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愛情得不到保障

引言

自接觸《紅樓夢》就一直聽有人說賈母支持“木石前盟”,想把黛玉許配給寶玉,但是無論是讀書還是看電視,我從來就沒有看出來賈母有這個意思。開始的時候,賈母是喜歡寶玉和黛玉,放在自己屋裏養着,只是賈母喜歡熱鬧而已,對她們的未來並不怎麼上心。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宮花,寫三春住處時寫了一句話,對賈母養小孩的動機說的很明白:

原來近日賈母說孫女兒們太多了,一處擠着倒不便,只留寶玉黛玉二人在這邊解悶,卻將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這邊房後三間小抱廈內居住,令李紈陪伴照管。

電視版的賈母演的很善良

她養寶玉和黛玉就像是養小狗小貓一樣,爲了“解悶”!這個作者爲何要這樣寫呢?自己的親孫女都不放在身邊的奶奶真是親孩子麼?還是關心自己更多一點呢?等到好看又活潑的薛寶琴來了之後,她又對寶琴喜歡的無可無不可,非要留在身邊住。甚至還要讓寶玉娶薛寶琴,問了薛姨媽寶琴的八字,薛姨媽說寶琴許了梅翰林之子,賈母才作罷。

事後,她還毫不掩飾地吩咐惜春把寶琴的樣子畫進大觀園圖中,一點也沒有察覺惜春的爲難和不快。總覺得賈母行事怪怪的,對於林黛玉的婚事,賈母是沒有什麼暗許,連安排和打算都沒有。這一點黛玉似乎也覺出來了,她早已成爲賈母的棄子,令父母雙亡、寄居賈府的她更感悽苦,我們甚至可以說黛玉在賈府的壓力,有一半來自王夫人,另一半就來自賈母。

林黛玉初到賈府

賈母爲何接林黛玉到賈府?賈敏去世,爲何賈家無人弔唁?

《紅樓夢》第三回開頭就交代了,林黛玉去賈府是賈母主動提出的,她提出接林黛玉去賈府的時間點非常有趣。

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此時的林如海已經年將半百了,賈敏和林如海結婚起碼有二十多年了,林黛玉現在也有六歲多了。但是林黛玉長這麼大從來沒有去過姥姥家,連從賈府來過的僕婦也未見過,這次是第一次見賈府的三等僕婦,穿戴也比林家強上好幾倍。賈敏出嫁這麼多年,孃家門上的人連個送信送禮的都沒有,而且細思極恐的是,上個月賈敏去世下葬,黛玉也而沒有見賈敏孃家一個有頭臉的親戚來弔唁!所有親戚都是在到賈家才認識的。怎麼愣怔地賈母要接黛玉去住呢?

賈母沒有想到這個庶女女婿會出息

難道是賈母真的要接黛玉過去做童養媳?

林如海口上說的,是賈敏在一個月以前去世,賈母念及黛玉無人依傍教育,所以纔派人來接的。可是大家還要注意一下哈,第二回開頭的時候,對林如海有這樣的介紹: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臺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爲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

林如海也是一個月前升的鹽政!那麼多年不待見林如海的岳母,突然對女婿好起來,不得不叫人生些疑心的,這是過來燒熱竈的。賈母這個人很精神的,後期對家裏“如今大富”的薛寶琴也是殷勤的不得了,此時對黛玉的情況和以後對薛寶琴的做法是多麼的相似。

賈府傭人也是穿金戴銀

林黛玉見到賈家三等僕婦就覺得不凡,說明林家的經濟情況和賈家差異是很大的,我們前文曾經推演過,之所以賈敏會在賈家鼎盛之時嫁給林如海,其實賈敏是賈家的庶女而已。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嫡母不是親孃,對賈敏也沒有什麼太多感情,而庶女又怎麼能單獨回來姨娘呢?故而賈敏婚後沒有再到賈家省親就是合情合理的了。

林如海即便是探花出身,授官不過是正七品編修,賈家外放的奴才也比他官大,又怎麼能看得上這樣一個女婿?直到林如海發達了,升了鹽政,賈家纔開始上趕着熱乎起來,雖然想想有些齒冷,可人世冷暖不就是這樣麼?

賈母接了林黛玉來,也不過如此,放在自己套間暖閣裏面,碧紗櫥內,親熱,跟寶黛的婚姻一點關係也沒有。

二宴大觀園,林黛玉就不能鄰賈母而坐了

賈母對黛玉的疼愛到什麼時候終止了?

