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首發評測]說RTX3080首發即巔峯絕對毫不爲過,綜合性能比RTX2080Ti強30%,5499元的官方指導價格比RTX2080Ti便宜將近一半,9月18日非公解禁後各品牌的第一批貨也是"秒無"的狀況,至今搶購的熱潮仍在繼續。

而接着這波熱潮,下面推出的就是定位更加高端的RTX3090了,估計很多人會好奇比RTX3080貴一倍的它到底能在哪方面有亮眼的表現,24GB大顯存與10496個CUDA數又會給實際使用帶來怎樣的體驗。

不過我們並沒有拿到RTX3090的FE版本,今天我們就用七彩虹提供的這張iGameGeForceRTX3090AdvancedOC來作爲RTX3090的首發評測用卡吧。(下文數據表格中採用縮寫:RTX3090ADOC)

架構解析已經放在了RTX3080首測文章第十頁中了,想了解的可以點這裏跳轉。

RTX3090:"泰坦隕落"

醒目的朋友估計已經發現,這次的RTX3090規格參數完全對標TITANRTX,正如黃仁勳在9月2日發佈會上所說的一樣,RTX3090就是TITAN系列產品下放而來,定價還比TITANRTX便宜將近一半,美名其曰"泰坦隕落"。

細看規格,RTX3090的CUDA核心數是TITANRTX的兩倍有多,比RTX3080也要多1792個,20%的數量。

GA102官方核心示意圖(完全體)

從官方提供的GA102核心圖來算,RTX3090的GA102可能也不是完全體:完全體爲84組SM單元設計,按照1個SM單元有128個CUDA來算的話總共就是10752個CUDA,少掉的256個CUDA不知道用作何用途。

而且看這個GPC佈局,本來能塞下8組卻只放下7組的設計也不太符合老黃的作風,按照GTX10系與RTX20系應該是做個滿血的核心再來動刀子(屏蔽),可能這次刀法更好了,直接把GPC切掉一個也不奇怪了。

BOOST頻率相對TITANRTX有所下降,但因爲有GPUBOOST技術,所以最終加速頻率也會到達一個比較高的程度,後面再來對比測試。

顯存爲24GB的GDDR6X顯存,頻率大幅提升至19500MHz,總帶寬936GB/s,已經接近RadeonVII上HBM2顯存的1TB/s了。

而TDP方面,RTX3090只比RTX3080多了30W,這個就比較迷惑了。

通過之前獲知的消息來看,RTX3090將會是新一代的"核彈",官方建議的雙8Pin可能只是對於它們的Micro-Fit12Pin接口而言,在衆多AIC顯卡中我們看到的是大部分標配3x8Pin的設計而不是雙8Pin,功耗方面也需要實測來對比一下。

性能實測總結:它能玩8K,其它卡可以嗎?

我們分別綜合了3DMark的DX11、DX12與光線追蹤項目來統計顯卡的綜合性能,因爲本次的遊戲測試項目有所變動,所以就不把遊戲的綜合提升算進去了,因爲3DMark目前的項目基本上不會有更新,所以這個綜合表格可以在相對較長一段時間裏有參考價值。

需注意:我們這次雖然採用的是非公版顯卡,頻率對比公版可能會更高(目前無法得知公版可以BOOST至多高的頻率),但根據RTX3080的多款AIC顯卡測試結果來看,公版、AIC各款顯卡之間的性能差距只有2%左右,並不會太影響排名。

傳統DX11與DX12項目,iGameRTX3090ADOC因爲核心規格提升,對比RTX3080約有14%的性能提升,畢竟核心SM單元對比RTX3080並沒有提升太多。

光線追蹤方面也是差不多的結果,對比RTX3080提升約15%左右。

綜合來看,iGameRTX3090ADOC雖然價格翻倍,但傳統的1080P-4K,實時光線追蹤的性能對比RTX3080提升並不算大,在15%左右。這張卡更多的應用地方是24GB大顯存帶來的強大生產力,以及很多人未想象過的8K超高清遊戲。

