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俗話說:”3歲看到大,7歲看到老“,其意思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會伴隨人的一生。而性格形成的最佳時期是在其幼年時期,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

那要怎麼塑造孩子好的性格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開始:

1)不要把品德教育侷限於文字

通過實踐獲得美德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父母應該通過自律、良好的工作習慣、對他人和善體貼的行爲以及社區服務來促進孩子的道德行爲。性格發展的底線是行爲——他們的行爲。

就算孩子很小,我們也可以教導他對他人友善,這一點和年齡無關。

2)以身作則,做一個好榜樣

人類主要通過模仿來學習的。

所以,我們無法避免成爲孩子的榜樣。成爲一個好榜樣,將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如果我們對孩子大喊大叫,然後告訴他,永遠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大喊大叫、踢牆,孩子仍然會認爲這種行爲是可以的,因爲你就是這麼做的。

從現在開始就做一個好榜樣吧。孩子會比我們想象得更早地意識到情緒和行爲。

3)傾聽和觀察孩子

孩子就像海綿,他們吸收的很多東西都與道德價值和性格有關。

書籍、歌曲、電視、互聯網和電影,不斷地向我們的孩子傳遞着道德和不道德的信息。作爲父母,我們必須關注那些影響孩子的思想和形象的信息的傳播。

4)教孩子禮儀

教會孩子說“謝謝”和“請”,並把尊重作爲對待他人的底限,這對幫助他們在未來取得成功大有幫助。

不要低估了教育孩子對成年人友善、尊重長輩、避免與其他孩子打架或欺負他們的力量。良好的舉止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我們應該儘快培養他們良好的禮儀。

5)只使用你希望孩子使用的詞語

你可能很想詛咒、抱怨或說你認識的人的壞話,但是別忘記了,孩子一直在關注着你,因此,不要在孩子面前做這些事。也許你會和另一半發生激烈的爭吵,也最好是關起門來,這樣孩子就不會模仿你的負面行爲。

如果你使用了一個不好的詞,而你的孩子注意到了,不要假裝沒有發生。道歉並說這種事不會再發生了。如果你什麼也不說,那麼你的孩子會認爲這些詞是可以使用的。

6)教孩子對他人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項重要的技能,而且是教得越早越好。

如果孩子能知道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那麼他將能夠從一個更自由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並且能夠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

如果孩子回家告訴你,他的朋友對他很刻薄,可以試着和他探討發生了什麼事,看看他能否弄清楚朋友的感受,以及是什麼導致了朋友的刻薄行爲。

7)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是一種美德,自古就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因”和“受人滴水之因,當湧泉相報”的名句。

感恩是一種品德。孩子只有懂得感恩,纔會懂得去付出。孩子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纔會懂得去孝敬父母,回報社會。

教會孩子真正的感恩與強迫孩子一直說“謝謝”是不同的。

在假期期間,我們可以帶孩子去附近的養老院和兒童福利院去看望他們,爲他們帶去愛心的同時,也給孩子上了重要的一課,讓孩子成爲一個有愛心、有善心的孩子,讓孩子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教孩子學會感恩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在關心孩子能力發展(學習成績與智力)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了孩子的行爲和性格的教育。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婷媽,親子講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贊、留言與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