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後臺收到球友們的提問,大多數都是一些關於“打球偏方”、“增距捷徑”的問題,到底這些球友之間廣爲流傳的小絕招、小方法,真的管用嗎?今天,我們就來“驗驗貨”,看看這些所謂的打球捷徑,到底是謠言,還是真的很有用!

Top 1:翻手腕真的可以打遠嗎?

執着於擊球距離的球友們,一定聽過“延遲釋放”這個概念。但是很多球友對這個定義並不清晰,直接就默認翻手腕就等於延遲釋放,這個說法明顯是錯誤的。如果下杆擊球時出現刻意翻轉手腕的現象,尤其是在翻轉過大的情況下,球杆的杆面關閉,反而容易導致大左曲的發生,距離沒有增加,還有可能飛離球道,影響我們的擊球穩定性。

(圖片來源:teeoffinsa INS)

實際上,大部分職業球員在擊球瞬間時,手腕的動作都是指向目標的,這是因爲手腕的動作越小,我們擊球的方向就會更加穩定。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練習翻手腕,這會影響我們的擊球穩定性,而不能幫助我們打遠喔!

Top 2: 轉胯越快,擊球越遠?

胯部發力是揮杆的“發動機”,通過恰當地利用,能夠使我們將擊球力量充分釋放,自然能更好地提升距離。然而,不論是身經百戰的老球友,抑或是剛入門不久的高爾夫新人,對胯部動作的理解,往往會陷入誤區當中:很多球友推崇儘可能地快速轉胯,覺得轉胯轉得快,就能將球打得更遠。

(圖片來源:Dustin Johnson)

雖然職業球員的揮杆看起來爆發力十足,但他們的揮杆模式並不適用於每個人身上,尤其是業餘球友,如果沒有經過體能訓練,強行模仿轉胯過快,不僅容易發生揮杆不穩定的情況,還有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的情況發生。

Top 3:上杆越多,打得越遠?

職業球手的上杆幅度和擊球距離是不是真的成正比的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美巡賽長打球手的揮杆動作,並不適用於一般的業餘球手。在沒有經過長期的體能訓練和柔韌度練習,強行過度上杆,引發的後果不會讓人滿意:你不僅沒有成功獲得自己夢想中的遠距,還發生左右曲球、運動損傷等糟糕效果。

過度上杆意味着,在上杆到頂點之後,我們的球杆與地面會發生交集,不再平行,從而很難及時擊中小球,難以保持揮杆的一致性。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會過度地依賴手臂上舉的力量,而沒有充分調動下半身發力,重心更是難以調整,自然沒有辦法讓揮杆和擊球質量保持穩定。所以,上杆過度並不能讓我們把力量充分釋放,而且也並不能提升擊球距離,甚至會引發過度上杆而造成的的擊球失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