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餘墨猶存人世間。

要問餘墨哪裏買?上海松江大學城!

《百年巨匠美術篇》回望百年來中國美術演進歷程,以16位大師的親身經歷,呈現了一部視覺版的中國現代美術史。他們大多出身貧寒,但是自強不息,經受了歲月的磨練,用超乎尋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雖然他們都生活在相同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但是在藝術實踐上卻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創造。他們爲世人留下的是美輪美奐的精湛作品,是現代美術史上永不磨滅的文化遺產。

2020年9月16日是齊白石逝世63週年。

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齊白石是一位對篆刻藝術有着極大影響的藝術家。雖然他是木工出身,與許多篆刻大家相比起步較晚,但他勤於學習、善於變化,最終形成了其雄強真率、不事雕琢、大氣磅礴的篆刻藝術風貌。

齊白石的書、畫、印,皆可謂獨樹一幟,不拘成法,處處體現出大刀闊斧、勇於創新的精神。儘管他從未接受過科班教育,也沒有系統的師承脈絡,但也因此較少受“成法”或“師門”的侷限——而這也恰恰是他形成其自我語言鮮明、藝術造詣高超的重要原因。齊白石書畫印藝術的積澱與成熟,可以說是民間藝人向文人藝術家演變的一個過程,與歷史上的衆多名家大相徑庭,故而,齊白石書畫印藝術的生成、衍變、完善的過程,以及三者之間的互相滲透、影響、促進,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齊白石繪畫與書法風格的變化與成熟,直接影響着他的篆刻審美取向,其篆刻不僅與書畫的發展演變同步衍進,更重要的是在風格上也有着高度的契合。篆刻不僅僅是齊白石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篆刻領域的開拓與成就,更是讓他成爲近現代印壇上最爲重要的人物之一。

知己有恩

枕流漱石

衆所周知,文人印自宋元萌生,經明清諸家的推動發展,篆刻從早期的以信物功能爲主的實用品已然轉變爲具有獨立品格的藝術門類了。明清時期的印人用各自鮮明的風格、個性化的內容,進一步完善和充實了篆刻的形式語言與內容核心。齊白石則是通過強烈的視覺化的審美取向和獨特的技術手段來傾訴情感、寄託理想,在方寸之間率真地展現出自己的藝術追求。

老白

三餘

樂石室

阿芝

從宏觀上來觀照齊白石的篆刻藝術,主要可以將其概括爲幾個階段:取法期、變法期、成熟期。

齊白石早年從丁敬、黃易二家入手,其有詩自謂:“誰雲春夢了無痕,印見丁黃始入門。今日羨君贏一著,兒爲博士父詩人。”雖然是臨仿前人,齊白石亦不爲所限,這也與他後來所主張“不爲印奴”的觀點一致。四十以降,棄浙派而轉學趙之謙,啓功曾見齊白石用油竹紙所摹的《二金蝶堂印譜》,一九三八年齊白石在爲周鐵衡作印序時說到:“刻印者能變化而成大家,得天趣之渾成,別開蹊徑,而不失古碑之刻法,從來唯有趙叔一人。”現存齊白石早期印譜中有一冊《白石草衣金石刻畫》,內鈐四十四印,皆仿趙之作。故而,齊白石深受趙之謙單刀直入之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但齊氏擺脫模仿,進入自由創作的階段,應是他年近六十時纔開始的。爲求字法之古樸,他上溯漢魏,以《祀三公山碑》爲基點,同時參以《天發神讖碑》之筆意。

在章法上則借鑑趙之謙的構成模式,渾穆古茂。是時之作,白文數量開始增加。古代篆隸碑版的書寫方式與造型結構,爲齊白石後來自家特有的面貌奠定了基礎,其率意奔放、大膽爽利的用刀,簡潔利落、氣勢宏大的字形構架,都在這一時期形成了雛貌。但距其七八十歲的晚期作品,尚顯得較爲規範整飭,未盡舒展磅礴,黎戩齋謂齊白石:“後私淑趙叔,猶有奇氣,晚則軼乎規矩之外。”亦可見其晚年乃臻妙境。七十歲以後,齊白石又將權量銘文等器物之篆法、急就將軍章之字形等因素逐漸融入印章,講求自然、追尋天趣,曾自言:“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能顯出神韻。”終在八十歲後達到了頂峯,其大刀闊斧、直率雄健、渾厚粗獷的篆刻風格由此形成。若參照古人而言,齊白石的面貌確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創新,而反過來看,其間的種種元素又都是源於古人,正是“無一筆無來歷”。