RTX30系原生支持HDMI2.1,目前的作用應該是接在8K電視上打遊戲或者看8K視頻了。

我們接在了創維Q71電視上測試了幾款遊戲的8K分辨率運行情況,在支持DLSS2.0的遊戲上,iGameRTX3090ADOC運行幀數是接近60fps流暢運行標準的,而在不支持DLSS的遊戲如《刺客信條:奧德賽》和DLSS1.0的《古墓麗影》中幀數就比較堪憂了,30fps左右勉強還能不看ppt。

而RTX3080則比較艱難,在可以選擇DLSS檔位的死亡擱淺中則能比較順利運行,其它遊戲就會遇到爆顯存的問題而無法正常運行遊戲了。

這是我們未曾設想過的8K遊戲,iGameRTX3090ADOC將我們帶進了一個全新的遊戲畫質維度。

生產力方面也非常兇狠,Blender的光線追蹤效果渲染中,使用OptiX渲染,iGameRTX3090ADOC比RTX2080Ti快一倍有多,比CPU渲染快了將近10倍,RTX3080則同樣因爲顯存爆滿的原因而未能成功導出。

RTX3090的強大之處並不在於傳統的浮點性能與整型性能提升,它面向的是那一批使用TITANRTX的人羣,它提供的是大顯存帶來的生產力能力,如深度學習,渲染繪圖,以及複雜的光線追蹤計算任務。

同時,它作爲一款RTX系列顯卡,也保留了遊戲能力,但是體現在了8K方面,在支持DLSS2.0的遊戲上,它確實可以提供8K60fps的遊戲能力。

1萬元的售價,對比同定位售價2萬元的TITANRTX,已經"優惠"了不少,但比較少衆的用途註定它的目標用戶不會太多,有需求想買它的人,估計也清楚它的定位與用途,不用我多費口舌去解釋推薦了。

關於RTX3090首測後的簡短總結就到此爲止,想了解更詳細的數據可繼續往後看。

iGameGeForceRTX3090AdvancedOC開箱:經典能量核心設計

這代七彩虹的AdvancedOC系列也延續了上一代的設計語言,依然是以能量核心+銀色裝甲爲主體設計。

總體配色與上代差別不大,不過在散熱外殼上設計比上代的層次感豐富了不少。

風扇設計爲2x90mm+80mm,中間風扇的扇葉也做成了比較透光的類型,紅色的圓環帶RGB燈效。

熱管爲5根8mm鍍鎳熱管,採用了真空冰片技術,與GPU直觸的部分爲真空壓縮的密閉腔體,裏面佈滿了冷凝液和熱熔粉,側面有帶顯卡"千斤頂"螺絲位。

背部I/O接口爲3xDP1.4a+1xHDMI2.1,除此之外還有七彩虹iGame系列顯卡標配的一鍵超頻按鈕。

隨包裝還附送了一支比較好用的螺絲刀,一般人沒事不會拆顯卡,裝機用還行。

值得一提,現在電商已經同步開售iGameGeForceRTX3090Advanced和戰斧GeForceRTX3090顯卡(均爲公版頻率方案),售價爲12999元和11999元,數量有限,心動的朋友趕緊去看看吧。

測試平臺簡介

基準性能測試

基準性能測試部分基本以3DMark測試項目爲主。覆蓋1080P、2K與4K分辨率,DX11、DX12與光線追蹤、DLSS測試項目。

3DMarkDX11、DX12部分

3DMarkDX11、DX12測試小:3DMark的這幾項測試基本能涵蓋現在的遊戲使用情景,iGameRTX3090ADOC對比RTX3080的提升從百分比柱狀圖上看也算比較明顯。

DX11下1080P對比RTX3080提升13%,2K與4K的話提升均爲15%。DX12下2K提升14%,4K提升16%,算下來1080P的提升也是受限於CPU了,不過三種分辨率之間的提升幅度也沒多大差距。

