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1 日,中央決定新設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至此,我國自貿區由 2013 年以來的 18 個增至目前的 21 個。

在前幾個自貿區建設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就之後,自貿區擴圍是大趨勢。正如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所說,自貿區是試驗田,初衷是先行先試,推動對外開放。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的自貿區佈局從最初的上海一枝獨秀,逐步發展到如今東南沿海省份均建立自貿區的盛況。

仔細觀察地圖上已經建立的自貿區分佈可以發現,北京、湖南、安徽的加入填補了區域發展的空白。

在 2019 年 8 月,山東、江蘇等 6 省份加入自貿區大家庭之後,東南沿海沿線所有省份均已建立自貿區,同時,河南、四川、陝西等中部地區也擁有了自己的自貿區。然而,這也使得位於中部與東南沿海區域中間地帶出現了空白,深處河北自貿區、天津自貿區包圍的北京也是如此境地,此次加入安徽、湖南、北京三處自貿區,可以填補這個空缺,有效地將全國整個中部、東南部的貿易發展串聯起來。而且,三個地區還具備了一定的自貿區建設的基礎條件。

通常來說,建立自貿區需要有較好的外向型經濟基礎,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貿區對於區域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數據顯示,2019 年,北京、湖南、安徽三個新成員以及擴大自貿區建設的浙江,利用外資總額佔據了全國的五分之一,進出口額佔比同樣超過 20%,其中湖南更是外貿增速全國第一。

三個新成員“入羣”之後,肩負着進一步推動國家戰略的艱鉅任務。北京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安徽則是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重要節點,湖南則是中部崛起戰略的中心省份之一,三者納入自貿區行列,將有力地推動這三大區域聯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同時,根據三個地區產業發展的不同特色,它們各自也有自己差異化發展的目標。北京是全球信息服務業最發達的城市,最爲適合發展數字經濟相關產業,爲數字經濟提供良好的平臺基礎,湖南則是製造業強省,安徽更是中部地區重要的科創策源地,三者在不同的細分產業中,均有各自的資源稟賦優勢和發展潛力。

北京自貿試驗區的實施範圍 119.68 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科技創新片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科技服務等產業;國際商務服務片區涵蓋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數字貿易、文化貿易、商務會展、醫療健康、國際寄遞物流、跨境金融等產業;高端產業片區重點發展商務服務、國際金融、文化創意、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等產業。

湖南自貿試驗區有 119.76 平方公里,三個片區中,長沙片區重點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電子商務、農業科技等產業;岳陽片區重點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突出臨港經濟,重點發展航運物流、電子商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郴州片區重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突出湘港澳直通,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加工、現代物流等產業。

安徽自貿試驗區實施範圍 119.86 平方公里,也包括三個片區,合肥片區重點發展高端製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電商等產業;蕪湖片區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家電、航空、機器人(15.530, 0.00, 0.00%)、航運服務、跨境電商等產業;蚌埠片區重點發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

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實施範圍 119.5 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寧波片區建設鏈接內外、多式聯運、輻射力強、成鏈集羣的國際航運樞紐;杭州片區打造全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全球一流的跨境電商示範中心;金義片區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