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北京苏宁影城慈云寺店。

电影《夺冠》首映礼。

在10号激光沙发厅内,稀稀落落地坐着前来参加首映礼的自媒体大V,扒姐忝列其中。

由于特殊原因,该片仅有编剧张翼和主演白浪(郎平之女、青年郎平饰演者)、陈展(孙晋芳饰演者)到场。

这看似“寒酸”的一场首映礼,并不妨碍大家对这场电影的喜欢。

观影结束后,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

女观众看哭了,男观众也看哭了!这部电影值得我取一个夸张的标题。

——这绝非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电影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讲述的是中国女排的奋斗史;

电影的经历,大家略有耳闻:从2020年的春节档推迟到如今的国庆档,期间又经历了易名风波,巩俐适不适合演郎平、黄渤能否演陈忠和的争论;

电影的主题,大家未看先知:对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体育精神之坚持和传承。

但恰恰就是这部“窃以为俗套”的“半命题式”电影,击溃了现场观众的泪腺,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排球,装着陈可辛的野心;《夺冠》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客观地说,体育竞技类类电影并不好拍。

一方面,专业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对于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比如拍《翻滚吧!阿信》时,彭于晏疯狂健身减肥,比如拍《摔跤吧!爸爸》时,阿米尔·汗忽胖忽瘦,再比如拍《世界最快的印第安纳摩托》时,霍普金斯专门训练了几个月的车技等等。

通常情况下,在电影中,大多数演员的演技并不足以代替运动员的专业技能。这也是《夺冠》为什么选择用白浪饰演青年郎平,很多女排运动员本色出演的原因。

另一方面,体育类电影叙事宏大,角色众多,体育运动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如何在一两个小时内,让演员展现出运动员的风貌,让剧情展现出该项运动的魅力,从而引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对于导演来说,挑战非常大。

同时,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体育类电影,由于观众提前知道比赛结果,此类题材对于电影的主创团队来说,是一个“半命题式的作文”,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中国女排的故事家喻户晓,中国女排的精神代表着中国体育的精神。陈可辛作为中国香港导演,触碰这个题材伊始,就顶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一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他不仅要兼顾市场,还要进行美学层面、思想层面、社会层面的探索。

幸运的是,陈可辛用一颗排球装下了他的野心,并用这部电影折射出了近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

在主题方面,陈可辛牢牢地把握住了内地电影市场的脉络,主旋律电影必须要以一种大的格局和眼界来表达,而不是单单表达个体的悲欢离合。之前其导演的《中国合伙人》如是,即将上映的《夺冠》如是,待映的《李娜》、《中国大妈》亦如是。

在技法方面,陈可辛利用了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通过构图、镜头、机位、角度、等多个元素,配合着流畅的剪辑、贴合的配乐,使得电影视听体验非常之流畅,价值观输出能力非常之强悍。

比如,影片中有一场中日比赛的情节,陈可辛充分运用了运动影像的技法,快速剪辑人物群像,把不同空间的场景放入同一时间之中进行对切,混合使用不同记录媒介等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叙事视角方面,影片整整囊括了三代人:吴刚饰演的袁伟民,巩俐饰演的郎平、黄渤饰演的陈忠和,串联起了中国女排风雨兼程的四十年。

陈可辛以排球为中心,将这三代人放进了时代的洪流中,展现出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思想的变化,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女排史,来探讨竞技体育的真正意义和当代人面临的精神困境。

这是陈可辛的野心,也是《夺冠》的主旨。运动员们本色出演,演员们演技在线

中国女排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一种精神,它的背后是一个个要写进中国体育史中的名字。

《夺冠》作为一部群像戏,如何要让重点角色的设置在贴合人物性格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主演之外演员们的演出,就显得尤为重要。

吴刚饰演的袁伟民,演出了老一辈教练的精气神;彭昱畅饰演的青年陈忠和,与黄渤饰演的陈忠和“无缝衔接”,竟然毫无违和感;白浪饰演的青年郎平,女儿饰演母亲,也是非常适合;女排姑娘们饰演她们自己,是表演,也不是表演......

由于观众们对这些人物太过熟悉,各个角色之间的联系,同个角色不同演员的切换,需要演员们的紧密配合。

比如,陈忠和这个角色从彭昱畅切换到黄渤时,我们可以很明显感觉到角色转换之间一脉相承的联系——一刹那恍惚,竟然有种黄渤是“大几岁彭昱畅”的感觉;再比如,郎平这个角色从白浪切换到巩俐时,一开始镜头并没有给大特写——两个演员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和气质来找到平衡点。

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巩俐的表演,国际影后的表演完全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情绪收放自如,完全没有表演痕迹。在看电影过程中,我一直觉得——这就是郎平,郎平就是这个样子的。不仅我有这种感觉,片中的女排姑娘们也有这种感觉。比如,教练和队员训练比赛时的默契;比如,登上领奖台时,女排姑娘们的回眸......似乎巩俐不再是巩俐,而就是她们的“郎执导”。

演员们对角色怀有敬畏之心,且琢磨的非常透,同时互相配合、互相成全,最终成全了这部诚心之作。男观众看哭了,女观众也看哭了——这不是一个夸张的标题

我相信大多数被邀请去参加《夺冠》首映礼的自媒体同行,大都有着非常丰富的阅片经验,这点通过映前和主创们的互动,就可以体现出来。

横向的,大家会拿同类题材的片子进行比较;纵向的,大家会将它放入华语电影之中进行思考。

但是,在观影途中,观众们最直接的就是情绪反馈——流泪了!

有人,通过这部电影看到运动员不屈不挠的斗志,流下激动之泪;

有人,通过这部电影看到四十年以来,中国一步步崛起,流下感动之泪;

有人,感同身受于失败的痛楚、成功的喜悦,流下复杂之泪;

有人,代入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流下了悔恨之泪;

有人,油然升起了民族自豪感,流下了自豪之泪......

一年里头,总有几部电影代你欢喜,代你泪流。中国女排的竞技之路,亦如中国的发展之路;中国女排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

感谢《夺冠》,感谢中国女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