3DMark光線追蹤、DLSS部分

光線追蹤部分小結:增加了CUDA單元,SM單元也相應增加了,對應的TensorCore與RTCore數量也增加了。iGameRTX3090ADOC在測試PortRoyal場景時,成績比RTX3080高出15%,與上面的DX11、DX12測試提升幅度相近。

DLSS2.1測試小結:3DMark更新了DLSS2.1,之前的數據作廢就只能重測。

DLSS2就是我們玩遊戲看到的多擋DLSS畫質的版本,有Performance(性能)和Quality(品質)可選,但只要打開DLSS,幀數就肯定會比不開要高。

綜合來看,iGameRTX3090ADOC對比RTX3080的提升也是在11%-15%左右,從1080P遞增至4K。而RTX2080由於爆顯存在4K下跑測試幀數很低的情況也在開啓DLSS後得到解決。

這版DLSS還有一個更新的重點就是8K的DLSS,這部分測試數據量頗大所以單獨拿出來說,DLSS2.1對比DLSS2.0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支持8K分辨率的DLSS。

即使電腦不支持8K分辨率也可以運行8K的DLSS測試,在關閉DLSS的情況下只有iGameRTX3090ADOC成功"渡劫",其它顯卡全軍覆沒。

而在打開UltraPerformance(極致性能)後,iGameRTX3090ADOC的幀數直接從7.58幀飛昇至34.59幀,RTX3080與RTX2080Ti也能跑得動8K了。但RTX2080與Super則依然存在爆顯存的問題,幀數只有個位數,後面測試這兩張卡的Performance與Quality表現也已經沒有意義了。

進行至Performance,RTX3080的10GB顯存也撐不住了,不過此時剛好卡在11G與10G的顯存佔用之間,只能說RTX3080的運氣不太好。

而再進行至Quality,只有24GB顯存的iGameRTX3090ADOC頂住壓力,不過性能也不是很好,看來8K下想要流暢遊戲,性能優先的DLSS會是更好的選擇。

無光追、DLSS遊戲測試

因爲現在不支持光線追蹤的遊戲依然佔多數,所以我們就把支持光追與不支持光追的遊戲劃分開對比,以下游戲測試均設置爲最高畫質。

根據RTX3080首測的經驗,1080P下已經較難看到性能提升,所以我們將測試部分轉至2K與4K。

無光追、DLSS遊戲測試小結:綜合來看依然是4K分辨率下提升最大,iGameRTX3090ADOC綜合提升對比RTX3080在13%左右,基本遵循着CUDA核心數的提升規律。

光追與DLSS遊戲測試

此處遊戲的畫質均爲最高,光線追蹤設置爲超高,DLSS選項則設置爲質量。

光追與DLSS遊戲測試小結:光追與DLSS遊戲部分依然是4K分辨率下提升率最高,iGameRTX3090ADOC已經能穩定確保4K下穩定60fps的遊戲性能了。

下面重頭戲開始了,iGameGeForceRTX3090AdvancedOC大展身手的地方在這裏纔開始體現。

8KHDMI2.1實測

爲了能體驗並測試到HDMI2.1帶來的8K@60Hz遊戲體驗,我們找來了一臺創維新發布,售價萬元出頭的Q718K電視。

我們測試了幾款遊戲的8K分辨率運行情況,在支持DLSS2.0的遊戲上,iGameRTX3090ADOC運行幀數是接近60fps流暢運行標準的,而在不支持DLSS的遊戲如《刺客信條:奧德賽》和DLSS1.0的《古墓麗影》中幀數就比較堪憂了,30fps左右勉強能玩。

RTX3080就比較艱難了,死亡擱淺因爲打開DLSS後顯存佔用剛好卡在10G,還能比較流暢的運行,在我的世界、古墓麗影和刺客信條這種破10G顯存的遊戲上就直接投降了。

