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大會》最新一期明天就要開播了,在這之前,我想和你們聊聊李雪琴。畢竟國內女性脫口秀演員本來就少,現在看到李雪琴,真的很難不讓人興奮。

她身上有很多在外界看來矛盾對立的身份:網紅、百萬大V、北大高材生、抑鬱症患者、MCN創業者……但這個夏天,她相當不怕麻煩的爲自己又找了一個新身份:脫口秀演員。看過這季《脫口秀大會》的人應該知道,這身份她找得極其敞亮。

李誕幾乎每期都要誇她天賦異稟;大張偉形容她是本季的MVP,走亂拳打死老師傅的路數,一向嘴碎的大老師也難得嚴肅的來一句「李雪琴是我見過最可愛的學霸」;給很多脫口秀演員改過稿的笑果首席編劇程璐和王建國在後採時輪番感慨「這真是高智商天才」;楊天真直接在錄製現場化身她和王建國的cp粉頭,要拉羣給他們促成好事;更不提那些閱讀量早已過億的相關熱搜。

如果把《脫口秀大會》當成一個養成系節目來看,pick李雪琴無疑是最欣慰的選擇,因爲她的進步實在過於飛速。時間回到幾個月前,李雪琴站在《脫口秀大會》上說了她人生中第一段正式表演的脫口秀,現場同行都覺得不錯,不過還是在投票時遺憾出局,那時大家對她的印象依舊是以網紅爲主。原本賽制規定淘汰就是淘汰,但因爲張雨綺提出是不是可以復活欣賞的思文,所以李誕也藉此復活了他心中覺得惋惜的李雪琴。按照李誕後來的話講,當時他自己也是不確定的,不知道李雪琴在脫口秀這個事上靠不靠譜。

時間給予每個人答案,之後的每場比賽李雪琴都發揮極好,上期更是拿下全場180票高分,迎來她在脫口秀舞臺上的高光時刻。節目中同行高呼精彩,節目外看客逐字分析李雪琴文本的高明之處,網友更加頓悟,哈哈之餘也明白了爲什麼李誕總是一個勁兒的誇她是天賦異稟。

明明是個新人,卻能在極短時間內掌握脫口秀的要點,沒有太多脫口秀舞臺經驗供養,現寫的段子卻一次比一次高階,舞臺呈現一場比一場完美。真實故事計劃的創始人雷磊在微博直言讚揚「李雪琴是真正的內容人,她的才華足以讓她在高強度創作中獲得自由。」網友們更是高評「看李雪琴的脫口秀,就像一個東北室友過來嘮家常,完全沒有表演節目的刻意感」。

楊天真講李雪琴是個落落大方的女孩,大方背後是被學識滋養的謙遜,對於網上的好評同行的認可,她也只是在微博回應「“天賦”這帽子太大了,戴得我腦瓜子嗡嗡的,誰都有個靈感迸發的時候,可別誇了,我沒那麼厲害,苟住就不錯了。」

應該說,李雪琴幾乎擁有了一個脫口秀新人演員該有的一切體面,儘管她總以爲自己要被淘汰。明明天賦異稟,卻從第五期就開始唸叨着自己要走人了,寫不出稿子想不出好笑的段子,每次上場前心情都會奇喪,一旦站在臺上必定先撇嘴再耷拉蘋果肌,那感覺彷彿下一秒就要哭出來。有人懷疑她以退爲進,先喪後燃,但如果你有了解過節目之外的李雪琴,大概就會明白她身上喪喪的積極感是從何而來。

敏感的人一般很難快樂,尤其是極易和別人共情的人,偏偏這倆李雪琴都佔了。爲什麼她的段子都那麼好笑,按照她的話講,那是因爲她先知道了人爲什麼痛苦,纔會知道痛苦的人怎麼樣有可能開心。

毫無疑問,她是痛苦的人。在北大讀到大四時,她確診了抑鬱症,還是她男朋友先意識到的。最難熬的時候,她把整個自己都封閉起來,一點小事就能輕易引起她的情緒泄洪,常常一夜一夜的噩夢,有時甚至要強迫自己暈過去才能入睡。醫院的精神科看病很貴,還好北大的學生可以打折,雖然打完一折後還要200多塊。那段時間她狀態好很多,百憂解真的化解了她的深淵。但之後她去美國念碩士,病情再次反覆,只是紐約的醫藥費過於昂貴,她已然無力支付,沒多久就回了國。

很多人認識李雪琴,是因爲她在網上聯動吳亦凡的視頻,她每拍一個視頻,就會問候吳亦凡一句「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時間久了,吳亦凡真的回覆了她。而最開始拍時,李雪琴其實根本沒想到可以火,她只是純粹的喜歡吳亦凡,理由也很簡單「你一看他那樣,就是個從小家境優越,被保護得很好,沒啥煩惱,也沒啥壞心眼的一個小孩兒。我很羨慕這種狀態,因爲我沒有過這種生活。」

後來她的視頻越做越好,開始創業,給公司起名「十斤文化」,對外公開解釋爲「我的文化一共只有十斤」。

她可以這樣講,卻沒有人會這樣信,幾乎每個和她打過交道的人都會誇她聰明。最開始去北大的時候,她覺得自己身邊都是牛人,終於可以理直氣壯的考倒數了。但等到她真的想學習的時候,也能臨時抱拂腳一晚,第二天就能考90多,大二那年她就拿了獎學金。後來她在Aha的節目中做“職業體驗師“,師傅們對她的評價無一例外「這個徒弟太聰明瞭」。再到現在她參加《脫口秀大會》,入門之快也讓人直呼高智商脫口秀演員。

幾乎人人都誇李雪琴聰明,但她的口頭禪是「這事我不行」。看《脫口秀大會》時也能看出來,她總講自己要被淘汰了,然而每次都能超常發揮,讓觀衆笑嗨逐漸成爲她的拿手事。

很多網友看李雪琴上癮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爲看她的視頻真的能變得熱愛生活,那些段子雖然高階卻也無比真實,講得都是她自己的生活洞察。也不是沒有過質疑,李雪琴年近70歲的大姑父曾經對她進行過靈魂三問:一是覺得她北大畢業做這個,沒意義;二是覺得她作爲女孩,能不能自重一點;三是她創作的內容,有沒有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

她也會懷疑自己,幸運的是她有順利找到她的相信之道。打開李雪琴的微博,家長裏短、喜怒哀樂、工作宣發無一不缺,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互動多的粉絲送禮物,對她來說,正是這些喜歡她的朋友,讓她知道她還是她,一直堅持的事業也是對的。

李雪琴曾經借用魯迅先生一句很浪漫的話來解釋她和粉絲之間的關係,「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原本她不理解這句話,直到遇見她的粉絲。她是怕麻煩別人的人,以至於在粉絲說她特別陽光,想跟她做朋友時,她絕口不提那些抑鬱時期的痛苦。因爲怕他們覺得,外表這麼開心的人,其實也是生病的。

對很多人來說,李雪琴不僅是快樂的傳輸者,還是喪文化的救贖者。真的很累的時候,就看看李雪琴吧。講真,那些直白的快樂有時比真金白銀還管用。

參考資料:

GQ報道《李雪琴:我很痛苦,但我想讓別人快樂》

Aha視頻《與吳亦凡隔空對話 我是李雪琴自述》

李雪琴《從特別關注到互相關注,只是一句“我喜歡你”的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