第五回上說,自黛玉到榮國府以來,賈母對她是“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到且靠後”。這是個古怪啊。親戚之間也是有遠近親疏的,按人之常情,你疼孫子過於疼孫女,古代重男輕女還有情可原。可是輪到孫女和外孫女上,哪怕你再疼外孫女,老人也要控制住,和親孫女一般待遇就可以了,人家爹孃還在呢,叫兒子兒媳婦看出來,就要埋怨偏心,製造出矛盾來的。

可是賈母絲毫不顧忌這些個,第七回上把三個親孫女攆到王夫人房後的三間小抱廈裏去了,屋裏只留下寶玉和黛玉解悶。這個時候林如海活得好好的,正在鹽政上抓的一手油呢,賈母對黛玉也是非常殷勤,黛玉與其父有書信往來,也必然談及賈母對自己有多好多好,這就是賈母要的。

玩歸玩,結婚?沒門

林黛玉和寶玉的耳鬢廝磨中,暗生了情愫,寶釵到賈府來是爲了準備選侍,此時對於寶玉這種小屁孩一點興趣也沒有,即便如此黛玉依然生出了嫉妒之心,對寶釵常做腐鼠之嚇。

第十二回末,這年冬底,林如海又寄信來,是因爲身染重病,並且林如海是派人來接的。但是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安排。按說女婿病了,接閨女回去,這是父女常情,但是賈母硬是要賈璉跟着林黛玉一起回去,而且,還要定叫賈璉把林黛玉再接回來,這不是奇怪麼?

還有更奇怪的呢,林如海是第二年九月初三巳時死的,賈璉就一直在林如海處,最後還將林如海的棺槨運回蘇州老家,在祖墳安葬,到了年底纔回賈府。這也太不正常了,按說賈母不放心黛玉一人去揚州,派賈璉同去,這還合理。在揚州一直住到林如海死,又把林黛玉帶回來,這叫怎麼回事?賈璉還能教養黛玉怎麼地?他在哪待着幹嘛?

之前我們說過,明清之際是有命嗣制度的,林如海自己沒有子嗣,他死後要葬在祖墳中,必然是族長爲其選定嗣子,繼承家業了,但是如此林黛玉作爲在家女除了自己的嫁妝之外,是得不到林如海的遺產的。賈母也看到了這一點,派賈璉以送黛玉爲名,跟林如海密議隱藏鉅額財產的問題,所以得不到林如海的財產,賈璉是不能回來的。林如海死後,賈璉還派昭兒來取冬天穿的大毛衣服,說明兩地相隔不遠,賈璉一直在林如海處盯着不會來,就是有特殊任務,不完成是不能回來的。

賈母策劃,賈璉執行

第十六回,賈璉和黛玉一回來,賈家就開始大興土木,建造大觀園,後七十二回又有賈璉說“這會兒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怕就是林家的錢已經到手了。

在此之前,林黛玉從來沒有悽切之情的,就是剛死了媽媽那會子也沒有悽切之情,光有傲氣,之後就不同了。大觀園建成之後,黛玉就從賈母處搬出,住到了瀟湘館。住進瀟湘館第一件事,就是寫黛玉葬花,以黛玉之伶俐,她已經發覺賈母的變化了,她不但失去父母的護恃,在賈府也沒有一個人是她的依靠。

第二十二回,寶釵的生日時賈母同黛玉說過話,第二十三回黛玉住進大觀園之後,一直到八十回,文章中沒有寫過賈母和黛玉的一句對話!

因爲現在寶玉和姑娘們還是在賈母處喫飯,賈母和黛玉未必一句話不說,但是文章卻沒有寫,這是因爲黛玉對賈家失去利用價值了,賈母對黛玉再無話可說了,關愛之心漸淡,也不必再費筆墨了。

第五十一回上,在王熙鳳的建議下,大觀園裏設了小廚房,姑娘們更是不用再和賈母一同喫飯,林黛玉離賈母就更加疏遠了。

窮的吐血

一直有人說賈母對黛玉不錯,黛玉在賈家不缺錢。可是第四十五回黛玉和寶釵互剖金的時候,黛玉連燕窩也不敢向老太太要,又說自己“一無所有”,羨慕寶釵有房子、有地、有買賣,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的。若是賈家對她好,她又在這裏向寶釵哭窮,這不成了敗壞賈母的名聲麼?也莫要說賈母對黛玉好,就是下面的人對她不好這樣的癡話,主子的話奴才們都不聽了,這賈家還能維持下去麼?奴才們是看主子臉色行事的,她們是猜着賈母的心思了,對黛玉不熱乎了,她們的腳纔跟着纔上來的,否則賈母對誰好關她們什麼事?又不短她們的月錢。

黛玉一提賈家就說“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的”這個話聽着就有情緒啊,要是黛玉不是那種兩面三刀的人,定然是賈家薄待黛玉了,而且黛玉也是影綽綽地知道了父親的遺產被賈家吞沒的事,她才更加有恨意的。整個賈家,甚至整個世界,她唯一可寄之以情的就是寶玉,沒有別的了,但是寶玉對於自己的婚姻是一點也做不了主的,黛玉的悲劇是註定的了。

年紀大了,有些事就明白了

賈母問親薛家,暴露出她的心思

第四十九回上,賈家幾處親戚帶着姑娘們來到賈家,賈母一下子就相中了薛寶琴,喜歡的不要不要的,難道真的是因爲薛寶琴長得最美?寶玉房中長得最好看的晴雯,她自己好看自熱看別人要求也很高,她對於這幾個人漂亮程度的排行是邢岫煙、薛寶琴、李紋、李綺。寶玉對於薛寶琴和李紋、李綺的評價也是不相上下。可是賈母獨獨對寶琴好,還逼着王夫人認了乾女兒,還要自己養活。

第五十回上,賈母就暴露了自己的目的,跟薛姨媽聊天的時候,狠誇薛寶琴雪下折梅比畫上的還好看,接着就問起了薛寶琴的八字和家庭情況。她是要與寶玉求配!

