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九魚

自開播以來,就一直被冠以國內“最專業、最好的硬件、最好的樂隊”的“歌手”節目,在22日湖南衛視的共享會上,被宣告走到“不做了”的節點。

八年走來,“歌手”IP可以說是華語樂壇強勁的實力集結者,也如同樂壇的一段編年史,但在#歌手不做了#這個超過了5.4億閱讀量的微博熱搜裏,比起惋惜和懷念,另外一大部分的聲音則是理解,好像大家在這之前,就都早已做好了告別的心理準備。

A

高開低走的起源

2013年,《我是歌手》的誕生算是在國內粉絲經濟正式開始冒頭之際,用最堅定的態度爲實力派歌手建立的一個專業和看點並存的音樂舞臺;據央視索福瑞的數據顯示,第一季節目總決賽時,全國網收視率達到2.38%,中心城市網收視率則爲4.34%,不僅雙網均是全國同時段第一,之後該節目整整六季也都沒有一期超過過此峯值。

開局則打出了現象級綜藝的戰績,讓《我是歌手》第二季不僅從第一季的十點檔一舉擠進了八點黃金檔的同時,身價也順勢水漲船高。

鄧紫棋成爲《我是歌手》第二季黑馬(網絡圖片)

在湖南衛視2014年廣告招標會中,第二季的廣告總冠名以2.35億被立白保標;是當時繼《中國好聲音》後,又一個冠名費超過了2億的節目。除了總冠名之外,中插廣告最高單價97萬/15秒,最低單價31萬/15秒,平均單價46萬/15秒,24條廣告位共計1.67億,共計4.505億,節目的網絡轉播權也以過億的價格,最終被樂視拍下。

據可查數據統計,《我是歌手》第二季總營收保守預計達到了11億以上。

而就在《我是歌手》第二季給樂視帶來2億的廣告收入之後不久,湖南衛視就將旗下的金鷹網和芒果TV整合到一起,並對外宣佈,以後只要是湖南衛視自制的節目,都將全部由芒果TV獨播。

這也就說,芒果TV以一個網絡視頻軟件的載體,強勢拿下了《我是歌手》第三季的網絡獨播權;隨着第三季的熱播,不僅讓其在當時的蘋果App Store免費區登上了榜首之位,也爲屆時正處於A輪融資階段的芒果TV提供了一份傲人的數據。

《我是歌手》第三季,韓紅奪冠(網絡圖片)

第三季的《我是歌手》平均收視率達到2.723%,不僅是“歌手”系列平均收視率最高的一季,而且在前六季節目中,收視率排名前十的期數中,總共十二期的第三季就佔了8期。

根據快樂購公告草案公佈的數據,在2017年芒果系快樂陽光公司的內容運營業務中,第三季《我是歌手》僅僅視頻和音樂業務的版權費用就爲其賺取超過了3億元的營收。

但是,第三季也是最能代表《歌手》這一IP興衰起落的一季,開局就打破了前兩季的收視紀錄,總體來說,是前三季中最成功的一季,但卻在後期創下了前三季以來,“歌王之戰”總決賽的最低收視。

圖源:tvtv.hk

作爲一個音樂競技類的綜藝,收視率在總決賽的時候發生了下滑現象,這無疑是一次明面上的暗示,站在此時再看,那同時也算是“歌手”這一IP在商業化和觀衆需求上日漸失衡的一個開端。

B

自救點偏頗反成帶貨達人

到了2016年第四季的時候,節目的全國網收視率不僅下滑至1.5%以下,而且部分單期節目收視率也首次跌出了1%,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據在同一階段的綜藝裏,依然算是比較能打的,根據”我是歌手第四季“的官方詞條所提供的信息,在第四季播出期間,在省級衛視晚間節目的週五檔綜藝收視率排行榜上,依然拿下了幾乎整季的冠軍之位。

李玟奪得《我是歌手》第四季冠軍(網絡圖片)

但是這一看似還算過得去的局面,到了第五季就被徹底打破了,雖然根據CSM52城市網的數據顯示,其收視率和收視份額都相對於第四季有了提升,但在收視率的排名上卻屢次跌出了前三,總決賽更是直接跌到了有史以來最低的第六名。

即便在第四季的時候芒果TV還爲《我是歌手》打造了一個國內首檔VR節目的噱頭,第五季還在節目賽制上進行了開播以來最大的一次更新,從“踢館”、“補位”變成了“挑戰”和“逆戰”,甚至將首發歌手從“7”變成了“8”等等。

這些都可以看作是節目組在意識到落差後的自救行爲,但明顯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倒是節目收視率高開低走的現象,在此時,已逐步成爲定局。

