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根據街道脫貧攻堅工作的統一安排,“老陳”成了我的幫扶對象。說實話,接受扶貧任務的時候,我有些不以爲然,以爲扶貧就是走一走、轉一轉、看一看。當真正沉下去、融入老百姓的時候,我才體會到扶貧就像“探親”一樣,其中的人和事,讓人心生溫暖,充滿希望和力量……

推心置腹話家常 建起幫扶“連心橋 ”

“老陳”名叫陳星朝,今年51歲,家住崖底街道陳宋坡村二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通過走訪,我得知了他的具體情況,“老陳”是個先天性聾啞殘疾人,一直未婚,獨自一個人生活,由於語言和聽力障礙導致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無法務工和勞作,使其家庭致貧。

扶貧,一個沉重的話題。第一次接受扶貧任務,說實話,我的心裏有點忐忑不安,從沒有做過類似幫扶貧困戶的事,不知道從何幫起,更何況還要建立情感聯繫。

在陳宋坡村村幹部的帶領下,來到我的幫扶戶陳星朝的家中。第一次見到“老陳”,一個瘦弱黝黑,目光呆滯,精神萎靡的老年人,我愣住了,這就是我要幫扶的人嗎?簡單介紹之後,我在他家四處轉了轉,並詳細瞭解了他的家庭及生活情況,他住的房子是30餘平米的老房子,屋裏傢俱很少且顯得很陳舊,地上的農具、新收的莊稼和雜物擺滿了過道。他實際才46歲,卻看着像一個老年人,一個人生活,身體羸弱,生活清苦,眼前的這一幕幕場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然後,我將國家扶貧的政策“連比帶劃”給他講了,我說我會盡量幫助他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和困難,同時我也鼓勵他樹立信心,克服困難,相信以後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的……回家路上我想,我一定要幫他。

潤物無聲幫解困 建起幫扶“貼心橋”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我和“老陳”接上頭後,他沒有提其他的要求,但他家所面臨的實際困難,我都深記在心。爲了讓“老陳”重拾信心,我每週、每月多次到“老陳”家,和他促膝交流,宣講黨的扶貧政策,瞭解其身體健康狀況、生產生活等情況,讓他感受到仍然有人在惦記着他、關注着他、幫助着他,感知到黨和政府各項幫扶政策的好處,給他的心裏送去一縷溫暖的陽光。

針對“老陳”存在的實際問題,我逐一幫助解決。“老陳”的舊房子年久,我主動向街道申請資金支持,及時幫助他重整房屋;他家的廁所是農村老式旱廁,很不衛生,我聯繫工隊,幫助改廁;針對居住環境髒亂差,我多次到家裏幫助他打掃衛生,平整地面,清除垃圾,整理雜物,使居住環境煥然一新;爲了讓他居住舒心,又給他買了生活用品,使家裏居住氛圍更溫馨。隨着一次次的交流和幫扶,“老陳”的心逐漸暖化,笑容慢慢多了,信心慢慢足了,幸福感也越來越強了。往後,除了幫助他解決實際困難外,我還主動爲其爭取各項政策補貼,比如積極落實健康扶貧政策、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幫助申請低保金、殘疾補助金,讓身患殘疾的“老陳”享受到保障扶貧的政策惠澤……在我的貼心幫扶和政策的扶持下,“老陳”的心裏亮堂了,生活之路也寬敞了許多。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8年8月,“老陳”騎電動車出車禍被送往醫院,由於要住院治療,但是他無兒無女,僅靠快六十歲的姐姐照顧,得知此情況後,我第一時間趕往醫院看望,就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照顧他。交警部門要對事故進行處理,我二話沒說開上私家車跑前跑後的,協助交警部門處理事故。“老陳”康復出院後,其家屬爲了表示感謝,多次要將幫扶錦旗送給我,都被我婉拒,最終“老陳”將錦旗送至街道扶貧辦,對黨和政府的幫扶之情表示萬分感謝!

千方百計促就業 建起幫扶“暖心橋”

“老陳”是個聾啞殘疾人員,“工作”這個詞,曾經距離他十分遙遠,家裏貧困,身體殘疾,又沒啥本事,想要找份工作難度很大。找出了問題、樹立起信心,我一邊幫扶,一邊思考如何帶領“老陳”擼起袖子加油幹,摘掉貧困這頂帽子?

爲了鼓勵他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我多次引導他要繼續發揮自身會瓦泥的優勢,要幹一行愛一行,同時我四處奔波到周邊的企業考察,到就近的建築工地協調溝通,並託身邊的親戚朋友幫忙,盡力尋找適合“老陳”的務工場所。功夫不負有心人,幾經周折,我終於幫助“老陳”找到了一份在建築工地打工的工作,順利地實現了就業,現在每月都有收入,日子逐漸有了奔頭。找到工作的“老陳”感激地用雙手跟我比劃:“正是國家脫貧攻堅的政策讓我家踏上了脫貧致富路,我一定會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我還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過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那種滿足之情始終溢於言表。在政策的扶持和他的辛勤努力下,“老陳”的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的2000餘元,迅速提升到現在的15000元左右,已於2016年年底成功脫貧。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五年來的扶貧工作,雖然有時嚴寒酷暑、身心疲憊,但我始終風雨兼程、腳踏實地,看到“老陳”擺脫貧困逐步過上好日子,所有苦和累都煙消雲散。

作者:三門峽市湖濱區崖底街道 孟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