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真相》是真的火了!

看下豆瓣評分,本片如今十幾萬人打分,得分9.2分

這個分數,就很有意思了。因爲,該劇從開分8.9分,然後降到8.8分,再衝高至9.2分。

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劇隨着觀衆基數的擴大,以及劇情的深入,不但沒有塌臺,反而越來越好了。

是禁得住看的好劇。

這個,就厲害了。

而這幾天,基本上豆瓣、微博,微信,朋友圈,各種地方也都是在聊這個劇。

隨便哪個羣一聊起來,就會發現,大家其實都在追,從演技、劇情到改編,幾個人湊在一起,一邊聊一邊時不時拿出手機放一個片段的樣子,像極了跟姐妹粉上同一個愛豆的自己,恨不能全方位360度的把他誇出花來。

而說到這個劇,可以誇的角度特別多。就像我們之前寫的那篇一樣。你可以誇演員的表演,誇劇情的反轉,誇劇作結構、誇製作水準,各種角度,其實都可以洋洋灑灑寫上那麼一篇。

但是,我始終覺得,這個劇真正吸引到我,引起我的共鳴,甚至有些感動的地方。還不止是上面這些內容,而是,另一件事。

那就是,劇情本身的魅力。

因爲,這是一部社會派推理劇。而這個劇所有的魅力,和吸引人的地方,其實都是社會派推理劇自身的魅力帶來的。

以一系列離奇的案件,將故事,帶入社會的另一面。

比如,劇中的三條敘事線,主要由三條糾葛的命案組成,他們是三場疑點重重的死亡案件,分別是:侯貴平學生翁美香之死、侯貴平之死、江陽之死。

但這幾個案件本身其實並不複雜,甚至從一開始,第一個案件就有了答案:女學生遭性侵後服毒自殺。

緊接着,第二個案件也很快明瞭:侯貴平並非自殺,案件背後牽涉了一股強大的黑惡勢力,而這股勢力也直接勾連着第三個案件——檢察官江陽之死。

稍微一捋,我們就很容易發現,命案其實並不是重點,誰犯的案,也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破解的謎題。 甚至,劇情也毫不迴避這一點。

可以說,我們從一開始就鎖定了黃毛、李建國,接着是胡一浪、孫傳福。

對啊,他們就是兇手,劇情很早就告訴了我們。

當真兇是誰都已經不是懸念,那麼,這個劇情的懸念又是什麼呢?

是的,爲什麼會發生這些案件,以及案件背後的故事,纔是《沉默的真相》真正想要去探討的。

本劇用懸疑的外殼,呈現了社會陰暗的角落,它不迴避人性的複雜與掙扎,甚至赤裸裸地呈現了我們曾經面臨、正在面臨,也許還將繼續面臨的各種問題。

在這樣一個故事裏,真正的壞人其實早就已經出現了,整個劇在三分之一處就揭出了幕後黑手。

但是,又能怎樣呢?

我們早早就知道,就是他們殺死了侯貴平。

但是,我們卻如劇中的角色一樣,無能爲力了,有勁沒處使,是一種強烈的無力感。

而這,也驅使我們,一路看下去。

這時候,吸引我們的不只是懸念,而是我們想知道,是什麼能讓這些壞人遊刃有餘,而主人公又將付出怎的代價來尋求正義。 對於社會派推理劇而言,這是比尋得真相和找到兇手更讓人血脈噴張的東西。

我們期待看到的不只是謎底,更是戰鬥的過程。

比真相更值得細看的是侯貴平、江陽、朱偉、陳明章、張超這羣不肯認輸的人,如何以愛情、青春、前途、家庭爲砝碼,一點點地消耗着自己未來、幸福、甚至生命,與黑暗角力,完成一場正義接力賽。

是的,這是個註定的悲劇故事。

黑白已經在我們面前對壘,罪惡已經顯示出來路。這是一整條串起迴路的利益鏈,性侵少女、性賄賂背後一定有着更深層的邪惡交易、醜陋勾當。

只是,這羣渴望追求正義的規則捍衛者,卻又無計可施,甚至,只能以犧牲爲代價。

第一個犧牲者侯貴平,第二個犧牲者江陽,接下來是朱偉、陳明章、張超這些賭上光明前途和自由的人,每一個人都以青春和生命作餌,試圖贏得遲到多年的正義。

在這個正義接力的過程中,每個人面對的都不僅是黑惡的威脅、同僚的打壓,還有漫長的內心煎熬和掙扎。

如果一轉身,也許就能假裝不曾看過這些黑暗,重新走到陽光下生活,人生也馬上就重新順風順水。

但是,這些人爲什麼還是選擇了投身黑暗,隻身與惡龍纏鬥? 江陽說自己看到了太多,已經沒有辦法停下來了。

江陽身上這種似曾相識的悲情,也是社會派推理劇中最常見的。他們帶有社會派推理劇中,角色慣有的無奈,瀰漫着一種強烈的無力感與悲劇氛圍,是那種看完全片後的唏噓慨嘆,這也更讓人拉長了討論的餘味。

江陽面對的不是本格推理中的智力挑戰,而是社會派推理主人公必經的黑暗冗長而又孤獨的甬道。

我們和他一樣,都知道順着這條甬道走到最後,就是那片海那片光。但我們和他一樣不知道的是,在這條狹長幽暗的甬道里,到底隱藏着什麼樣的危險,而他又是否能夠平安抵達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這就是社會派推理劇厲害的地方,它告訴你開頭和結尾,甚至也告訴你路徑,甚至從不迴避路途中內心的掙扎和暗處的骯髒。但是,你卻仍欲罷不能。 第一次,當李靜找到江陽的時候,江陽像所有普通人一樣猶豫了。

