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卤水这里暂且不提,易家川菜专注于四川卤味,不管什么卤水,只要是四川卤水都会存在同一种问题,那就是经过频繁食材的卤制之后,每一批卤菜的味道轻重不同一,颜色深浅有差异。今天易家川菜围绕这个问题给会员们做一个详细阐述,把前因后果和解决方案都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参考本文后,问题迎刃而解。

卤水味道、颜色、香味不稳定的原因

我们称呼最多的就是叫四川卤菜,不是叫卤水,所谓“卤”这个字,实际上就是“盐”的意思,四川用井盐,南北用海盐,川菜中对于盐的理解是“基础咸鲜”四个字,也就是说,有盐才谈得上鲜,无盐鲜味出不来,无盐无味,清汤寡水,就是这么来形容的。这里也能够理解四川卤水的寓意,就是“卤味、油香、胶质和盐的浓缩”,做卤菜,卤水就是一个浓缩过程,刚刚起好的新卤水,状态和味道就是清汤寡水,所以色香味还需要一个浓缩过程,浓缩过程当然就是批量的卤制一些含有油脂、胶质的食材,以此让卤水更加浓稠,卤水浓稠卤味才浓稠。

在这个浓缩过程中水分会自然挥发,浓缩才是精华,这个道理没毛病。易家川菜传统川卤特制五香油卤技术就是在弥补这个技术瓶颈,通过养卤这一步让卤水达到最佳状态。到了最佳状态才能去开始正式卤制食材,到了这里才是一个开始。我们用这种卤水卤一批食材后,这些食材作为交换,会在卤水里留下胶质和油脂,但也会带走盐味、卤料香味和颜色,前几批食材卤好后,色香味相当稳定,到了第五六批食材开始,颜色和咸鲜就降低了,所以到了这里开始出现补味的问题。

卤水从第五批食材卤制开始,如何去理解补味补料?

这里我们先说“浓缩”两个字,卤水浓缩后才称得上叫老卤卤汁,那么浓缩后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易家川菜认为,浓缩首先是水分的挥发,水变少了,胶质让卤水有了浓稠度,油脂封住并且吸收了卤料的香味,这些胶质、香味、油脂在水里的比例自然有所提高,高于浓缩之前的比例,颜色、香味在有浓度的卤汁中变得更均匀,卤汁有了粘度变得比新卤水咸了更鲜了,这就是浓缩,浓缩才是精华。然后在精华卤汁的状态下我们开始去卤食材,一批、两批、三批,四批,这些食材在卤和泡的过程就会吸收掉卤汁中的咸味、颜色、卤料味、汤越来越少了。

所以从第一批开始就要根据食材重量来补充盐、颜色、去腥调料,第二批同样也要根据食材重量来补充盐、颜色、去腥调料,第三批,第四批,都是一个道理。老汤不一样,老汤的补充要根据你这锅卤水的总量来添补,总量在锅边有个尺度,起多少卤就要记住卤水的尺度,不够才添。最后说到卤料包的问题,我们使用卤料包一般是在卤制食材之前就放进去,食材卤好后就拿出来,按照这个顺序就可以,不要一直放在卤水里面,到了第五次卤食材的时候同时放入新料包,第六次就把老料包弃用,就是这种程序。

盐、颜色、去腥调料添补比例

关于卤制过程的调料增添,易家川菜只按照传统川卤特制五香油卤专栏来说明,首先我们说盐的添加,人的味觉对鲜度是有明显差异的,有的人口重,有的口轻,所以易家川菜只能按照一个公式来分享给大家,卤味对盐的比例是按照所需卤制食材重量的1%—3%之间,理论上不能高于2%,高于这个比例就会觉得太咸,部分口重的人就需要3%,所以盐的添加大家按照1%-3%酌情发挥,颜色添补首先要以眼观经验为主,用经验去辨别卤水颜色,如果非要有个比例,那么就是食材重量的1%。剩下的就是去腥常用调料,葱、姜、料酒这些就根据情况适当使用,无需特别比例。说到这里,易家川菜把调料添补阐述得非常清晰透彻,希望大家多摸索,经验就是不断尝试的积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