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两汉的前部分,西汉的存在感比较强,这是不可避免让人先入为主的感觉,所以西汉和东汉也叫做“先汉”和“后汉”。

西汉

刘邦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草根逆袭的形象,在个人成就上也比光武帝刘秀要杰出一些,虽然刘秀时家境已经破落,但是好歹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身份也为他加分不少,毕竟刘邦死后四百年的东汉末年刘备还用汉室宗亲的身份拉大旗张虎皮,可见有的时候出身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能够在特殊的情况予以加分。

刘邦

还有虽然两汉都经营西域地区,张骞和班超都曾出使西域,甚至班超的功劳立的可能比张骞更大,但是做为经营西域的先行者,张骞和决策人汉武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就要更强一些。

张骞

同样的是“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都是了不起的功勋,但是汉武帝就要比汉章帝不知有名多少,霍去病也比窦宪要更加出名一些,虽然他只活了23岁,但是因为窦宪是因谋反而处死的,所以历史功绩大打折扣,如同秦桧发明仿宋体一般。

霍去病

而且西汉虽然亡国于外戚之手,但是整个西汉王朝并不是因国势衰弱而亡的,而是外戚窃权而已,如同司马光所说“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反观东汉时期外戚与内侍交替专权民不聊生,最后发生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为了平息起义动乱,世家大族又纷纷建立武装开始割据,搞得国家一片乌烟瘴气,所以连诸葛亮都在《出师表》上告诫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刘协

西汉时皇帝上庙号非常严格,只有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和宣宗宣帝刘询有庙号,但是这四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有道名君,而东汉则有点开局即巅峰的感觉,后面则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除了光武帝刘秀之外,也只有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值得一提了,而且感觉他们的存在感甚至还不如汉献帝刘协,虽然刘协是亡国之君,但是托《三国演义》的福,刘协比他们出名多了。

而且由于刘秀建国时的妥协政策,东汉开国时并没有解决西汉王朝末年的遗留问题,造成国力较之西汉大大不如,皇权受到威胁,此后大部分国力消耗在内斗之中,所以在历史上的存在感远远没有西汉王朝出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