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在寧遠打敗努爾哈赤的進攻以後,爲了爭取時間,在山海關外四百里的錦州、中左、大凌三城構築防線,並派遣使者與後金進行和談。努爾哈赤去世後,袁崇煥派人到後金去弔喪,“以覘虛實”。

在後金方面,皇太極雖然決心要繼承父志,入主中原,但並無馬上實行的可能。當時後金在新佔領遼瀋地區以後,社會尚處於動盪之中,當地的漢族人民“每被侵擾,多致逃亡”,甚至發動武裝反抗;更因連年戰爭,荒蕪了田地,形成“無糧之家甚多”的局面。對外關係上,東有朝鮮,西有蒙古,南有明朝,處於三面受敵的境地。

皇太極認識到,要入主中原,必須解決上述問題,因此他也希望與明朝議和來贏得時間,等待時機成熟再向關內進軍。當袁崇煥所派使者來到後金時,皇太極就以禮相待,表示願意和好。這樣,雙方不斷有使者和書信往還,談判議和條件,但始終達不成協議。

皇太極要求明朝給予大批財物,並劃分國界,山海關內歸明,遼河以東歸金,遼河以西地方則不許明朝修建城堡。袁崇煥則要後金退出遼東地區,並歸還被俘人民。這些條款,距離太大,雙方自然都不會接受。其實,所謂議和,都不過是緩兵之計。

開始,袁崇煥致書皇太極議和,事先沒有向朝廷請示,只是藉此刺探後金虛實。當明熹宗朱由校知道這一事件後,“以爲非計,頻旨戒諭”。一些官僚則乘機攻擊袁崇煥:“朝鮮及文龍被兵”,都是“和議所致”。袁崇煥上疏解釋說:言和是爲了爭取時間加緊戰備,修復山海關外錦州、中左、大凌等城堡;當敵人明白這一意圖時,“則三城已完,戰守又在關門四百里外,金湯益固矣”。這樣,朱由校才放下心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