第二次,江陽遇到李建國阻撓、沒有新的證據無法立案,他退縮了,但是這一次,平康白雪朱偉加入了,江陽又燃起了鬥志。

第三次,第四次……

江陽這個角色一點點變成了一個戰士,這個案子成爲他此生不得不做的一個執念。

這種變化,非常真實,也更讓人難過。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痛感來自於侯貴平、江陽、朱偉們在一路上遇到的種種不公、構陷、危害。

這也恰是社會派推理的魅力所在。它不給你展示智商高地,解謎的樂趣也在其次,它不迴避殘酷的現實,卻也不吝於把殘酷中的一點點光亮撒向你。用有趣的推理作爲外衣,內裏是對社會、對人性的深入探尋。

它像一把手術刀,層層剖開現代社會的表象,在病竈毒瘤處狠狠下刀,而與惡龍纏鬥的主角,最終也只能以犧牲或是化身惡龍的方式,贏得這場勝利。

而這樣的故事,每每看到最後,都是深深的痛感,是一種悲劇性與宿命感交織的無奈。

這也是社會派推理劇的最大魅力。

或許,也正是由於鋒利的刀鋒和悲情的底色,社會派推理才能在推理流派之爭中後來居上,以人性的悲憫戰勝智力的競技,與經典本格派推理分庭抗禮。

聊到本格派與社會派,簡單粗暴地說,本格推理的快感來源於智商優勢,依照蛛絲馬跡倒推兇手的犯罪過程、指認真兇。

“兇手”是整個戲最大的懸念。

比如,去年非常火的推理電影《利刃出鞘》,看看豆瓣簡介,全片的高潮集中在答案揭曉的那一刻,環環相扣的邏輯推演、每個人的敘述時間縫合,真相和兇手是整部影片隱藏到最後的最大懸念。

在片中,富豪、偵探、億萬遺產、密室殺人,經典本格推理的幾大元素基本全中。只從豆瓣簡介,我們就有大半把握將它歸入本格派推理的範疇。

而相較於“誰是兇手”,社會派推理會更關注“爲什麼殺人”,它不斷追問犯罪動機,甚至叩問犯罪動機的成因。至於兇手,甚至可以從第一分鐘就向觀衆袒露。

比如松本清張小說改編的電影《買地方報紙的女人》,還是豆瓣劇情簡介,第一句就袒露了兇手。兇手現形之後,懸念就向着兇手的殺人動機發展,她是誰?她爲什麼殺人?

看出區別了吧。

本格推理更像是懸念迭出的迷宮遊戲、解謎競技、智商挑戰。有密室、偵探、精巧的犯罪過程,我們跟隨劇情,化身爲福爾摩斯、奎因、波洛探長,根據每一條線索去尋找答案,觀衆得到的線索和探長一樣多,我們由此與編劇/小說作者進行智商拉力賽。

柯南道爾、阿婆、奎因等都是本格推理的鎮派之寶。他們以精巧的邏輯推演取勝,甚至奎因、島田莊司這樣的作家還會在書中的某一個節點公然向讀者發出尋找真兇的挑戰。

但是這些在本格派中出彩的偵探們,到了社會派推理中,幾乎全都消失了。

“偵探”被警察、作家、高智商的鄰居、不愛說話的小孩兒等各色人等取代。

偵探代表的邏輯權威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百態角色、百種視角下的不同生活真相。

案件只是故事的入口,走進來,複雜的人性與社會纔是故事的主角。

社會派推理根本不在意兇手何時暴露,它在意的,是兇手犯罪背後的故事。

森村誠一小說《人性的證明》改編的電影《人證》。

多線敘事有條不紊,每一條線索背後,都是人情與人性的撕扯。日本戰爭時期遺留下來的諸多社會現實問題也都成爲整個劇集的背景。很多時候,我們對人的好奇心會超過劇情本身,求證的過程,反而成爲了還原一個人多面性的過程。

我們從一場兇殺進入影像,帶着對人性的唏噓和對歷史的慨嘆走出故事。

森村誠一秉承了松本清張爲社會派推理定下的基調,在人性、社會、歷史的維度上進行更深的開掘。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只能在生存與犯罪之間做選擇,哪一個選項都透着無奈。

是的,在這樣的故事裏,沒有真相的勝利,只有揹負着枷鎖和祕密活下去或者死去的悲情人物。

從松本清張到水上勉、森村誠一、東野圭吾,他們塑造的每一個“兇手”,都很難說是真正的惡人。

或許,從根源上,社會派根本不相信人性中存在無因的惡,他們總在尋找滋生惡果的土壤。有時候是愛,有時候是人性中的貪婪慾望,有時候是這個張着血盆大口的社會機器。

東野圭吾一直在刻寫獨特情感關係,用懸疑推理的外衣包裹着對人與人之間複雜情感關係的試探與拆解。

《嫌疑人X的獻身》裏,兇殺案的背後,是一個從未享受過愛戀的理工男,他用全部的能量和生命獻祭給第一次愛情。

日劇《白夜行》第一集就呈現了二人幼年遭遇的痛苦、犯下的罪行。時隔14年,這對青梅竹馬的畸戀中,有人以愛之名白日行兇,有人則甘心以愛之名暗夜潛行。

對社會派而言,推理與懸疑不過是抵達人性暗處和解剖社會暗面的手段。

無論是呈現人性、人情還是社會歷史的暗礁,社會派推理總是瀰漫着一種悲劇感,帶有悲情的底色,它不在解謎的制高點停留,而在解謎之後的悵然失落中,帶着悠長的餘味讓我們觸動和反思。

讓我們快樂的東西太多,讓我們甘願飲痛的東西太少,大概,這就是社會派推理比其他類型走得更深遠的地方。

而這,也是《沉默的真相》可以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