但這顯然完全沒有影響“歌手”這一IP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隨着2017年《中國有嘻哈》的誕生而開啓的國內網綜時代,此時國內的綜藝市場正在發生一次意義重大的市場轉型。

《歌手2018》“結石姐” Jessie J技驚四座(網絡圖片)

《歌手2018》不僅被湖南衛視再次調回了八點黃金檔,也順勢加入了這場流量之爭,除了已經連續獨家冠名了三年的冠名商以外,還吸引了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抖音APP、萬和熱水器等多家贊助商,線上播出平臺也由芒果TV獨播變成優酷和芒果TV聯播,這樣一來,在一次性擴展了多種廣告植入模式之後,也就提高了節目的軟廣收入。

也就說,節目雖然沒有在民意中得到正面反饋,卻在收益上,實現了逐年遞增。

如果說部分電視觀衆從第四季的“無死角”植入開始掉粉,那麼到達這個階段,“歌手”這一IP已經算是在半推半就地將自己作爲一個網綜在運作了。

《歌手2018》也果然沒有讓人失望,根據中國娛樂網在2019年年初的報道,《歌手2018》光在在騰訊音樂娛樂三平臺達到了58.31億次的播放量,在社交媒體上的節目相關話題熱度更是屢次佔奪了節目播出當晚半數以上的熱度。

C

流量和口碑的最終角逐

拿現在的網綜操作模式來說,節目能找來多大的贊助商,很大一定程度是取決於嘉賓名單,而這也是爲什麼“歌手”給人的感覺,越來越像一檔網綜的關鍵原因。

無論是從最開始湖南衛視自身的品牌性,還是到節目開播後創下的現象級戰績,“歌手”這個IP在早期的招商這件事上,一直都是依靠其本身品牌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來完成,而從《歌手2018》的運作模式和最終數據呈現上來看,節目“IP”作爲一檔以往主打電視爲輸出載體的節目,已然在資本市場失去了以往的說服力。

根據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歌手2019》首播的CSM55城市網收視整季沒有一集破1,甚至在排名上再次打破了最低記錄,第九期直接跌到了第八名,也是自節目開播以來,最大的一次收視崩盤。

到了“當打之年”,不僅在官宣期間鬧過“冠名撤了”的烏龍,而且合作了多年的冠名商也轉站了隔壁的《天賜的聲音》。

要知道“歌手”的收看人羣主要是在12到45歲之間,往年至少有一個國民度與實力兼備的前輩級歌手來鎮場,“經典懷舊”也一直都是節目的招牌之一,但這也恰恰是《歌手·當打之年》選擇摒棄了的一點,而剛好這一部分的受衆羣就是電視的忠實用戶羣體,這也就出現了哪怕在今年全民居家的情況下,單期節目全國網收視率最高也只有1.46%的結果。

而從近三年《歌手》在芒果TV的播放數據來看,《歌手·當打之年》依然沒能壓過《歌手2018》的勢頭。

而且相較於第一季節目曾實現的7.9分的豆瓣高分,後續口碑也在逐步下滑,到《歌手·當打之年》,豆瓣評分一度跌成了4.9分,其中四星及五星的評分僅佔比約15%,一星及二星的評分佔比達到了49.8%。在《歌手·當打之年》“歌王之戰“的決賽當晚,還出現了#歌手 劇本#的反面熱搜。

在電視收視和口碑雙重危機的壓迫下,“流量”戰術終究還是沒能成爲其救命的稻草。

但即便走到了今天這一步,“歌手”IP爲音樂行業和參加藝人帶來的功勞也是不可忽視的。

趙雷在《我是歌手》上演唱《成都》之後全網引爆

第一季最大黑馬——黃綺珊,在參加完節目後,出場費從五位數漲到了六位數;不僅“撈回了”林志炫、楊宗緯這樣的實力派歌手,還將鄧紫棋、迪瑪希這樣的新聲代推出了圈。

在幫助藝人實現了個人形象和價值的提升之餘,爲樂迷呈現了一場場高規格的音樂現場,還爲國內音樂圈輸送了優質的內容;不可忽視的是,“歌手”系列的熱播,也爲國內的樂評市場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勁的催化劑。

李健在參加了第三季《我是歌手》後接受人民日報的採訪時曾說:內地原創音樂並不缺少創造力,不缺少好聲音,缺少的恰恰是傳播渠道。

而這也是“歌手“的初衷,只是在市場一次次地轉變以及自身問題逐步暴露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而已,洪濤說”不做歌手了“,但明年會帶來新的音樂綜藝,希望新節目能延續”歌手“初衷的同時,也能守住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