老夫也在皮毛類

牽牛不飲洗耳水

連山好竹人家

尋思百計不如閒

因此,論及齊白石篆刻藝術的風格特點,我們認爲:其早期宗法浙派的丁、黃,佈局勻稱,朱文多於白文;中期仿趙之謙《二金蝶堂印譜》,深受單刀直切之影響,逐漸形成了縱橫挺拔、剛健雄勁的風格,作品大約朱白參半;成熟期則取法《天發神讖碑》《祀三公山碑》諸作,又參以秦權量銘文,以白文居多。以其成熟期的作品來分析,他對白文印更能揮運自如,更能突出表現他的個性和特點。而這一點和他的章法佈局,尤其是運刀有關:齊白石刻印由於手法上多使用“單刀”,刻白文印豎線一邊光潔而一邊粗糙,加之因石質之不同,崩駁的效果亦有程度上之差異,而橫線條亦爲下邊光滑上邊粗糙。這種刻法所產生的視覺效果,在白文印中凸顯得十分自然而明確,可謂齊氏印風之“基因”。

文章來源 | 節選自《藝術品》2017-11 總第71期

聲明 | 文章和圖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公衆號已標明來源,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即作處理。

《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與齊白石之子齊良末合影於銀谷藝術館

《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百年巨匠·美術篇》第一、二、三部總導演趙偉東與齊白石之子齊良末

《百年巨匠——齊白石》 文物出版社

監製 | 淵默 燕辰

責任編輯 | 少白公子

美術編輯 | 少白公子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電視臺(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發現頻道、國際頻道)、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光陰、博覽欄目)、重慶衛視、浙江衛視、黑龍江衛視、山東衛視、河南衛視、甘肅衛視、新疆衛視、青海衛視、寧夏衛視、西藏衛視、廣東衛視、廣西衛視、北京紀實高清頻道、上海紀實頻道等國內100餘家省級衛視、地方電視臺,以及馬來西亞電視臺等海外電視臺播出,受到廣泛好評。《百年巨匠》已獲8項紀錄片獎項。

畫家簡介:

湯發週年少時曾叩拜齊白石最疼愛的小女兒、著名國畫家齊良芷女士爲師。齊良芷女士親授湯發周國畫、篆刻、書法、爲其起筆名子海,號少白,並贈“白石山堂”墨寶一幀和“白石傳人”“少白”,印章各一枚。親得畫壇巨匠家傳真諦,後在齊良遲、齊良末、郭秀儀、齊秉正、王硯方等衆多齊派大師的指點下,畫藝在繼承的基礎上發生質的飛躍,其筆下百態千姿的墨蝦,活靈活現,趣味盎然。他擅長畫魚、螃蟹、壽桃、蝴蝶、蜻蜓、蟬、小雞。吸衆家之長,將大寫意花鳥與工筆蟲鳥草有機融匯。並將白石老人的“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貴在傳神”的境界作爲畢生的追求。

先生他喜讀書史,略曉古今之事,頗舒已懷,日三省而知不足。現爲中國齊白石紀念館特邀畫師,齊白石美術館終生簽約藝術家,上海齊白石研究會會長,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齊白石藝術基金投資人,齊白石品牌聯盟祕書長,齊白石書畫藝術研究院首席戰略官,齊白石書畫大數據鑑定專家,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少林禪拳書畫院副院長,風水周易研修院特邀畫師,齊白石傳人書畫社社長,河南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創辦人,華中地區河南區域齊派創新繪畫藝術培訓基地總監,中國建設報河南記者站記者,華中地區齊派書畫展銷基地總負責人,專門研究“齊派”技法近十年,其中以“畫蝦“造詣最深,先生筆下的“蝦“靈動活潑,栩栩如生,神韻充盈,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以濃墨豎點爲睛,橫寫爲腦,落墨成金,筆筆傳神。爲此,齊良芷女士特爲他的作品制定潤格和作品集作序。

05:10

注: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上海中國齊白石書畫院(上海浦東分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