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物業費、零垃圾清運費

路面整潔、綠樹成蔭

圖書館、老年活動中心、籃球場等

文娛健身場館一應齊全

……

位於丈八西路的丈八家園小區實踐自治管理模式

探索破解回遷安置小區治理難題

打造出安全、整潔、優美的宜居小區

實現了從“安居”到“樂居”的蝶變

環境優美的丈八家園小區。

自治管理 實行“零物業費”

丈八家園小區居民於2009年年底回遷,現有居民樓14棟,住戶504戶,居民2000餘人,由丈八街辦丈八北社區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回遷之初,居民不適應城市化管理理念,機動車、自行車亂停亂放,房前屋後堆積雜物,毀綠種菜等不文明行爲突出。

“如何做到‘內外兼修’,構建富有自身特點和活力的管理辦法,升級小區環境?”丈八北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邢錦輝說,本着符合民情民意原則直接管理小區,物業管理辦公室由居委會領導管理,工作人員是民主推選的“能幹事、敢幹事”小區居民。

回遷居民繳納物業費的意識不強、硬性收取物業費社區矛盾突出,不收物業費還能爲不少家庭減輕負擔。基於以上考慮,社區作出居民“零物業費”的決定,自回遷以來一直未向居民收過物業費、垃圾清運費。

既然實行居民“零物業費”,小區管理運行的經濟來源在哪?其實,通過自治模式實現自我服務降低了小區管理成本,同時,主要靠增加小區內部停車位收取的停車費和小區門面房租金維持小區管理的良性運行。

“四圈三治” 暢通小區治理“經脈”

“做好制度層面建設,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讓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邢錦輝介紹,社區在丈八家園小區自治管理中建立“四圈三治”協力型管理體系,提升了精細化管理水平。

“四圈三治”協力型管理體系,即建立丈八北社區黨支部引領社區居委會、小區物業管理辦形成的決策圈,支部書記、社區委員、樓棟長、婦女聯絡員4支管理隊伍形成的骨幹圈,志願者隊伍形成的流動圈,組建“居民參與”的羣衆圈的“四圈”協力型治理架構;用民主自治集中小區治理精英力量,用社區共治暢通小區治理體系,用居民家庭微自治提升素養,確保小區治理“無死角”的“三治”協力型治理措施。

“四圈三治”協力型管理體系的確立,讓小區精細化管理責任到人,暢通了小區治理的“經脈”,蹚出回遷安置小區精細化管理“丈八家園模本”。

制度健全了,增收就是第一要務。2014年,社區自籌資金將小區停車位由原來的200多個擴建到400多個,加上門面房租金的收入,一下子盤活了小區管理運行的經濟。

文明賦能 小區開出和諧幸福花

“物業不以盈利爲目的,就是爲居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社區用盈餘資金在小區先後建設了老年活動中心、圖書室、籃球場等文娛健身場館和設施,讓居民得到看得見的實惠。同時,開始打造幸福小區的行動。安裝40餘處監控探頭,消除小區內部治安死角;修整路面、維修問題房屋、改造老化線路,解決居民的迫切需求。中央花園大道建成了、籃球場建起來了、電動車充電樁也有了,美麗宜居小區揭開面紗,居住吸引力顯著提升,移居的人也搬了回來。

外在的“硬件”跟上了,社區加緊了小區文明建設“內功”的修煉,倡議居民開展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每年定期開展籃球賽、乒乓球比賽,增加居民凝聚力。隨着創文工作的開展,社區開展“家庭德治”活動,評選“五好家庭”“好鄰居”“好鄉黨”,激發居民參與創文活力。居民紛紛從主動打掃樓棟衛生、積極踐行垃圾分類等文明行爲做起,傳遞正能量,共建和諧美好家園。

花園式美麗小區撲面而來,和諧文明的新風尚蔚然成風,丈八家園小區實現了從“安居”到“樂居”的蝶變,在爲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添彩的同時奏響了居民幸福生活的新樂章。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李東峯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