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爲世界戰爭的罪人的希特勒,是如何一步步奪取德國的權力呢?其實關鍵就在於時局造就英雄,希特勒就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把控形勢的政治家,他的出現是有一定的必然性,那麼,希特勒究竟是如何從一個普通人,走上德國權力的巔峯呢?

因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德國簽訂了屈辱的《凡爾賽條約》,不僅忍受着國際給予的各項制裁,還要進行割地賠償;又適逢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得德國原本困難的經濟,雪上加霜,失業人員一度達到800萬,很多人甚至處於飢餓狀態;而德國魏瑪政府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沒有處理好所面臨的危機,直接導致國內矛盾激化。

德國戰敗適逢經濟危機,魏瑪共和國失去人心

魏瑪共和國早已失去了人心,局面失控,此時的德國,工人、農民、小生產者,運動此起彼伏,廣大人民羣衆對魏瑪共和國早已絕望,他們開始爲未來尋找出路;然而,在這場危機中,德國誕生了一個新主義政黨——納粹主義,這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天賜良機”。

納粹主義的人士,不斷開展各種納粹運動,這些運動每次在國家遭遇危機中,都會挑起政府和民衆的矛盾;這次納粹主義,打着讓人民喫飽,廢除《凡爾賽條約》,恢復德國強國等口號,贏得了一大批底層人士的支持,隨着,危機的深入,納粹主義開始得到了人民的認可和贊同。

但是,這種納粹主義主要是利用了人民羣衆對政府的不滿情緒,通過煽動他們攻擊共和國,把共和國描繪成把人民帶進苦難深淵的罪魁禍首,進而爲納粹推翻共和國而上臺,掃平道路。當納粹主義風靡全國時,逐漸地在國會中佔據重要地位,而納粹主義的頭目希特勒也成爲了家喻戶曉的國家英雄。所以說,世界經濟大危機給希特勒的提供了極好的機遇。

希特勒善於轉移矛盾,挑動國民情緒

希特勒是一個善於洞察時事,並極善於利用人民矛盾的一個政治家,特別是在把控國內思想潮流的矛盾中,希特勒有着獨特的手腕;儘管,德國境內許多思潮,處於混亂狀態難以把握,但希特勒卻能明白地將這種思潮表達出來,併爲自己的目的提供服務。

例如:他抓住了魏瑪共和國存在的兩個主要矛盾——國內階級矛盾和對戰勝國的民族之間矛盾,希特勒抓住這些矛盾產生的原因,善於轉移矛盾;也因爲這兩種國內矛盾影響,希特勒成功地刺激國民的情緒,激化矛盾,導致爆發了各種反動遊行。

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希特勒將政黨改名,混淆概念

不僅如此,這個時期的歐洲,正值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十月革命從實踐上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勝利,社會主義成爲時代的思潮和旗幟;於是,社會主義思潮在戰後的德國開始傳播,並且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

而德國境內的工人階級也非常的多,在德國社會上佔壓倒多數的工人,從前線回來的士兵及中小資產階級迫切要求社會變革;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希特勒不失時機地把法西斯改名爲“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並公佈了適合各階層人口味,充滿社會主義色彩的25條綱領。

他十分清楚,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廣大羣衆對他的支持,使法西斯運動能在當時條件下站穩腳跟;不僅如此,希特勒還大力地拉攏各界著名人士,這其中還含有一些具有影響力的舊軍官,以及舊貴族勢力。

希特勒想法很前瞻,不管什麼革命,如果沒有掌握槍桿子,最終將付諸東流,而希特勒大力拉攏一些舊軍官,也爲後期納粹主義軍隊的建設打下基礎,這些人成爲他的自衛軍重要組成來源。

並且希特勒還在多次街頭演說中向德國人民保證,他上臺後每一個德國人都有工作,每一個家庭都有面包,甚至在一次演說中,竟無恥地保證“在第三帝國中,每一個德國女郎都可以找到丈夫”。

當時那些走投無路的德國人民,特別是小資產階級,根本分不清什麼是納粹和社會主義的區別,也因此落入了希特勒的思潮圈套,他們把希特勒看成國家的“救世主”,相信希特勒會給自己帶來幸福。

希特勒利用“民族主義”、《凡爾賽條約》,激化與歐洲列強的矛盾

而針對德國人民深厚的民族愛國精神,希特勒着重抓了“民族主義”這面旗幟;讓納粹的“社會主義”帶有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並且更具有誘惑力;希特勒曾揚言聲稱,德國未來的模樣,就是世界未來的模樣,我們德國人爲世界做出瞭如此重大的貢獻,然而一紙條約卻無情摧毀了德國人的“自尊”。

