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髮言人:何炳松

口頭髮言人:何炳松

1934年10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汝城縣團一連帶領戰士來到祁明中學(汝城第二中學的前身),敲校門,校長親自開門後,連長說:“聽說紅軍已經到了開水的地步,讓開!”原來,國民黨反動派散佈謠言,說紅軍所到之處,就燒、殺、搶,共產黨人同房,抓丁拉夫,這些反動言論使人民對紅軍感到恐懼,於是,聽了連長的話,校長當即宣佈放假,並要求100多名師生連夜回家,那時,我在啓明中學教書,聽到這個消息後,第二天一早,我和另一位老師回到了沂江的家鄉,回到家裏,易江沒有任何動靜。

第二天喫早飯時,紅軍從熱水衝下烏什嶺,趕往沂江圩,集合後,戰士們分爲兩條路線:一條沿通往縣城的公路,另一條沿沂江山到拉嶺,經過木蘭關出土橋;另一條從五里寺經柳溪黃牌徑出,上午,紅軍從吉隆一側穿過臺灣嶺,沿着通往縣城的公路,途經廣元、上饒嶺和從碎石界挖出來的橋,紅軍沒有進入沂江衛,同時,從上堡進入浩頭的紅軍經過永豐,向土橋挺進。

據說這三支紅軍是長征的正確路線軍,他們從崇義出發,分文營、鳳州、上寶三條線路進入汝城,據說這支紅軍是由彭德懷將軍指揮的。

宜江的五石嶺、臺灣嶺都建了碉堡,組織了汝城保衛戰,據說紅軍來的前一天,碉堡裏的守軍都撤了,因此,紅軍進入宜江時,一槍也不費。

紅軍有五天時間經過宜江,部隊日夜行進,爲了避免敵機的空襲,更多的人在夜間遊行,每天早晨,江西鳳州來3至6架敵機,在吉隆、宜江、土橋、宿州嶺等地上空盤旋,轟炸、轟炸目標,在山東與沂江村八角龍之間的寨灣發生兩次爆炸,從熱水到沂江的石橋也被炸了一次,給紅軍造成了傷亡。

紅軍剛入伍時,由於受國民黨反動謠言的影響,廣大民衆對紅軍產生了恐懼,有些人,特別是年輕男女,躲在山裏,但到了下午,有消息說紅軍紀律嚴明,與人民和睦相處,這些人一個接一個走出森林回到家裏,他們看到紅軍在貿易上確實是和藹可親的,他們使用的是蘇區製造的貨幣券和元角硬幣,以及“元大頭”銀幣。

紅軍在繁忙的行軍和戰鬥中,高度重視宣傳工作,他們常對老百姓說紅軍是沿着長征“北上抗日”,因此,牆上寫着“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反對土豪劣紳、瓜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等標語。

爲掩護紅軍西進轉移,紅軍在蘇仙嶺打了一場激戰,佔領了蘇仙嶺制高點,掩護紅軍長征西南方向的企業聯盟之腳,此時,汝城衚衕和駐紮在縣城的湘軍派出大軍攻打蘇仙嶺,企圖阻止紅軍西進,均遭到紅軍的猛烈反擊,汝城和湘軍損失慘重,據說,有一次,戶主對房主胡鳳章偷偷溜出縣城,企圖再次襲擊蘇仙陵,當他到達錦江草坪時,遭到了埋伏在商水東亭的紅軍的襲擊,國民黨軍隊和汝城團措手不及,驚慌失措,他們轉身逃跑了,紅軍追擊險些喪命的胡鳳章,此後,國民黨湘軍和挨家挨戶的團都被禁錮在城裏,不敢再出門。

土橋水口村靠近鰲口,地形險要,碉堡內有汝城虎口防禦,紅軍到達土橋時,這些奴才敢出來騷擾他們,紅軍正面進攻,把他們打得粉碎。

在蘇仙嶺、鰲口等地幾次激戰後,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受到了嚴重打擊,紅軍還主動沿長征向蘇仙嶺腳下縣城西南方向進軍企業聯盟。

紅軍進入汝城,經蘇仙嶺腳下向縣城西南進軍,在行軍和戰鬥中,大約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纔到達文明,他們從廣東城口與中央紅軍會合後,全部轉移到宜章縣,這時,紅軍成功地打破了國民黨從汝城到廣東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勝利前進。

資料來源:選自《紅軍在汝城的長征》,湖南省汝城縣委編輯,朱慧芳主編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長征的歷史故事,請關注:長征沿線企業聯盟(弘揚紅色文化、傳承長征精神、弘揚紅色旅遊),分享長征歷史故事和長征紅色旅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