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就是一場信息的競賽,否則管理層也不會對內幕交易痛下殺手,只能喫瓜的人民羣衆也不會對王府井(600859)深惡痛絕。最近天山生物等三大妖股,以及妖股的“撬板工”喻悌奇、李連生如果不是比市場知道的更多,又怎麼會股價雞犬升天?!

國常會要求加大對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行爲處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一個賭場假如規矩壞了,還能吸引誰來繼續玩呢?投資中每個人都急切地看清莊家的底牌,看清上市公司的底牌。可惜,總有千山萬水阻隔。所以很多人夜以繼日研究,總想知道點別人不知道的,套用一句研究員的話“我們跟市場看法不同的是”來彰顯自己高見。

我也是這樣的。以前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公司的一切,包括歷年的財務數據、公司的競爭對手、上下游產業鏈的關係……甚至老闆個人的愛好,把自己淹沒在浩繁的有用的、沒有用的信息裏,在買賣股票時還是一頭霧水。這些信息並沒有對我有多大的幫助。

直到看了行爲金融學的一些書之後,我才明白,關鍵是有用信息,從市場噪音中分辨出真正的信號。

行爲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心理學家爲8名經驗豐富的賭注經紀人列示過去賽馬成績記錄中出現的88個變量,比如馬匹的負載量、獲勝場次、不同條件下的表現等,然後要求每個經紀人根據變量信息的重要性進行排序。接着讓它們對過去45場賽馬比賽的相關數據預測每場比賽前5名。

在研究過程中,按照變量的重要性從高到低依次告訴經紀人5個變量、10個變量、20個變量、40個變量的相關信息。經紀人會根據這不同的變量組信息對每場比賽做出4次預測。此外經紀人還被要求對其預測結果的自信度進行排名。

結果顯示,隨着信息量的增加,經紀人預測的準確度基本上沒有變化,但是對於預測結果的自信度大幅提升。在掌握5個變量時,經紀人自信度是17%;在掌握40個變量時,經紀人自信度超過了30%!

由此我總結一句話,信息並非越多,只要把握少數關鍵有用信息就夠了。不必試圖去獲知所有的信息。

舉個栗子,比如說生益科技(600183)吧。

我們只需要問對幾個關鍵問題就夠了:

1、公司有沒有能力將上游銅箔、玻纖布、樹脂等大宗商品漲價轉嫁給下游的PCB企業?

2、公司產品結構中,中低端產能佔比多少?高頻高速CCL產品未來的發展策略是什麼?M4以下發展的如何?超低損耗的高端產品發展的如何?作爲第三梯隊,公司與松下的標杆產品還有多大的差距?

3、公司明後年的江西工廠產能釋放節奏是怎樣的?

4、國內5G和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前景怎樣?5G基站是低配了,還是要停滯了?

5、當前的價格是不是真的被低估了?

問對問題,並專注於這些問題的研究,從而能夠從噪音辨別出真正的信號。人們很容易沉迷於細節性或者複雜性的信息,認爲信息越多,越有利於做出更好的決策。

這純粹是給自己找事兒,只能讓我產生知識幻覺,覺得自己牛逼的不得了,對投資決策沒有太大的幫助。投資並沒有唯一正確的道理,殺豬殺尾巴一個人一個殺法。我的殺法就是問對問題。

2020年9月25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