後續測試RTX3080進入我的世界崩潰的原因,我們使用iGameRTX3090ADOC測試發現在關閉DLSS後,顯存佔用直接去到了20GB,因爲打開遊戲並不是默認8K,需要切換全屏與窗口化才能恢復正常,而在切換的時候又會出現瞬時顯存佔用過高的情況,RTX3080就因此而遊戲崩潰。

而打開DLSS後顯存佔用降了一半,此時RTX3080應該也可以運行,但因爲遊戲切換分辨率的機制問題導致無法正常測試了。

老黃在發佈會上的說法是8K60fps,打開DLSS的情況,經過實測發現如果沒有DLSS的加持,直接以原生8K分辨率渲染遊戲的話RTX3090也是比較難應付60fps的,所以目前想爽玩8K的話DLSS是必不可少的功能。

DSR爽玩8K?也就是體驗一下而已……

通過英偉達驅動面板中的DSR技術,我們可以在4K裏開啓8K分辨率,但實際體驗下來這個功能測試意義遠大於實際使用的意義,說白了,就是給那些沒有8K屏幕的人用來測試顯卡8K性能而設的一個選項而已。

驅動中的DSR-因數就是DSR選項了,從1x到4x可選,在4K分辨率下選擇4x就相當於是8K的分辨率了。

可以看到打開後就可以在DSR的選項卡下看到8K分辨率,不過因爲帶寬原因,只能打開8K@30Hz。

打開後的分辨率是實打實的8K,我們通過Afterburner截下的遊戲圖達到了95MB(bmp格式)。

經過實測,部分遊戲可以跑在8K下,部分遊戲不能開啓8K分辨率,

DSR測試小結:雖然拍視頻存在超採這一概念:拍攝高分辨率素材並剪切,導出爲中低分辨率的成片,可以擁有更大的後期空間以及更好的成片效果,但在這裏通過DSR打開8K後,個人感覺我的4K屏幕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加清晰。

對了,這個功能會對遊戲性能有較小的損耗,在3%左右,不過8K分辨率下3%的性能差距我猜你也感覺不出來。

該功能確實只是給你測試顯卡8K性能用的,真要用它在4K屏上玩8K遊戲那還是想想就好了

生產力:大顯存助力渲染與後期特效

英偉達在發佈會上提到的還有生產力方面的性能表現(NVIDIAStudio),上一代的TITANRTX是很好的生產力工具,而在這張規格全面升級的GameGeForceRTX3090AdvancedOC上也會有很好的性能提升表現。我們分別測試了Blender的光線追蹤渲染性能與DavinciResolve加特效後的回放效果。

Blender中iGameRTX3090ADOC使用OptiX加速渲染,渲染期間峯值顯存佔用達到了16.6GB。

我們對RTX3080與RTX2080Ti均使用OptiX渲染,CPU渲染則爲無加速渲染。

其中RTX3080測試多次均出現程序崩潰情況,查看任務管理器發現顯存在佔用至即將滿的情況就會崩潰,RTX2080Ti則沒有出現問題。

總體耗時iGameRTX3090ADOC是最短的,渲染速度比RTX2080Ti快一倍有多,而CPU耗時最長,基本是RTX3090的十倍時長了。

DavinciResolve中,8K素材文件打開運動特效的時域降噪與空域降噪,此時還沒有打開運動模糊,顯存佔用已經達到13.4GB,顯卡核心佔用39%。

而將運動模糊調至50,顯卡佔用立刻飆升至93%,顯存佔用與之前差別不大。而無論是打開運動模糊與否,全程的回放都非常流暢。看來iGameRTX3090ADOC不僅是核心還是顯存,都能在生產力方面體現出性能強大的特點。

