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曾光憲文》記載:“嚴父出孝子,慈母常喪子”。

據《曾光憲文》記載:“嚴父出孝子,慈母常喪子”。

意思是嚴厲的父親可以教育孝順的孩子,這句話的後半句並不意味着一個善良的母親也教育了一個腐敗的孩子,但一個過於溺愛孩子的母親,多半會教育那些自私任性的孩子。

可以說,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普遍認爲,孩子要成長、成才,需要接受正確的教育,相反,不恰當的教育會讓孩子變得傲慢、奢侈,最終變得平庸甚至走入歧途。

在河南,有一個人證明了“慈母常喪子”的說法,在父母的愛下,他成了一個巨大的嬰兒,他叫楊索,那麼,楊碩是如何一步步變成一個巨大的嬰兒的?

1、 作爲獨生子女,他深受愛戴,他的衣服到了他手上,他的食物是張開的

楊碩出生在河南省一個貧困家庭,然而,楊碩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從出生起就受到父母的疼愛,他的父母甚至給他起了“鎖”的名字,以便讓他呆在家裏好好照顧他。

與年輕時的父母相比,楊碩出生時的家庭狀況要好得多,至少,他不會有缺衣少食的麻煩,因爲生活條件的優化,楊碩的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比較寬容,這種放縱也讓楊碩逐漸成爲溫室裏的一朵花,變得嬌生慣養,那麼,他的父母對楊碩有多溺愛呢?

楊碩身體健康,8歲時,同齡孩子就可以在家裏分擔一些農活,然而,楊索出門時不得不揹着父親的扁擔,這是因爲他的父親認爲他是個孩子,他擔心走太久會累了。

這樣的事情,很難想象,即使有錢人家的孩子可能愛不到這樣的程度,但楊碩的父母對他的溺愛甚至超過了那一點。

如今,普通孩子對學校的抵抗力更強,楊碩小時候也不例外,然而,與其他家庭不想讀書就儘快工作的想法不同,楊碩的父母千方百計哄他上學,甚至當楊碩因爲在學校的錯誤而被老師罵的時候,他的父母也會和父母老師去學校“對峙”,導致一些老師不再敢管教楊碩。

平時,楊碩在家的生活可謂十分愜意,不僅不用幫父母分擔家務和農活,還過着衣食住行的日子,因此,雖然楊碩的家庭條件並不比一些同齡孩子優越,但楊碩的生活遠不能與其他孩子相比。

但在這樣的溺愛中,讓楊碩逐漸變得懶惰,甚至因爲過度溺愛,而讓楊碩逐漸變得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喪失了,與同齡的孩子相比,楊碩就像一個“殘疾人”一般。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楊朔離開父母后會如何生活,讓人沒想到的是,現實中的楊碩真的需要面對這個問題。

2、 父母雙雙去世,巨嬰不再有溺愛

楊碩13歲時,作爲家裏頂樑柱的父親被診斷出患有肝癌,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負擔不起他們一家的開銷,因此,他在父親確診後不久就死於此病。

按照常理,在家庭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之後,楊碩應該從原來的夢想中醒來,像男人一樣支持這個家庭,然而,由於父母多年來的過度溺愛,楊碩這些年來已經養成了懶惰的性格,因此,父親的離去並沒有改變他的性格,他仍然過着懶惰的生活。

沒有改變的還包括楊碩的母親,她丈夫死後,家庭生活變得非常困難,不過,她不想讓楊碩分擔壓力,相反,她把它們都扛在自己的肩上,讓楊碩過上了原來的生活,這讓楊碩甚至沒有意識到父親的死對他們的家庭有多大的影響。

因爲楊碩的母親不僅需要養家餬口,還需要照顧懶惰的楊碩,所以這些沉重負擔的壓力讓她付出了很多心血,最後,由於過度勞累,她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最後,楊碩18歲時,母親去世,離開了他。

父母的去世讓18歲的楊碩完全孤身一人,沒人會那樣照顧他,因此,楊索需要學會在社會上生存。

畢竟,當他們步入社會時,其他人不會像他們的父母一樣縱容和原諒他們。

3、 楊朔一個人踏入社會,最後的結果是可悲的

隨着母親的去世,楊朔完全成了一個孤獨的人,雖然他那時已經是個成年人,但在他生命的頭18年,他的父母保護他不讓他長大,因此,離開父母后,他連洗衣服、做飯都不會,無法獨立生存。

幸運的是,楊碩的表哥知道他的情況並不樂觀,於是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介紹了一些工作,這足以讓他喫飽喝足,然而,懶惰的楊碩不僅不懂得感恩,而且對這些工作挑三揀四,最終丟了飯碗,表哥也知道楊朔無望了,就不再問了。

由於沒有工作收入,楊碩回家了,因爲父母給他留下的遺產不多,在楊索花光了所有的錢後,他開始成爲賣家的貨物,很快他就陷入了無家之境,即使他很懶,他也不想花時間和精力去賣東西,相反,他燒了傢俱取暖。

情急之下,楊碩只能上街養胃,雖然附近的人認爲楊碩身體健康,年輕,沒有理由上街乞討,但出於同情,他們還是送了一些食物給他,楊索選擇可以直接食用的食物,其餘需要煮熟的食物一天比一天變質。

到了這樣的程度,除非有人願意像他父母一樣照顧他,否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沒有人能夠幫助楊碩,因此,願意幫助楊碩的人越來越少,後來,楊索懶得呆在家裏,不出門乞討。

到了2009年冬天,經過一段時間的大雪,楊索的住處變得非常寒冷,許多人不得不呆在家裏取暖,在這種情況下,楊索無法乞討食物,於是在家裏躲了幾天。

楊朔的表哥覺得天氣太冷,楊碩顧不上自己,就帶了些喫的和暖和的衣服,冒着風雪去了楊碩的住處。

然而,讓表哥沒想到的是,當他打開門時,看到楊碩蜷縮在角落裏一動不動,當他走近一點時,他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呼吸了,他不知道自己是餓死還是凍死,當時,楊素年只有23歲,正值壯年。

一個人能懶惰到什麼程度?楊碩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年輕強壯的人因爲懶惰而自殺,這真是聞所未聞,正因爲如此,楊碩也被稱爲“中國第一懶漢”。

摘要

許多人認爲懶惰是人的本性,事實上,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懶惰是人類後天習得的,這與接受的教育密切相關,例如,“中國第一懶漢”楊朔就因爲父母的溺愛而死於懶惰,這樣看來,父母溺愛孩子的影響確實很大。

而在瞭解了楊朔的故事後,相信也能起到警示作用,對孩子的愛要適度,對孩子的教育要有分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長,我們決不能再發生下一個“楊鎖”悲劇。

參考文獻:擴充聖人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