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住的宾馆不远处的街角,有一家中餐馆,名字是英文,音译过来叫做哈卜努利,菜单上的菜式是典型的西式中餐:鸡肉炒面、牛肉炒面、蔬菜炒面、鸡蛋炒面……吃饭时一问才知,果然与我猜的一样,厨师是尼泊尔人。至于老板,我猜极有可能是印度人,因为小小的埃尔比勒城内有数家印度餐厅,而餐厅的名字听起来也有南亚风。


说起来这牛肉炒面跟国内的简直没法比,面条不是手工擀的,也不劲道,但搭配的牛肉倒是货真价实。这浓油赤酱的炒面也许是这个伊拉克北部小城里不多的可以与中国产生联系的纽带,对于一直在吃阿拉伯餐的我来说,就犹如救命稻草,抓住了就难以放手,常常去吃。

style="text-align: center">

埃尔比勒城里的中国元素其实不少,有一天我在街上闲逛时,偶然遇到了一家眼镜店,里面就挂着某著名主持人的照片,用作眼镜广告,我极少看综艺节目,那时只觉得此人眼熟,尚不知道他的名字。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居民主要以库尔德人为主。这里与被“伊斯兰国”武装组织占领的摩苏尔等地比邻而居,是抗击“伊斯兰国”的最前沿。库区首府埃尔比勒,距离前线仅仅几十公里。2014年秋天,库区武装与“伊斯兰国”交战最为激烈的时刻,我来到这里。

埃尔比勒坐落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伊拉克北部高山交界之处,这里呈现出与伊拉克中部和南部阿拉伯人聚居区不同的风格。市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古城堡,据说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当然,几乎每个有城堡的中东城市都这样说,不知道究竟是考古发现证明确有其事还是民族自豪感使然。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库尔德地区政府对城堡外部进行了修缮,使它看起来坚固无比,从山下仰视显得雄伟庄严。但城堡内部却是考古废墟现场,没有修复,有些破败。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古堡上往下看,整个埃尔比勒城尽收眼底。萨达姆下台以后,库区没有像伊拉克阿拉伯地区那样动荡不安,稳定的环境为发展带来了机遇。埃尔比勒小城逐渐吸引了很多域外的投资,建设地如火如荼,像极了国内三线城市的开发区。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古堡下方有众多旅游纪念品店和水烟馆、咖啡馆,修得古香古色,建筑风格与古堡保持一致,浑然一体。

古堡南面就是大巴扎,如同所有的中东城市一样,这里是市区人气最旺盛的地方。里面的商品大多来自义乌。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秋天到了,山里的各色果子也熟了,大巴扎外面,一名十几岁的小孩在摊位上买野果。

库尔德人总是标榜自己与他们南边的邻居——阿拉伯人不同,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他们与阿拉伯人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烤鱼的做法,就和巴格达的一模一样。

style="text-align: center">

虽然距离“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大本营摩苏尔不远,但埃尔比勒城内却非常安全,这里没有巴格达那样爆炸频发,也没有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让人感觉很放松。

在城里闲逛,公园里的树已经泛黄,在伊拉克北部,感受到了和国内同步的气候变化,觉得十分亲切,因为上一个月,我还在巴格达忍受着酷热的太阳。

这座位于埃尔比勒城堡以西的公园叫做萨米·阿卜杜勒拉赫曼公园,据说此前是一座军营,后改建为公园。


库尔德人没有什么闲情逸致给公园里的湖起一个诗意或动听的名字,他们管公园里两片不大的湖叫一号湖和二号湖。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库区的秋天,秋高气爽,在小街上行走,让人觉得很自在。由于战时大量基督徒的涌入,这里形成了规模可观的基督徒居住区,能够很轻松地买到各种酒类,对久居海湾地区的人而言,这真是难得所在。


这样的小城,从中国来说,就好像远在天边,若非公差,我想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伊拉克北部还有这样一座没怎么受到战争影响的城市,更别提到这里来了。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由于邻近地区在打仗,从中部和北部逃难至此的伊拉克人带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没什么特长的人到此,只能开出租,因此,埃尔比勒街上到处都是出租车,这座城市是我走过的最容易打出租的地方。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商场门口停满了各种车辆,里面的货物也很便宜,国际著名的箱包品牌,价格只有迪拜的一半,是扫货的好去处。另外,埃尔比勒的书也非常便宜。

秋天是一个容易让人伤感的季节,近来突然想起一个人在埃尔比勒的日子,一别数年,恍如隔世。不知道为什么,吃过无数的中餐,多年以后,我总是常常想起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印度人开的尼泊尔人做的不正宗的牛肉炒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