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孙氏的协助下,秦王李世民最终是夺得了天下,而长孙氏也一跃成为了后宫之主成为了长孙皇后。虽说成为了全天下最尊贵的 女人,但是她并没有骄纵跋扈奢华浪费,而是向从前一样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首先咱们说说人家的孝道,对于年老闲赋的太上皇李渊,很多人会说,之前对李渊的孝顺也是为了保护丈夫,现在大事已成,也就没有必要再像之前那样了吧。但是事实却证明长孙氏真是一位表里如一孝顺的好儿媳妇。成为了皇后之后,她依然每日早晚给李渊请安,在身边也是十分恭敬细致地侍奉着。并且还时刻提醒着太上皇身边的宫女太监,该如何调节他老人家的生活起居,调理他的身体,就算是平常人家的儿媳妇也未必能照顾老人能如此的尽心尽力,但是人家堂堂的一国皇后确实做的是相当到位。

其次再说说对待后宫的妃嫔方面,嫉妒争宠这些可以说都是女人的天性,皇上不仅拥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那更拥有着后宫佳丽三千。身为一国皇后,如何对待皇上的其他妃子,真是一个特别能看出人品的地方。

长孙皇后并不一心争着专宠,对待其他的妃子非常的宽容和顺。据说有的妃嫔得了病,她甚至是把药亲自的送过去,不仅自己不给他们小鞋穿,反而经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妃嫔,这种大度可谓是古今少有。不仅如此,对待其他妃嫔生的孩子也是疼爱有加,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慈爱逾于己生,就是说对待别的妃嫔生的孩子的慈爱之情甚至超过了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

而长孙皇后则是凭借着自己美好的行为和美好的德性影响熏陶感化着后宫,成为人效法的典范。如此便可以让李世民无任何后顾之忧的处理朝中大事,这要是后宫每天宫斗皇上哪还有心情和精力去处理军国大事呢?所以也难怪唐太宗对长孙皇后是十分的敬服。

长孙皇后出身尊贵,入境又贵为一国之母,可谓是荣上加荣,富上加富,可是她穿的用的都是非常朴素的,也不注重奢华宴乐,所以后宫都以她作为榜样,也遵行皇后的朴实作风。

长孙皇后的儿子一直是由乳母抚养的,但是长孙皇后并没有因为太子身份尊贵就特殊对待,而是给他很少的生活费,甚至和普通人无异,于是乳母就在皇后面前说现在太子东宫的生活费用是捉襟见肘,使用的各种器物甚至可以说是很寒酸。说白了就要求增加生活费。这要换做一般的母亲,听到儿子受到了委屈,那还不得心疼的赶紧给钱啊。但是人家长孙皇后并没有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徇私啊。便对乳母说道:既然太子是储君,是未来的君王,那他应该担心的是他自己的德性不够,从而威名得不到远扬。怎么会把心思放在器物短缺和生活费用不够这些琐事上呢?正是因为长孙皇后的公正与明智,才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

再者长孙皇后为人也是十分的低调,知道摆正自己的身份,因为长孙皇后见多识广,饱读诗书,贯通古今,所以李世民经常请教他国事,回到后宫经常和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但是皇后遵循着身为妇人,绝不可以干预朝政的原则。哪怕是观点性的语言也不可以有,她认为妇人干预朝政是非常不吉利的。虽然人家长孙皇后说的很明白了,但是越是这样,其实男人对这样的女人越是放心。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坚持要听一听她对一些朝政的看法,好歹人家是皇上啊。也不能直接了断的驳了皇上的面子。人家长孙皇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说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至于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说白了这话你可以理解为等于没说,她是不愿意用这些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丈夫的思想,从而影响了丈夫对朝政事务的是非判断。由此可见长孙皇后是相当的传统和保守,非常摆的明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贤良皇后谁又会不爱呢?当然长孙皇后的这句话也不是她随口一说也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后给丈夫的治国良策。丈夫李世民也正是因为牢牢地把握住了妻子的这句话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所以说长孙皇后不愧为千古贤后,她的所作所为深深影响着后世的人,给人带来启发和深思,也成为了贤德女人中的典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