NVLink雙卡:目前無效

因爲本代NVLink只在RTX3090上有搭載,正值首測的機會,我們也弄來了另一張iGameGeForceRTX3090AdvancedOC與一條新版NVLink的工程橋打算做SLI。不過橋的長度實在比較奇特,我們把卡插在M12E的第一條X4槽(X2帶寬)與最後一條的X16槽(X8帶寬)才能剛好把NVLink橋安裝好,此時兩張卡的間距也是顯而易見的密,實際運行起來肯定會出現後面顯卡吸尾氣的情況。

然而實測上機後雖然能識別兩張卡,但在驅動面板並沒有發現SLI選項,GPU-Z顯示SLI是Disabled的狀態,測試了3DMark,全程只有一張卡在工作,多方折騰後依然無果,只能認爲是這條工程橋的問題、驅動尚未支持SLI或者是我們接的PCIe槽問題了。

功耗、噪音、溫度

RTX3090的衆多非公版都使用了3x8Pin接口,我們手上的iGameRTX3090AdvancedOC也不例外,功耗方面是比較多人關注的點。

我們通過3DMark的FireStrikeUltra壓力測試來測試顯卡的穩定性,GPU-Z記錄顯卡峯值溫度,PCAT套件記錄峯值功耗,噪音儀實測風扇噪音。

功耗、噪音、溫度測試小結:顯卡的峯值功耗再次破記錄,單卡可達481.4W,儼然有當年GTX690戰術核顯卡的風範。

需注意,峯值功耗是取決你選擇電源的一個重要參數。雖然PCAT套件的採樣率比較有限,爲100ms,但也是我們目前手上儀器能做到的極限了,數據還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

溫度方面,FireStrikeUltra壓力測試記錄的滿載溫度峯值爲76°C,雖然比RTX3080要低一點,但畢竟也是非公的散熱器,不太好對比核心的發熱量,只能說大家買到的AICRTX3090的散熱水平應該都會在這個水平或者更低。

而噪音,全程下來平均53.5dB左右,表現還不錯,沒感受到太大的噪音。

PConline評測室總結:8K遊戲似乎也不那麼遙遠

RTX3090各項性能對比RTX3080只有15%的提升,售價卻翻了個倍,換成普通的消費者肯定不會想在它身上買單,就像上一代的RTX2080Ti,RTX3080也是目前最適合大衆消費者口味的新顯卡。

iGameGeForceRTX3090AdvancedOC的定位與用途說白了就是8K遊戲+生產力。工作上需要到顯卡性能的人不在少數,深度學習,視頻後期,渲染……但是,8K遊戲呢?在RTX3080的首測中,我其實並不太看好現在8K遊戲的效果,設備支持、遊戲支持,各方面加起來的因素很影響8K發展。

但當我拿着RTX3090接在8K電視上玩《死亡擱淺》,那種無與倫比的遊戲體驗讓我突然覺得8K遊戲也不是那麼遙遠的奢望了。老黃花了一年多時間研發的DLSS,看來在RTX30上纔是真正顯現實力的時候。

顯卡的定位特殊,我也不好給大家做推薦,只能說之前使用TITANRTX的那一批用戶,如果你覺得顯卡用着很合適,但性能依然不太夠的話,可以考慮升級成RTX3090。

如果你也想體驗一下8K下游戲,捨得花小几萬買顯卡和電視的話,那這張iGameGeForceRTX3090AdvancedOC顯卡也是你目前能買到的最強8K遊戲顯卡了。

平臺配置簡介

CPU:i9-10900K

主板:華碩MAXIMUSXIIEXTREME

主要測試平臺是i9-10900K+華碩M12E的組合,CPU超至5G,是當下單核性能較強的平臺。

內存則是影馳HOFEXTREME4266MHz8Gx2,特挑B-Die顆粒,與Intel平臺很好契合。

電源使用的是航嘉MVPGOLD1000W電源,擁有4路顯卡模組輸出,對付RTX3090非常輕鬆。

測試用的SSD則是兩片影馳HOFPRO,性能表現不錯。

電視爲創維提供的最新萬元級產品Q71,支持DMI2.1,8K@60HzHDR10輸出,原彩硬屏,響應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