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猫视历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关于董存瑞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位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在尚未年满十九岁的时候,为了帮助大部队前进,炸掉敌人的桥型暗堡,在无处安放炸药的情况下,拖着受伤的身体,以手为支架,将炸药包牢牢固定在桥下,硬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炸掉了敌人的桥头堡。

时至今日,董存瑞的故事依然在我们的教科书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辉。但是在我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史上,也有这么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就是陈林湘,一个即便受伤无法站立,依然拖着四十公斤的手榴弹爬上阵地的士兵,一个直到牺牲之前还在口袋里装着两元钱,并写好字条,希望发现他遗体的帮他上交最后一次党费的年轻共和国战士。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面对来自越南的无端挑衅和狂妄的领土占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国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集结重兵,南下教训越南。那场离我们目前最近的共和国战争,就此打响。这是两个最擅长游击战的国家之间的终极对决。

当年越南饱受战火摧残,面对着法国、美国的强大武器,在我们的帮助下,迅速学会利用地形优势,对这两个大国展开了游击战。因为我国在抗日期间便积累了丰富的游击作战经验,再加上越南得天独厚的游击战环境,因此越南士兵很快就给美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困境,成功将美国人拉入了战争的泥潭,把一场原本计划速战速决的战争发展成了长期的消耗战。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越南人最终击碎了美国人的阴谋。

但是,越南人并不感激中国。他们认为所有的帮助都来自苏联,而中国则是他们在北方最大的威胁。他们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国内掀起了一阵阵的“去中国化”运动。因为历史上越南曾经多次是中国的土地,因此他们对中国人抱有天生的敌意。哪怕在接受了中国人巨大的善意之后,依然视中国为最大的对手。

靠着苏联的撑腰,以及当时中国的“十年浩劫”,越南甚至自诩为“世界第三”。不可一世的他不仅占领了我们在南海的诸多岛屿,还公然叫嚣不怕与中国一战。秉承着以战争换取和平的指导思想,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

虽然越南不是什么大国,但毕竟有苏联的援助,而且在对美国作战期间深得游击战的真传,再加上1979年我们刚刚开始拨乱反正,不仅一线士兵缺乏作战训练,指挥员普遍年龄老化,更何况当时的我军装备还十分落后,指挥联络系统混乱。因此,在和刚刚经历了多次战争的越南士兵打仗的时候,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当时有很多十七八岁的士兵,刚刚入伍不久,才参加了几个月的射击训练,就被送到了越南战场。陈林湘就是其中一个。他们都深知此次上战场凶多吉少,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听从国家的召唤,在临行前写好了遗书。

陈林湘

再一次阵地争夺战中,我方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双方的战斗都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队伍里二十来岁的小士兵陈林湘在战斗中腿被打伤,根本无法站立。就在战友准备背着他去找卫生员的时候,他却大喊一声“不要管我”。因为前方阵地吃紧,每少一名战士,我们就多一份前功尽弃的危险。因此他推开了战友,让他们往前冲。而他自己,为了不拖累部队,将炸药箱绑在了大腿上,一步一步往前爬。整整四十公斤的手榴弹,硬是被他拖到了高地,支援了队友。

后来有一次,他率领战斗人员抬运伤员的时候,遭到了敌人猛烈的火力封锁。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他挺身而出,孤身前去吸引敌人的火力。最终不幸被子弹击中胸口,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后来人们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有人发现了他的遗体。在他遗体的上衣口袋里,有一封信,那是写给他的父母,和远在家乡,相爱三年的女友的。信的内容情真意切,令人潸然泪下。除了信件之外,还有两张纸币,上面写着,这是他最后一次要交的党费,希望有人发现他的遗体之后,能帮他把这两块钱交给党。

和陈林湘一样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有祖国今天的富强。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我们再遇强敌,不应退缩,多想想几十年前的革命先烈,我们会成功的。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