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战争的罪人的希特勒,是如何一步步夺取德国的权力呢?其实关键就在于时局造就英雄,希特勒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把控形势的政治家,他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必然性,那么,希特勒究竟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走上德国权力的巅峰呢?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签订了屈辱的《凡尔赛条约》,不仅忍受着国际给予的各项制裁,还要进行割地赔偿;又适逢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德国原本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失业人员一度达到800万,很多人甚至处于饥饿状态;而德国魏玛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没有处理好所面临的危机,直接导致国内矛盾激化。

德国战败适逢经济危机,魏玛共和国失去人心

魏玛共和国早已失去了人心,局面失控,此时的德国,工人、农民、小生产者,运动此起彼伏,广大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早已绝望,他们开始为未来寻找出路;然而,在这场危机中,德国诞生了一个新主义政党——纳粹主义,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纳粹主义的人士,不断开展各种纳粹运动,这些运动每次在国家遭遇危机中,都会挑起政府和民众的矛盾;这次纳粹主义,打着让人民吃饱,废除《凡尔赛条约》,恢复德国强国等口号,赢得了一大批底层人士的支持,随着,危机的深入,纳粹主义开始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赞同。

但是,这种纳粹主义主要是利用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通过煽动他们攻击共和国,把共和国描绘成把人民带进苦难深渊的罪魁祸首,进而为纳粹推翻共和国而上台,扫平道路。当纳粹主义风靡全国时,逐渐地在国会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纳粹主义的头目希特勒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家英雄。所以说,世界经济大危机给希特勒的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希特勒善于转移矛盾,挑动国民情绪

希特勒是一个善于洞察时事,并极善于利用人民矛盾的一个政治家,特别是在把控国内思想潮流的矛盾中,希特勒有着独特的手腕;尽管,德国境内许多思潮,处于混乱状态难以把握,但希特勒却能明白地将这种思潮表达出来,并为自己的目的提供服务。

例如:他抓住了魏玛共和国存在的两个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和对战胜国的民族之间矛盾,希特勒抓住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善于转移矛盾;也因为这两种国内矛盾影响,希特勒成功地刺激国民的情绪,激化矛盾,导致爆发了各种反动游行。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希特勒将政党改名,混淆概念

不仅如此,这个时期的欧洲,正值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十月革命从实践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成为时代的思潮和旗帜;于是,社会主义思潮在战后的德国开始传播,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而德国境内的工人阶级也非常的多,在德国社会上占压倒多数的工人,从前线回来的士兵及中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社会变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希特勒不失时机地把法西斯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并公布了适合各阶层人口味,充满社会主义色彩的25条纲领。

他十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广大群众对他的支持,使法西斯运动能在当时条件下站稳脚跟;不仅如此,希特勒还大力地拉拢各界著名人士,这其中还含有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旧军官,以及旧贵族势力。

希特勒想法很前瞻,不管什么革命,如果没有掌握枪杆子,最终将付诸东流,而希特勒大力拉拢一些旧军官,也为后期纳粹主义军队的建设打下基础,这些人成为他的自卫军重要组成来源。

并且希特勒还在多次街头演说中向德国人民保证,他上台后每一个德国人都有工作,每一个家庭都有面包,甚至在一次演说中,竟无耻地保证“在第三帝国中,每一个德国女郎都可以找到丈夫”。

当时那些走投无路的德国人民,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根本分不清什么是纳粹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也因此落入了希特勒的思潮圈套,他们把希特勒看成国家的“救世主”,相信希特勒会给自己带来幸福。

希特勒利用“民族主义”、《凡尔赛条约》,激化与欧洲列强的矛盾

而针对德国人民深厚的民族爱国精神,希特勒着重抓了“民族主义”这面旗帜;让纳粹的“社会主义”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并且更具有诱惑力;希特勒曾扬言声称,德国未来的模样,就是世界未来的模样,我们德国人为世界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贡献,然而一纸条约却无情摧毁了德国人的“自尊”。

