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二戰時隔今日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可是那些先進的武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縱使戰爭已經結束,但有些武器依然發揮着餘熱,憑藉自身稀少的數量以及新穎的造型而成爲珍貴的藏品。

在這裏不得不提一下德國,他們嚴謹的性格真的非常值得學習,這一點在他們所打造的精良武器身上就能看得出來,作爲士兵標配的手槍,按理說並不罕見,但德國在二戰時造就的手槍卻是美國士兵都爭相搶奪的好東西。

在德軍衆多手槍型號中,魯格P08手槍當之無愧應位居第一,1904年軍隊就採納了它,直到1942年它們還在發揮價值,其精良的做工與優秀的性能無一不征服着那些愛槍的人士,因爲產量不多,盟軍都在爭相繳獲。德軍看到魯格P08手槍如此吸引人,經常以它爲誘餌來設置陷阱去誘殺盟軍士兵。

據資料記載,魯格P08手槍就算是連續射擊百次,也不必擔心出現故障,蘇軍在繳獲這種槍後,曾將其作爲執行槍斃的專用槍。魯格P08手槍採用的是肘節式閉鎖結構,外形比較獨特,十分容易識別。

說到肘節式閉鎖結構,雖然結構複雜,但表現十分出色,想要完成拋殼、供彈、復位的系列動作需要以槍機帶動肘節進行運動,這樣的思路大概也只有縝密的德國人才能想得出來。據悉一開始大量採購這種槍的是瑞士,當時還是7.65mm口徑,德國還沒有裝備,隨後德國海軍採用了它,還將其更改爲9mm口徑。

1908年,德國陸軍開始裝備這種槍,這時它才被命名爲P08手槍,並且取代了之前比較普遍的M1879帝國轉輪手槍,即便戰爭結束,德國警察也在將它作爲專門的警用槍。

不過魯格P08有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它只有擊針不具備擊錘,這就意味着在維護與保養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因爲它很有可能出現擦槍走火的問題。它的保險塊是在槍把上面的,阻鐵卻在槍體上面,想要壓制阻鐵需要通過側面柄來推動,顯然鎖放需要採取滑動方法是很不靠譜的。

據悉的南部14式手槍就是魯格P08的山寨版,它還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王八盒子”,表面上看,它們的確很相似,不過日本的山寨品只是模仿了個寂寞,根本沒有掌握精髓。擊針硬度不夠,很容易導致擊發無力或是直接折斷。再者,它的彈簧也不合格,經常出現卡殼問題,最嚴重的是在設計過程中彈夾竟然會脫落,這個仿製品連日本人自己都嫌棄,真是無法和魯格P08站在同一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