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哥們在城市生活許多年,自我感覺一事無成,說想要回農村老家創業,問這事可行不。

其實很多人有這種想法,在城市生活久了,困於城市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覺得自己不堪其累,想要回農村創業,想要過詩酒田園的生活。

想法真的很美好。

但是,白袍同學的看法是,如果以逃避城市的方法去農村生活,其實沒啥用。

中國人嚮往的生活是男耕女織,走在開滿鮮花的路上,唱着歌聞着野花的芬芳。

但是真實的農村不是這樣的。

那種人們嚮往的田園生活,其實挺苦,下田耕地和織布都是重體力勞動。

當然如果家裏有錢,男耕女織還不錯,男的在遮陽傘下看着僱工幹活,女的買來蠶絲織件肚兜,偶爾擺拍幾張圖片,感慨一番歲月靜好。

其實挺好。

白袍同學認識的一些朋友,在城市有生意,但是會定期回到建設的像小花園一樣的老家,做做採摘,會會老友,日子過得很美。

但是他家的菜園從種到管理都有人負責,這哥們只負責摘菜。

這種生活當然靜好,前途就是你得有錢。

對於大多數人,歲月靜好的田園生活就是一個夢。

現在我們好像擺脫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勞作,但是每天上班,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日出而作呢。

很多人每天工作十小時加,每小時掙十塊到五十塊不等的工資。

日出而作日落有的還不能息。

在農村,農民們還能自主一下時間,工作中間歇一下,聊聊八卦,現在有的人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快遞小哥晚送餐十分鐘都會被罵,被差評,每個差評都標好了價格。

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好像就是我們生活的隱喻。

戰場換了,日出而作的性質依然。

佛祖說,衆生皆苦。

不管是城市農村其實,在哪兒都苦。

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回農村創業要具備很多心理素質。

最重要的一個心理素質就是要做好賠錢準備。

農村的很多創業都是重投入型的,真金白銀扔進去,但是未必都會一分投入一分收穫。

以養殖爲例,這兩年二師兄金貴,很多養豬戶賺錢賺的飛起來了,一些人看到了養豬的紅利,想要涉足,但是養豬業現在是個高風險行業。

豬價爲啥高了,因爲很多養豬戶都不養了,過去很多人在家種地,養個三五十頭豬,賺外快貼補家用。

養豬後來成了高風險行業,一年賺一年賠,很多年份都是微利,賺錢的時候固然喜笑顏開,但是賠錢的時候老慘了。一些人趕上賠錢的年份,欲哭無門。

豬價一個勁的下跌,飼料卻價格堅挺,豬每天都要喫,喫的都是錢,養豬戶每天賠錢,一賠大半年,這誰受得了。

賠錢讓很多人撐不住,撤離了這個行業。

去城市打工多好,每個月三千塊的工資,下班後還能喝點小酒。

小日子,小愜意。比養豬時候舒心多了。

養豬過得是啥日子啊,每天鬧心,擔心豬價下跌,擔心自家豬得病,今天高熱病,明天又來了非洲豬瘟。

所以很多人撤的很徹底。

中小養殖戶的撤退,讓二師兄的逐漸變成貴族。

同樣的還有養雞,也是高風險高投入行業。

養雞最怕的是得病,養雞是一個高密度的行業,一個屋子幾千上萬只雞,一隻雞得病,消滅的往往不是一隻雞,不是十隻雞,也不是一百隻雞,而是成千上萬只雞。

有時候一個小病會株連全雞舍的雞被淘汰。

養雞戶很捨得在藥物上投入。

認識一些看雞病起家的雞大夫,每年收入都很可觀。

有一哥們前幾年還在苦哈哈的養雞,久病成醫,這兩年搖身一變變成了雞病專家,專業看病賣藥,藉助互聯網迅速做大,手下美女大夫若干,豪車數輛。每天都是香車美女。

你能想象一個幹得好的獸醫是有多豪嗎?

養雞是一個冰火兩重天的行業,數錢時嘩嘩的票子,得病時,嘩嘩的一車一車往外拉死雞。

有一個現在做大的雞場老闆,他賠錢那兩年,混的很慘,有點精神恍惚了,出門時家裏都跟着人,恐怕他路上一個想不開,出啥意外。

搞種植其實也有相同的情況。

農村創業喫的是時間紅利,春種一顆種子,秋收萬顆子。

秋天也許會收穫滿滿的糧食,但是也許會因爲中間一場冰雹,導致顆粒無收。

除了重投入還要付出體力勞動,很多農村的活兒都是重體力勞動。

爲啥農民工去工地能堅持下來呢?

一個原因是他在家裏也這麼幹活,幹一年纔開一次工資,在工地每月都開工資,一個月掙得趕上家裏三畝地的收入了,所以他們乾的很心甘情願。

所以想回農村,過夢想中三畝地一頭牛(現在農戶都很少餵牛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田園生活,最後很可能只剩下三畝地了。

當然如果你很有錢,就喜歡這種田園風,那回農村很好。

或者如李子柒小姐姐那樣,把田園生活活成一種行爲藝術,不靠田裏那三鬥五斗生活,那麼,回農村挺好。

現在正是三農自媒體紅火之時。

農村其實也有優勢。

各地村裏都有很多土特產,這些東西在當地很便宜,因爲賣不出去。

如果憑藉自己在城市學會的技能,藉助互聯網賣這些土特產,也能取得成功。

有的人其實已經成功了。

比如有人賣自己家鄉生產的地瓜幹,有人賣自己家鄉的小米,這種小衆細分領域的創業,能做到年入幾十萬甚至百萬的。

農產品利潤很低,一級品和三級品價錢往往差個兩三塊而已,賣農產品靠的是走量,每單利潤一兩元,但是量大也能創造奇蹟。

很多農產品是剛需產品,尤其喫的東西,屬於消耗品,只要東西好很多人會回購,一些人打出知名度後,靠着老客戶的回購,生活的很滋潤,品牌加回購,就是這個行業生存的法則。

所以回農村創業機會有嗎?

有。

但是,可能,比城市還要艱難。

文:薛白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