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國出現了不少在美國征戰NCAA大學聯賽的球員,其中就包括2020年CBA選秀大會上的狀元郎和榜眼郎,還有不參加選秀直接加盟遼寧的張鎮麟,他們此前都在美國就讀大學,並隨隊打NCAA。

在這裏可以明白的一點就是,即使這些球員在他們大學校隊中不是絕對的主力,場均的數據也不是特別好,但在國內與同齡級別的球員相比,還是遙遙領先的,如果張鎮麟參加選秀的話,想必前三名都會被這3位留洋的球員包攬。

畢竟NCAA可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學聯賽,能進裏面打球就說明有一定的天賦,而且這些球員在美國打了這麼多年球,一些打法和基本功肯定是比國內同齡段的學生球員要好得多,CBA球隊肯定更傾向於率先選擇這些從NCAA回來的球員,即使他們沒有過多的表現,也沒有證明過自己的實力過。

打過NCAA就一定有很高的天賦?回到CBA中就一定能打出來?這也不是絕對的事情,過去幾年沒少出現通過選秀進入到CBA的球員比打過NCAA的那些球員表現差。

中國球員在NCAA中取得最好成績的當屬馬建,憑藉着自己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出色的表現,馬建收到了UCLA大學的邀請,前者不顧一切去到了美國追求籃球夢,也是中第一位加盟到NCAA的球員,第一年大學生涯馬建可以場均貢獻8.2人3.7籃板的數據,還隨着猶他大學一起打進了“瘋狂三月”的十六強。

在落選NBA之後馬建沒有回到CBA中效力,這也不能判定他到底有多少的實力,如今的馬建已經成爲了籃球解說員,在解說崗位上也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張兆旭也是從NCAA走出來的球員,2007年成功加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征戰美國大學聯賽,當時的張兆旭憑藉着自己的身高優勢在隊內還是有一定的出場時間,2010年沒有進入NBA的他選擇回到CBA加盟上海男籃。

張兆旭算是目前這麼些NCAA走出來的球員中,最成功的一人,也算是這些NCAA球員的“標杆”了,不僅長期坐穩球隊核心首發位置,期間還多次入選國家隊,隨隊征戰過世錦賽、奧運會等賽事。又在新賽季獲得了上海隊給出的頂薪合同,這些經歷足以成爲NCAA走出來球員“最佳模板”!

在上海隊同樣有一位效力過NCAA的球員,他名叫唐子豪,當初還被冠以“小林書豪”之稱,2016年通過選秀大會被上海隊以第九順位摘走,然而唐子豪一直沒有展現出亮眼的表現,甚至一度不能獲得上場表現,這與當初“小林書豪”的光環判若兩種境地。

今年的休賽期,上海隊進行了一頓調整,唐子豪成爲了球隊犧牲的那一批球員,在球員註冊表上並沒有出現他的名字,24歲的唐子豪已經落到了無球可打的局面。

所以說,不是說所有從NCAA走出來的球員就一定能在CBA中生存,目前還沒有出現過一位絕對的核心。

NCAA大學生只是一個光環罷了,更多的還是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去適應CBA,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今年有張鎮麟、區俊炫和林庭謙這三位打過NCAA的球員進入到CBA當中,其中特別是張鎮麟,球迷已經期盼他許久了,不僅多次進入過國家集訓隊,而且還被遼寧隊委以重期,迫切希望他能打出來,從而解決遼寧隊“鋒無力”的現狀。

身爲“選秀大年”的狀元郎區俊炫,也是上海內線的一種傳承,不知道他能否向自己的前輩那樣,在聯盟的內線打出屬於自己的天地呢?一切的期待和懸念只能等到新賽季開賽之後纔能有定論,這些NCAA走出來的球員能否證明自己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