希特勒通過激化人民和歐洲列強的矛盾,從而激起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怨恨,他充分利用《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產生的這一嚴重惡果,號召人民起來撕毀條約,進行復仇戰爭。並且希特勒的情緒挑撥十分成功。

正是因爲希特勒駕馭了德國這種獨特“民族主義”情緒,來激起德國人心中的傲氣;在希特勒的帶動下,無數的德國羣衆乞求奇蹟出現來,改變他們悲慘命運,於是希特勒此時把自己打扮成救苦救難的“救世主”,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許諾種種美麗的謊言,並抓住當時社會矛盾進行蠱惑性宣傳,把羣衆集中到自己的周圍。因此,希特勒的威望空前提高。

壟斷資本和容克貴族是希特勒的後臺老闆

《凡爾賽條約》和戰敗國的地位,使德國資本家和貴族海外市場喪失,國內市場也被外國資本打入,而這些都是德國的壟斷巨頭們無法忍受的,他們不甘心自己的命運被他國支配。而在這個時候,希特勒鼓吹只有“砸碎凡爾賽的枷鎖”才能“爭取德國的平等”的宣言,叫囂着日耳曼民族是“優等民族,有權統治世界”,煽動反動的民族主義和沙文主義,因此他獲得壟斷巨頭對他的青睞。

但是,壟斷主義因爲一戰的失敗,他們害怕挑起戰爭,因爲戰爭會導致最後的財富都會蕩然一空,因此,一些壟斷主義者他們心存顧慮,所以,初期支持希特勒的壟斷資本並不多。 不過希特勒深知,在德國如果沒有壟斷資本和其他反動勢力的支持,法西斯也難以上臺,於是他在拉攏下層民衆的同時,又積極勾結當時的統治者。

希特勒獲得資本家的支持,成功問鼎德國政權

在1931時候,希特勒在壟斷資本家基爾道夫的鄉間別墅,向資本家發表演說,並叫嚷:“通過武力奪取生存空間”,希特勒的演說博得了與會資本家的喝彩,許多資本家帶頭高呼:“希特勒萬歲”。自此之後,希特勒得到了一些資本家和壟斷主義者的支持。

但是爲了進一步得到壟斷資本的全力扶持,希特勒對1932年出版的黨綱作一些修改,明確寫明:“對於私人大企業,民族社會主義絕不因其違背集團和利益而加以反對”。至此,壟斷資本才真正支持納粹,並把大量的馬克源源不斷地送入希特勒的錢袋中。

據估計,除國內、國際壟斷資本外,容克貴族也加入了扶植法西斯運動的大軍,他們把希特勒看成恢復昔日德意志帝國的“救世主”。皇太子弗裏德利希·威廉,在希特勒就任總理時發表文章稱“德國有幸,它的政府執政者希特勒是一位墨索里尼式的傑出人物,希特勒果敢和無情地反馬克思主義鬥爭,比其他任何力量更能把德國從馬克思主義毒化下援救出來”。此時,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建立法西斯獨裁才能鎮壓革命,而希特勒也自此獲得德國權力的權杖。

結尾

其實縱觀希特勒的上位之路,我們不難發現,希特勒這個人是一個風險投機者,他善於利用形勢的漏洞,來爲自己的私人鋪路,並且希特勒的主義思想,在當時的德國也是極爲先進的一種思想風潮,它很好的迎合了德國人的主觀思想和國內的形勢現狀,可以說希特勒的納粹主義,其實也是人民性的思想代表。

筆者想說,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雖然說,時勢造英雄,在德國特殊的年代,希特勒出現了,並且憑着天才般的能力取得了人民的認可;但是,希特勒上臺的背後,卻是大國利益博弈的結果;一戰後,英法等國都受到重創,希望德國能牽制社會主義的俄國;而英國還有自己的小算盤,“以德抑法”。

這邊美國害怕英法獨大,決定用經濟扶植來幫助德國,英法爲了讓德國有償還賠款的能力,也支持美國扶植德國;而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調集了全國建設的積極性,強大起來對周邊國家進行侵略後,英法等國又對德國實行“綏靖政策”。

所以說,這些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以及大國博弈的結果,是希特勒能夠掌握德國政權的必然因素,這也是希特勒能夠成功奪取政權的背後隱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