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杰

近幾年一直處在“風口”的人工智能從來就不缺關注的目光,在前幾天剛剛結束2020中關村論壇上,頂着自帶“流量”光環的AI再次成功站到了C位上。

三大AI開源平臺集體亮相

9月18日,2020年中關村論壇開幕的第二天,三場人工智能主題平行論壇同時開幕,且議題方向同時指向AI的開源開放上。

AI開源創新與產業智能化平行論壇由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與百度共同主辦,聚焦國內自研開源核心技術賦能產業級創新的重要趨勢與標杆,深入探討AI開源生態構建,產業智能化趨勢以及自主核心AI技術應用價值成果。論壇上,Gartner發佈了最新調研報告《飛槳推動中國產業智能化之路》,着重分享了百度的飛槳在推動中國產業智能化之路中形成的自我定位、技術優勢、技術佈局以及生態佈局等。

在由曠視主辦的人工智能開源開放與生產力促進平行論壇上,曠視啓動了“AI加速”計劃,開源開放自研領先技術,推動AI底層生態建設。同時,曠視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孫劍則正式發佈了開源深度學習框架天元1.0預覽版,並對天元的技術特性與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解讀。

在英特爾中國舉辦的未來智能邊緣計算平行論壇上,來自英特爾的多位高管和技術專家、產業界專業人士以及學術界科研大咖共聚一堂,分享了有關智能邊緣計算技術的最新研究、技術進展和產業應用,揭示智能邊緣重大機遇,助推產業智能變革。

隨着人工智能成爲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開源開放”越來越成爲推動全球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的大趨勢。

“開源開放與生產力促進平臺的建設,提升了創新應用效率,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領域的跨界融合,不斷生成科技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中國科協常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表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世界格局正在發生着深刻變化,以人工智能、5G、大數據爲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在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爲世界經濟復甦點燃希望,創新需要全球範圍內的開放合作,需要技術開源開放共享,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開源開放,進一步促進全球學術、產業界深度交流與合作。

開源開放已是大勢所趨

“人工智能高速發展,已成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這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源創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百度集團CTO、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海峯表示,一方面,開源創新可以加速技術的創新發展,不斷拓展人類認知邊界和技術邊界;另一方面,所有開發者都可以基於開源開放的成果開發自己的項目、產品及業務,更便捷、高效、安全地推進技術創新與應用。

據瞭解,從十年前佈局人工智能開始,百度即本着開源開放的精神,開放AI核心技術供全社會使用。早在2012年,百度開放了百度翻譯API,目前每天翻譯量已經達到千億字符;2013年,百度將語音技術開放,現在百度語音每日調用量已超過150億;作爲百度AI多年技術積累和產業實踐的集大成的百度大腦,每日調用量超過1萬億次。飛槳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更是凝聚230萬開發者,共同開發各種智能技術及應用,回饋社會。

在產業與AI結合的整個過程中,AI平臺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開源軟件在支撐企業的基礎創新,隨着開源軟件自身發展成熟,大量企業可以從更高的技術起點進行創新。

“人工智能作爲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加速各行各業的商業創新。不過,各行各業的AI落地馬太效應還是非常明顯的,在互聯網領域AI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和應用,但傳統行業AI應用面臨的各種挑戰還是非常明顯的。”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表示,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力量,聯合合作伙伴一起推動AI行業的發展,也正是基於此,曠視推出了“人工智能加速計劃”,意在通過技術開放,人才培養和產業標準制訂這三個方面助力AI與傳統產業融合,推動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落地。

雲計算與大數據時代離不開開源,AI時代更是與開源相互促進。從目前我國AI產業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的開源力量也在不斷崛起。開源開放必然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