節螃蟹最肥,喫蟹黃面可好。

買五個螃蟹蒸熟,拆蟹肉扒蟹黃,炒蟹黃要用豬油。

熬豬油要用上好的五花肉。

二師兄都快成奢侈品了,五花肉不便宜,用五花熬油總覺得在暴殄天物,做東坡肉不香嗎。

豬油熬出來是雪白的,凝結成膏,香港有位美食家蔡瀾先生酷愛豬油。

豬油的特點,一字記之曰:香。

白袍同學小時候沒錢喫螃蟹,但是豬肉便宜,那時候最喜歡喫是炒餅,用豬油炒肉片豆芽做菜碼,炒好的餅絲都油亮,那種炒餅真的很香,現在很多年沒喫過了。

豬油下鍋,放入薑末蟹肉旺火炒制,然後加入鹽,料酒,醬油,耗油,醋,糖等調味,

拌麪的時候來瓣蒜,生活的快樂有時候很簡單。

最近看美食節目,很多美食博主走到全國各地去找尋美食。

真正的美食是啥?

我總覺得不是燕窩魚翅,不是蒸熊掌蒸鹿尾,那些高大的菜離我們很遠。

我總覺得的真正的美食應該就是藏在市井巷弄的那些小館,每家都有每家的味道,絕不重複。

最近喜歡上美食博主的視頻,很羨慕那些美食博主到處旅遊喫到各種美食,我只能翻翻古書,看看古人的美食帖子,解解饞。

古代秋分,古人要喫社飯。

貴戚、宮院以豬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鴨餅、瓜姜之屬,切作棋子片樣,滋味調和,鋪於板上,謂之“社飯”。

把豬肉,羊肉,腰子,肚肺等等煮熟切片調味,就着薄餅喫,這種喫法好像我們今天的拌涼菜。

看《東京夢華錄》等書,總覺得美食博主最適合生活的年代大約就是北宋,一個東京汴梁就夠美食博主拍攝幾年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