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根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新冠疫情形勢出現惡化。在過去的一週中,美國單州新增確診病例在連續八週出現回落後,再度反彈上漲。

與之對應的是,新冠肺炎嚴重影響美國人的正常生活,有研究在《科學進展》科學期刊上報道稱,隨着新冠疫情在美國變得更加嚴重,美國人抑鬱的程度也在增加

研究針對6500人發現,新冠肺炎中帶給很多美國人巨大壓力,研究人員發現,壓力和抑鬱症狀與個人的關係比與公衆的關係更大,這表明“對感染病毒的擔憂超過了對疫情影響日常生活的擔憂”。

其實早在今年4月13日,美國波士頓大學就與三個研究健康問題的美國醫學機構進行合作,他們在今年3月31日至4月13日期間針對147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研,最終這些專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新冠肺炎隔離期間,抑鬱症的發病率是以往的3倍

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專家凱特琳·埃特曼表示:

“出現抑鬱症風險增加相關的因素包括失業、難以支付房租、親人死於新冠肺炎、經濟困難等。”

研究還顯示,低收入、低儲蓄或未婚人士受到的威脅最大

關於國外疫情失控給民衆心理健康帶來影響的研究中,英國前段時間也有統計。

比如八月份,英國統計局發佈了一項統計數據,這個數據顯示在新冠肺炎期間,英國抑鬱症人數較之前整整翻了一番。

這個數據是英國統計局針對35000名成年人,自打因爲控制疫情需要實施“居家令”等隔離措施以來,截至六月,19.2%的人均不同程度出現抑鬱症狀,而在疫情之前,這個數字僅爲9.7%。

在這則統計中發現,16-39歲是抑鬱症增長速度最快的年齡區間。從性別來看,女性比男性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更高,大約20%的英國女性均在疫情期間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鬱,這個數據在疫情期間只有12%。殘疾人抑鬱患者也大大增加,由27.%增加到目前的35%,整整多了7.5個百分點。

心理學家呼籲政府儘快行動,疫情後期需要重點考慮民衆心理健康問題,在各種保障制度中,心理健康的投入一定要足夠。

其實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彭凱平教授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在疫情結束後,社會也會出現各類心理問題。

彭凱平教授認爲,在疫情期間人們正在經歷一場羣體應激性事件,伴隨應激事件結束也會存在各類心理問題,還有不少人會在疫情結束後產生應激創傷障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PTSD

其次心理學家Fagundes 說“以前的研究表明,那些社會經濟有問題,或者前期生活有問題的人,會面臨較高的患精神問題的風險,因此,他們經常會患一些慢性炎症,這些炎症與抑鬱症有關。”疫情期間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尤爲明顯,美國勞工部在3月27日公佈的上一週(3月16日至3月22日)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高達328萬人,比之前一週的28.1萬人飆升1067%,創下有史以來最爲糟糕的單週失業數據。

具體來看,包括住宿和餐飲服務在內的服務業、航空業以及石油行業受到疫情的影響尤爲嚴重。由於防止疫情擴散所採取的隔離措施,服務業首當其衝受到巨大影響。美國的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接近80%,與此同時,包括住宿和餐飲在內的服務業吸收了大量的中低收入者就業,疫情的衝擊令這些行業受損嚴重。

而針對疫情給人們心理問題影響中進行研究發現,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對健康的自我意識程度較高,往往會容易焦慮和痛苦。

美國目前除了新冠肺炎之外,還有很多社會問題(比如暴力執法的抗議衝突),這些不穩定因素持續發酵,可能會讓美國民衆精神健康問題進一步嚴重。

(如果你也有抑鬱失眠問題,可以參考我的康復專欄,其中更加詳細幫你分析抑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