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9月24日電 (高康迪)“不當刑警會是我警察生涯的遺憾。”2004年,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刑事科學技術中隊指導員王一在中國刑警學院學習深造後,2005年從一名社區警察轉型成爲“痕跡檢驗”刑警,今年已經45歲的他兩鬢雖然有了白髮,平時不善言談的他談及“指紋”有關的問題時,神采飛揚。

2016年1月,爲推行王一工作理念和經驗,起到傳幫帶作用,靜寧縣公安局成立“王一工作室”,現有指紋、痕檢、圖偵等刑偵技術專業人才7名。

圖爲王一和同事在案發現場提取指紋。(資料圖)靜寧縣公安局供圖

從事刑警工作以來,王一勘驗各類案件現場1000餘起,提取各類痕跡物證3000餘份(件),對80多起重大疑難案件現場勘驗和蒐證工作、固定證據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利用現場提取到的痕跡物證直接認定破獲本地案件100多起,出具痕跡檢驗鑑定70餘份,均被法庭採信,“能對‘零口供’案件提供偵查線索,覺得工作很有意義。”他說。

“只要能比對出一個指紋,破了一個案件,大家心裏就多一份安心。”平時,王一不論走到哪裏都“牽掛”着未比對出的案件。

2015年9月,王一在公安部組織的山東煙臺指紋培訓班講課期間,帶着案件在煙臺市公安局指紋中心7000萬的大數據庫內查詢,比中新疆和寧夏採集的署名爲“古發仁”和“古發紅”的靜寧籍犯罪嫌疑人,破獲了寧夏失盜案6起。“油墨捺印唯一,證據確鑿,指紋是無聲的有力證據。”他說。

圖爲王一在利器上提取指紋。(資料圖)靜寧縣公安局供圖

2009年,靜寧縣發生一起綁架案,匪徒把現場打掃乾淨後逃跑,王一從垃圾堆裏的一團膠帶上提取了兩瓣殘缺指紋,經過圖像指紋合併處理、入庫查詢比對,公安指紋庫裏有成千上萬指紋,要想精準鎖定,如同“大海撈針”,而他在兩小時內鎖定犯罪嫌疑人。

諸如此類,王一越來越癡迷,在他看來,“現場指紋是案件源頭地的珍貴現場物證,是‘證據之首’,經過科學檢驗,就能迅速鎖定目標”。

王一先後利用指紋識別技術破案偵破“零口供”案件多起,例如:認定“8·20”雲南玉溪暴恐案件1案2人、“4·29”公安部專項涉恐B級緊急人員3人等。正因如此,王一被同事們譽爲“指紋神探”,除此之外,王一還榮獲“全國公安機關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一等獎金”“全國公安楷模““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省公安機關信息化應用能手”頗多榮譽。

“我們早上來上班,王一已經熬了一個通宵了,有時候半夜他就自己來辦公室比對指紋了。”在王一14年的同事靜寧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刑事科學技術中隊長米永紅眼裏,“王一坐過的冷板凳,熬過的通宵,一天過目的上千件指紋,佈滿雙眼的紅血絲只有他自己知曉”。

“堅持做一件事,會有意想不到的回報。”王一告訴記者,經過自己大量的比對,已經總結出一些關於指紋如何編輯能更快比對的方法,接下來,會繼續總結,跟更多的“痕跡檢驗”刑警交流分享。(完)

【編輯:孫靜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