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26日清晨,志願軍第40師第419師357團第1營第3連迅速隱蔽地過公路,行至解放軍第1師7團3連某炮排佔領的161高地山腳下。

1952年10月26日清晨,志願軍第40師第419師357團第1營第3連迅速隱蔽地過公路,行至解放軍第1師7團3連某炮排佔領的161高地山腳下。

天亮前,第三連官兵進入潛伏區,撤離,並在半挖隧道內積極準備。

爲了佔領高地,必須首先摧毀鐵絲網,29歲的遼寧東溝戰士、七班副班長徐長友請連長說:“我是幹部,連長同意了,請把摧毀障礙物的任務交給我。

徐長友立即帶着幾名士兵執行了摧毀鐵絲網的任務,他們剛切斷敵人的鐵絲網,一枚炮彈在他們旁邊爆炸了,許長友腰部受傷,腰椎內嵌有一塊彈片碎片。

徐長友急於殺敵,他不在乎打扮,他痛苦地站起來,和戰友們一起衝上山去。

戰士李曉義看到身上的血跡,急切地問道:“副班長,你傷得很重!”

徐長友忍住疼痛說:“掛點彩票,沒什麼,”衛生員趕緊給他簡單的敷料。

按照排長“縱深發展”的命令,徐昌友、李曉義繼續推進,當他擊落第二個掩體時,一顆子彈又穿透了他的右臂,他兩眼發黑,差點摔倒,冷汗順着他的臉頰流了下來。

衛生員看到他的三處傷口很重,建議他下去休息一下,許長友看到班長受傷了,班上只剩下兩名士兵,他堅決拒絕:“戰鬥還沒結束,我不能下去,”

徐長友還對戰士們說:“同志們,現在我來當班長,我們要堅持戰鬥,一定要佔領敵人的碉堡!”

隨後,他帶領李、潘兩名戰士,向敵人陣地中心的土堡勇敢地衝去,這也是敵人碉堡羣中心的最後一個大碉堡,裏面有一個小隊的敵人,他們用猛烈的火力開火,成爲志願軍前進的障礙。

徐、李、潘三人衝上去炸,但都沒用。

最後,徐昌友咬緊牙關,逼自己承受身體的痛苦,他扛着爆破筒衝了過去,一聲巨響之後,碉堡仍然一動不動,他掙扎着爬回來,對排長說:“一定要用炸藥!”然後他昏了過去。

戰鬥進入最困難、最緊要的關頭,敵人依靠半壁江山的堅固陣地進行抵抗,志願者們都被困在山頂上,無法前進。

徐長友從昏迷中醒來,首先想到的是上級交給他的爆破任務還沒有完成,目前的形勢極爲緊急——如果不能儘快攻擊碉堡,部隊就無法前進,敵人的飛機就會飛出去,後果不堪設想。

考慮到徐長友傷勢較重,排長建議他退出戰鬥,第七班的戰士們要求排長一個接一個地執行爆破任務,許長友急了,他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對排長說:“我很熟悉情況,否則我就走,我會找到兩袋炸藥來確保任務的完成,”

排長不得不服從他一再提出的要求。

在這極其危急的時刻,身受重傷的徐長友挺身而出!他痛苦地坐了起來,伸出左手接過炸藥,把它夾在腋下,側身靠着受傷的右手扶着地面,一步一步爬到地堡,由於傷勢嚴重,他幾次恍惚,途中幾乎昏迷過去,但在戰友的掩護下,他咬緊牙關,以驚人的毅力爬上了碉堡的一側。

接下來,他兩次將15斤炸藥送到碉堡頂上,搓着火苗,導火索此時冒出火花,戰友們十分擔心他的一舉一動。

許長友重重地翻了一跤,掉進了交通溝裏,同時,隨着一聲巨響,山體和地面都被震裂,一個階級的敵人都被埋在土堡裏,徐長友順利完成了爆破任務。

一連的戰士們沿着徐長友炸開的路勇敢地向前行進,很快就與第九連第二排會合,他們成功佔領了161個高地,殲滅了320多個防禦敵人。

在這場戰鬥中,徐長友負傷挺身而出,挑起了最艱鉅的任務,爲全連、全營開闢了勝利的通道,他的表演非常出色。

爲表彰許長友的英雄事蹟,兵團領導機關授予他一等功,授予他“二等爆破英雄”榮譽稱號,友邦保險還授予他“三等國旗獎章”。

戰鬥結束後,許長友被送回中國接受治療。

1953年5月,他的老兵徐長友從遼寧老家療養院回到家鄉遼寧,他在東港市黔陽鎮糧庫打工,當上了一名普通保安。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這位一等功臣從未向別人炫耀過自己的軍事功績,後來,他所在部隊的幾名第一批軍官在經過東港的長途旅行中碰巧遇到了徐長友,直到那時,他們才知道,這位戰鬥英雄幾十年來一直過着不爲人知的生活,這既令人驚訝,又令人欽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