希特勒通过激化人民和欧洲列强的矛盾,从而激起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怨恨,他充分利用《凡尔赛条约》对德国产生的这一严重恶果,号召人民起来撕毁条约,进行复仇战争。并且希特勒的情绪挑拨十分成功。

正是因为希特勒驾驭了德国这种独特“民族主义”情绪,来激起德国人心中的傲气;在希特勒的带动下,无数的德国群众乞求奇迹出现来,改变他们悲惨命运,于是希特勒此时把自己打扮成救苦救难的“救世主”,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许诺种种美丽的谎言,并抓住当时社会矛盾进行蛊惑性宣传,把群众集中到自己的周围。因此,希特勒的威望空前提高。

垄断资本和容克贵族是希特勒的后台老板

《凡尔赛条约》和战败国的地位,使德国资本家和贵族海外市场丧失,国内市场也被外国资本打入,而这些都是德国的垄断巨头们无法忍受的,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命运被他国支配。而在这个时候,希特勒鼓吹只有“砸碎凡尔赛的枷锁”才能“争取德国的平等”的宣言,叫嚣着日耳曼民族是“优等民族,有权统治世界”,煽动反动的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因此他获得垄断巨头对他的青睐。

但是,垄断主义因为一战的失败,他们害怕挑起战争,因为战争会导致最后的财富都会荡然一空,因此,一些垄断主义者他们心存顾虑,所以,初期支持希特勒的垄断资本并不多。 不过希特勒深知,在德国如果没有垄断资本和其他反动势力的支持,法西斯也难以上台,于是他在拉拢下层民众的同时,又积极勾结当时的统治者。

希特勒获得资本家的支持,成功问鼎德国政权

在1931时候,希特勒在垄断资本家基尔道夫的乡间别墅,向资本家发表演说,并叫嚷:“通过武力夺取生存空间”,希特勒的演说博得了与会资本家的喝彩,许多资本家带头高呼:“希特勒万岁”。自此之后,希特勒得到了一些资本家和垄断主义者的支持。

但是为了进一步得到垄断资本的全力扶持,希特勒对1932年出版的党纲作一些修改,明确写明:“对于私人大企业,民族社会主义绝不因其违背集团和利益而加以反对”。至此,垄断资本才真正支持纳粹,并把大量的马克源源不断地送入希特勒的钱袋中。

据估计,除国内、国际垄断资本外,容克贵族也加入了扶植法西斯运动的大军,他们把希特勒看成恢复昔日德意志帝国的“救世主”。皇太子弗里德利希·威廉,在希特勒就任总理时发表文章称“德国有幸,它的政府执政者希特勒是一位墨索里尼式的杰出人物,希特勒果敢和无情地反马克思主义斗争,比其他任何力量更能把德国从马克思主义毒化下援救出来”。此时,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建立法西斯独裁才能镇压革命,而希特勒也自此获得德国权力的权杖。

结尾

其实纵观希特勒的上位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希特勒这个人是一个风险投机者,他善于利用形势的漏洞,来为自己的私人铺路,并且希特勒的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德国也是极为先进的一种思想风潮,它很好的迎合了德国人的主观思想和国内的形势现状,可以说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其实也是人民性的思想代表。

笔者想说,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虽然说,时势造英雄,在德国特殊的年代,希特勒出现了,并且凭着天才般的能力取得了人民的认可;但是,希特勒上台的背后,却是大国利益博弈的结果;一战后,英法等国都受到重创,希望德国能牵制社会主义的俄国;而英国还有自己的小算盘,“以德抑法”。

这边美国害怕英法独大,决定用经济扶植来帮助德国,英法为了让德国有偿还赔款的能力,也支持美国扶植德国;而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调集了全国建设的积极性,强大起来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后,英法等国又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所以说,这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大国博弈的结果,是希特勒能够掌握德国政权的必然因素,这也是希特勒能够成功夺取政权的背后隐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