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住的賓館不遠處的街角,有一家中餐館,名字是英文,音譯過來叫做哈卜努利,菜單上的菜式是典型的西式中餐:雞肉炒麪、牛肉炒麪、蔬菜炒麪、雞蛋炒麪……喫飯時一問才知,果然與我猜的一樣,廚師是尼泊爾人。至於老闆,我猜極有可能是印度人,因爲小小的埃爾比勒城內有數家印度餐廳,而餐廳的名字聽起來也有南亞風。


說起來這牛肉炒麪跟國內的簡直沒法比,麪條不是手工擀的,也不勁道,但搭配的牛肉倒是貨真價實。這濃油赤醬的炒麪也許是這個伊拉克北部小城裏不多的可以與中國產生聯繫的紐帶,對於一直在喫阿拉伯餐的我來說,就猶如救命稻草,抓住了就難以放手,常常去喫。

style="text-align: center">

埃爾比勒城裏的中國元素其實不少,有一天我在街上閒逛時,偶然遇到了一家眼鏡店,裏面就掛着某著名主持人的照片,用作眼鏡廣告,我極少看綜藝節目,那時只覺得此人眼熟,尚不知道他的名字。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伊拉克北部庫爾德地區,居民主要以庫爾德人爲主。這裏與被“伊斯蘭國”武裝組織佔領的摩蘇爾等地比鄰而居,是抗擊“伊斯蘭國”的最前沿。庫區首府埃爾比勒,距離前線僅僅幾十公里。2014年秋天,庫區武裝與“伊斯蘭國”交戰最爲激烈的時刻,我來到這裏。

埃爾比勒坐落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與伊拉克北部高山交界之處,這裏呈現出與伊拉克中部和南部阿拉伯人聚居區不同的風格。市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古城堡,據說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人類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當然,幾乎每個有城堡的中東城市都這樣說,不知道究竟是考古發現證明確有其事還是民族自豪感使然。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庫爾德地區政府對城堡外部進行了修繕,使它看起來堅固無比,從山下仰視顯得雄偉莊嚴。但城堡內部卻是考古廢墟現場,沒有修復,有些破敗。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從古堡上往下看,整個埃爾比勒城盡收眼底。薩達姆下臺以後,庫區沒有像伊拉克阿拉伯地區那樣動盪不安,穩定的環境爲發展帶來了機遇。埃爾比勒小城逐漸吸引了很多域外的投資,建設地如火如荼,像極了國內三線城市的開發區。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古堡下方有衆多旅遊紀念品店和水煙館、咖啡館,修得古香古色,建築風格與古堡保持一致,渾然一體。

古堡南面就是大巴扎,如同所有的中東城市一樣,這裏是市區人氣最旺盛的地方。裏面的商品大多來自義烏。

style="text-align: center">

秋天到了,山裏的各色果子也熟了,大巴扎外面,一名十幾歲的小孩在攤位上買野果。

庫爾德人總是標榜自己與他們南邊的鄰居——阿拉伯人不同,但無論如何,作爲一個國家的居民,他們與阿拉伯人還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烤魚的做法,就和巴格達的一模一樣。

style="text-align: center">

雖然距離“伊斯蘭國”在伊拉克的大本營摩蘇爾不遠,但埃爾比勒城內卻非常安全,這裏沒有巴格達那樣爆炸頻發,也沒有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讓人感覺很放鬆。

在城裏閒逛,公園裏的樹已經泛黃,在伊拉克北部,感受到了和國內同步的氣候變化,覺得十分親切,因爲上一個月,我還在巴格達忍受着酷熱的太陽。

這座位於埃爾比勒城堡以西的公園叫做薩米·阿卜杜勒拉赫曼公園,據說此前是一座軍營,後改建爲公園。


庫爾德人沒有什麼閒情逸致給公園裏的湖起一個詩意或動聽的名字,他們管公園裏兩片不大的湖叫一號湖和二號湖。


style="text-align: center">

庫區的秋天,秋高氣爽,在小街上行走,讓人覺得很自在。由於戰時大量基督徒的湧入,這裏形成了規模可觀的基督徒居住區,能夠很輕鬆地買到各種酒類,對久居海灣地區的人而言,這真是難得所在。


這樣的小城,從中國來說,就好像遠在天邊,若非公差,我想自己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伊拉克北部還有這樣一座沒怎麼受到戰爭影響的城市,更別提到這裏來了。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由於鄰近地區在打仗,從中部和北部逃難至此的伊拉克人帶來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沒什麼特長的人到此,只能開出租,因此,埃爾比勒街上到處都是出租車,這座城市是我走過的最容易打出租的地方。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商場門口停滿了各種車輛,裏面的貨物也很便宜,國際著名的箱包品牌,價格只有迪拜的一半,是掃貨的好去處。另外,埃爾比勒的書也非常便宜。

秋天是一個容易讓人傷感的季節,近來突然想起一個人在埃爾比勒的日子,一別數年,恍如隔世。不知道爲什麼,喫過無數的中餐,多年以後,我總是常常想起伊拉克庫爾德地區印度人開的尼泊爾人做的不正宗的牛肉炒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