賈母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因又細問他的年庚八字並家內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要與寶玉求配。薛姨媽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許過梅家了,因賈母尚未明說,自己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他從小兒見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嶽都走遍了。他父親是好樂的,各處因有買賣,帶着家眷,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這裏,把他許了梅翰林的兒子,偏第二年他父親就辭世了。如今他母親又是痰症。”鳳姐也不等說完,便嗐聲跺腳的說:“偏不巧!我正要作個媒呢,又已經許了人家。”賈母笑道:“你要給誰說媒?”鳳姐說道:“老祖宗別管,我心裏看準了他們兩個是一對。如今已許了人家,說也無益,不如不說罷了。”賈母也知鳳姐之意,聽見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大家又閒話了一會方散。一宿無話。

賈母自是沒有看中薛寶釵,是因爲薛寶釵家的生意如今不行了,賈家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內囊空虛”,一定要好好利用孫子輩的婚事和有錢的人家連上姻。後文補敘薛寶琴的家境是大富,爲皇家蒐羅天下奇珍,各省都有買賣鋪戶,是符合賈母的期望的。但同時也表明了賈母壓根兒就沒有考慮黛玉和寶玉的婚事。

在得知薛寶琴已經許配了梅翰林的兒子之後,賈母依然是不死心,沒有多久,梅翰林就出現在了賈政的朋友圈中,寶玉收到了來自梅翰林的禮物。

之後寶玉的婚事,賈母會繼續物色有錢人家,是絕對不會考慮黛玉的。

註定死在大觀園

黛玉猜中燈謎,暗示了她的命運

接下來全家人又開始猜燈謎,第一個就是李紈出的,叫“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中的一句話。史湘雲猜的是“在止於至善”,這是個好意思,但是不對,寶釵已經猜出來了,可是她不說,她只是對史湘雲說:

你也想一想‘世家傳’三個字的意思再猜

黛玉一想她猜到了,就直接說出來了,是“雖善無徵”。這是什麼意思啊?史湘雲也猜出觀音是對應着“善”,但是這個燈謎巧妙在利用了“徵”這個字的歧義。“雖善無徵”出於《中庸》:上焉者雖善無徵,意思是先王禮制雖好,卻無從證實。徵在這裏是證實的意思。而“徵”還有另外的意思,是納徵之徵,就是結婚時的聘禮,觀音菩薩不能結婚,沒有人向她納徵,她也不能傳宗接代,所以也就是沒有世家傳咯。寶釵猜出來了,可是嫌棄這個謎底不吉利,她是不說的。黛玉平時那麼多丘壑,此時也不知去哪裏了,脫口而出“雖善無徵”,這不就意味着:人挺好,就是嫁不出去麼?這也是一語成讖之法,在暗示黛玉最後是“無徵而終”。

史湘雲又編了一個謎語:

“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

大家有猜和尚的,有猜道士的,都不對,可是寶玉一下就猜到了:這是耍猴的。

其實這也是寶玉命運的暗示,他原本是是頑石一塊,被僧道二人攜入人世,這是“溪壑分離”,託生賈家,這是“紅塵遊戲”,最後賈家樹倒猢猻散,他最終出家,便是“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

賈家的繁華靠女人撐着

結束語

都說“最是無情帝王家”,何止帝王可以無情。上到王侯將相之門第,爲了保持家族興盛,每每擇高門富戶攀扯兒女婚姻,依裙帶勾連一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賈家的前輩女性也是走過了四大家族之間聯姻道路,哪裏會考慮什麼兒女感情問題。賈母作爲一個過來人,自然也不會因爲黛玉跟寶玉有什麼情感就要成全他們,她最看重的還是賈家要長久地富貴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寶玉攀一門好親事,再給黛玉攀一門好親事,這樣賈家就多了兩家親家,這是符合賈家未來發展的。若是讓寶玉和黛玉結了婚,兩個這麼好的資源就都浪費掉了,賈母是絕對不會這樣幼稚的。

之所以會有人覺得賈母曾經支持過黛玉,是因爲他們喜歡黛玉,內心又善良,看不得殘忍的事,不忍心將黛玉置於這樣絕望的境界,眼睜睜看着黛玉淚盡而亡,就生出一種有點希望說法,就像是梁祝死後,又叫他們化蝶而生,接續前緣是一樣的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