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兩場“比翼齊飛”,空管如何保障?)

圖:華北空管局大興空管中心西塔臺管制室 周越攝影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5日消息:2020年9月25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大興機場”)投運一週年之際,華北空管局大興空管中心東塔臺正式運行,大興機場邁入雙塔時代。從第一架航班騰空而起、配套空域方案調整、疫情期間空管保障、航班換季再到雷雨季節保障,華北空管局協同指揮,保障北京兩場安全順暢運行。

    圖:華北空管局大興空管中心西塔臺 田勇攝影

     雙塔運行  提升效率

    大興空管中心東塔臺啓用後,經過3個星期的試運行,運行平穩。據華北空管局大興空管中心副主任顏曉東介紹,東、西兩座塔臺相距2800米。雙塔同時運行時,西塔臺主要負責指揮西一、西二跑道的航班起降,東塔臺主要負責指揮東一及北一跑道的航班起降。“雙塔協同指揮,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大興機場4條跑道的運行優勢。同時,在應急運行時雙塔互爲備份,有效提高安全裕度。”

    從開航至今,大興空管中心共實施低能見度運行23次,中心對運行復盤總結,摸索規律,制訂發佈了《重要天氣和極端天氣的響應機制》、《大面航班延誤預警和響應機制》、《大興空管中心應對夏季極端天氣行政保障工作方案》等,明確了在大風、降水、低能見度、雷暴等天氣時各運行單位的職責和工作程序。

    圖:華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終端管制室 攝影李浩淼

    大興機場根據本地區的航空運行特點和淨空條件,規劃建設了國內第一個“三縱一橫”的多跑道系統。爲保障航班安全運行,化解跑道侵入風險,大興空管中心塔臺管制室實行了主班管制員和助理管制員在席位上交叉檢查制度。

    “CZ8887,準備發起飛指令。”

    “確認。”

    助理管制員在巡視跑道、確認符合各項運行標準後,向主班管制員確認。在發佈起飛、落地和穿越等關鍵指令前,主班管制員要向助理管制員喊話確認,由助理管制員檢查無誤後,方可向機組正式發佈指令。

    “這樣做是爲了確保主班管制員和助理管制員的注意力保持一致,不容許雙方有任何的疏忽。”大興空管中心管制運行部部長彭鵬介紹。

    近一個月,大興機場日均航班達到600餘架次,日高峯665架次,小時高峯52架次,較開航初期有較大幅度增長。爲此,大興空管中心模擬單小時流量55-65架次,開展單跑道塔臺混合運行大流量、雙跑道塔臺大流量、地面大流量運行等訓練,同時把鳥擊、跑道侵入、五邊偏航作爲特情訓練裏的重中之重。爲確保特情模擬的真實性,教員隨機指定特情航班進行模擬訓練。

    比翼齊飛  空管支撐

    如果與地面交通作比較,兩座機場就像兩個大型停車場,航班就像車輛,那麼空管的工作就是要確保進出停車場的車輛安全通暢,避免產生衝突,還要確保從停車場出來的車輛能夠順利駛入去往其他停車場的高速公路,不同的是,天上的航路是三維的,每300米爲一個高度層,飛機穿行在不同的高度層中,同高度的飛機之間還要保持一定的水平間隔。

    圖:華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終端管制室  攝影李浩淼

    大興機場配套空域方案實施後,影響最大的當屬北京終端管制區,新終端管制區面積擴大了近一倍,區內所有的扇區、航路航線全部進行了重新劃設。區內40條進場航線與97條離場航線通過18個進出港點銜接主幹航路航線,終端區總體形成8進10出的運行模式。華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終端管制室從調配首都機場這一座民用機場的進離港航班,變成同時調配首都、大興和天津濱海三座民用機場進離港航班,指揮難度數倍增加。“我們最大的改變就是從’北京進近’變成了’北京終端’,雖然只是兩字之差,但是運行理念完全不一樣了,一定要建立起大終端的意識,統籌協調三座機場的航班運行。”終端管制室副主任朱琨介紹。

    根據大興機場實際運行情況,終端管制室增開了大興低扇。“增開扇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經過了前期意見建議收集、模擬機驗證、安全評估、申請頻率、人員培訓、試運行等階段,從今年1月開始就在着手準備。”終端管制室副主任朱琨介紹。

    除了增開扇區,終端管制室還對空中的堵點進行了紓解。例如,從東北方向到大興機場的航班,經過首都機場,經過一個折角後再飛到大興機場落地,在模擬機訓練過程中發現,這條線路與大興機場進出港和首都機場的進港航班“扎堆”,飛行衝突多、指揮難度大,爲了保證飛行安全和順暢,管制室把這條折角的航線,改成了一條斜向的直線,避開“堵點”,在實際工作中提高了安全裕度和運行效率。“模擬機訓練不只可以提高管制員的技能,同時能發現運行中的問題,還能驗證一些航路航線和飛行程序優化是否能夠符合運行需要。因爲飛行程序調整是一項需要動態調整的工作,根據運行實際不斷做出優化。”朱琨介紹。

     流量管理  面向未來

    9月20日,歷時兩年建設,華北流量管理系統正式上線試運行。華北空域是我國最繁忙的空域之一,擁有全世界最繁忙機場之一的首都國際機場,其運行環境複雜、空管指揮強度高、運行壓力始終保持在高位。華北流量管理系統以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爲指導理念,迎合了我國民航發展的客觀需要。該系統突破了傳統以放行管理爲主要手段的管理模式,使系統運行更加的便捷化和電子化。

    圖:華北空管局流量管理大廳 胡昊昱攝影

    系統圍繞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全過程,可以有效支撐戰略流量管理、預戰術流量管理、戰術流量管理、事後統計分析四個階段。戰略流量管理模塊作爲前瞻性手段,可向管制提供航班時刻優化方案及重大活動保障預案,預戰術流量管理模塊可結合次日及未來一週內的航班計劃情況,制定併發布預戰術流量管理預案;戰術流量管理可通過監控當日航班運行現狀,適時調整戰術流量管理措施,保障運行當日航班高效運行,事後統計分析則可從多維度多角度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挖掘其中各種效能指標。流量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提供的輔助決策工具,實現全華北地區統籌決策,對提升北京、天津“兩市三場”運行效率有着極爲重要的意義。

    2020年是大興機場投入運行的第一個完整年,在全新的空域環境下,華北空管局統籌協調,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保障北京“一市兩場”安全高效運行。

    未來,華北空管局將着眼京津冀,根據實際運行需求,不斷優化華北地區航路航線走向以及運行程序,完善華北流量系統功能,探索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空中交通管理水平,保障北京“比翼齊飛”。

    崔宇威 本文來源:民航資源網 責任編輯:崔宇威_NBJS1134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