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官宣完成

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輪融資

9月22日,傳聞已經的威馬汽車新一輪融資終於塵埃落定。

威馬汽車宣佈完成總額100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上海國資投資平臺、上汽集團、青浦投資平臺、楊浦投資平臺聯合領投,是上海的重大政企合作新典範。百度與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繼續參與投資,湖北長江產業基金、蘇州崑山產業基金、湖南衡陽國有投資平臺、合肥興泰集團領銜的合肥市國資平臺、國投創益產業基金、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等國有產業投資者,以及芯鑫、紫光、紅塔集團、雅居樂、盈科等實力派投資機構也參與了此輪融資。

長長的投資者名單背後是一項新紀錄的誕生:威馬此次的一百億D輪融資,是中國造車新勢力崛起以來,獲得的最大單輪融資。

所謂造車新勢力,是指中國出臺新能源車戰略之後,市場湧現的一批新興車企,主要以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和威馬汽車等爲主,其中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已先後在美股IPO,市值均在百億美元以上,其中最早上市的蔚來汽車最新市值已達237億美元。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公司名字取自德語世界冠軍(Weltmeister),在造車新勢力中市場定位“智能汽車頭號實力派”,這一方面說明威馬不太擅長刷知名度“造勢”,但同時又實力不俗,就銷量而言,威馬旗下首款智能純電SUV威馬EX5自2018年9月啓動交付至今,一直是造車新勢力單一車型銷量冠軍。

另外,與其他各家選擇代工造車不同,威馬是除特斯拉外唯一自建整車工廠與電池包工廠的頭部新勢力。

2019年3月8日,威馬汽車完成總額3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到D輪之前,已經累計完成融資金融近230億人民幣,再加上D輪的100億人民幣,還未上市,威馬已經吸納330億人民幣融資。即便在全球範圍內看,也屬罕見。

在已上市的三家造車新勢力中,小鵬汽車IPO最晚,其6年總融資額在120億左右,按此估算,市場給威馬的估值之高可想而知。

如無意外,此輪融資也將是威馬汽車的Pre-IPO融資。據媒體報道,威馬汽車已經啓動公司股份制變更,爲登陸科創板上市做準備。伴隨D輪融資完成,威馬汽車將在10月公開提交材料,上市輔導機構是中信建投。

如果威馬汽車能夠在中國科創板上市,將成爲首家登陸A股的造車新勢力,千億規模市值應不誇張。

“國家隊”爭投威馬

實力派看好“實力派”

威馬汽車是在今年初啓動D輪融資,時間長達半年,跨越疫情,終獲成功。

疫情黑天鵝給很多車企造車生存困境,急需資金輸血,但威馬此次D輪融資卻並未慘遭殺價,反而引發各路國有資本爭相追捧。

在威馬官宣D輪融資詳情之前,已經媒體爆出一些融資細節。但事實是,威馬D輪最終融資100億元,領頭的是上海國資投資平臺、上汽集團、青浦投資平臺、楊浦投資平臺,以及國有產業投資者包括湖北長江產業基金、蘇州崑山產業基金、湖南衡陽國有投資平臺、合肥興泰集團領銜的合肥市國資平臺、國投創益產業基金、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等,堪稱來自“五湖四海”。

而基金“國家隊”扎堆威馬,也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再次釋放出明確信號,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爲各地政府眼中的“香饃饃”,全國各地都在爭搶優質產業資源。

其二,基金“國家隊”爭投威馬,也顯示出對威馬長期價值的認可。與一般急於上市退出的風投不同,“國家隊”資金更看重長遠利益和綜合利益,它們在意的不是數目上的盈利,而是投資目標的戰略價值和綜合拉動效應。

引來以國家隊爲主的實力派投資方,對威馬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這可以使威馬壓力更小的落實其長遠戰略,踏實做實業,不爭一城一地得失。

事實上,綜觀本輪和之前各輪投資者名單,國家隊爭投只是特色之一。在威馬汽車背後實際是一個業內最多元化投資人矩陣,包括產業型投資方、互聯網巨頭、基金“國家隊”、頂級VC/PE創投基金等境內外投資者。

這些支持實體經濟和科創企業發展的實力派投資方,不僅爲威馬汽車的發展注入資金“活水”,也積極與威馬汽車進行戰略協同合作,共建產業投資融合新生態,賦能威馬將5G技術、自動駕駛、三電系統等前瞻科技快速量產落地,爲廣大用戶帶來全新出行體驗。

按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的說法:“D輪融資的完成,反映出投資者對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景的看好,對威馬汽車的科技創新企業定位、長期發展戰略、出色的核心團隊、領先業界的前沿技術,以及對‘科技普惠、引爆主流’的核心價值理念的高度認可。參與這輪融資的都是各個領域的實力派,也都是願意和威馬一起長期發展的價值投資者。”

100億猛砸技術

不一定夠用

在官宣中,威馬稱其“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智能技術研發、品牌建設、數字營銷和渠道拓展等”。其中“智能技術研發”投入被列在首位。

按照威馬的規劃,未來3-5年,威馬汽車將在全球匯聚3,000名頂級工程師,將前瞻技術快速用於主流價位的量產產品和服務,製造出符合中國用戶需求和中國實際路況,具備萬物互聯(Everything Connected)能力的未來智能出行終端。

事實上,這也是造車新勢力集體頻頻融資的最主要原因。汽車業本來就是個資本密集型產業,新能源車則同時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智能汽車作爲融匯5G、AI、高端芯片、雲計算、大數據等衆多前瞻創新的重要載體,更需要鉅額研發投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只有資金充足纔有可能啓動良性循環,而資金匱乏,只能是惡性循環,導致失敗。

比如中國最早的造車新勢力騰勢汽車,背後是戴姆勒和比亞迪,一出生就風華正茂,但卻由於持續虧損,後續輸血又根本上,現在市場上已幾近消失。

再比如蔚來,雖最早上市,但仍然因資金鍊緊張長期掙扎於破產邊緣,後獲得來自合肥國資的多輪輸血,蔚來終於重拾市場信心,股價得以回升。到上個月,蔚來又宣佈要進行行業最大規模增發,融資預計總融資額將超17億美金,用於技術研發和市場擴張。

與其他造成新勢力相比,威馬的“實力派模式”更爲務實,因爲它更像特斯拉。

與特斯拉一樣,威馬自己運用數字化手段,控制了價值鏈上的全部核心環節,包括產品定義,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整車製造、電池包製造、線上線下營銷和服務渠道。

這在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裏是唯一的。全球只有特斯拉和威馬,做到了對新能源汽車製造價值鏈的全自控。

軟硬件都要搞,自研加自造,這就需要在中長期技術研發方面做鉅額投入。

當然,衆所周知,技術投入一旦成功,回報也是驚人的。特斯拉現在已經成了新能源汽車行業裏的蘋果,威馬的鉅額投入未來能不能換來類似“華爲”的市場地位?

造車新勢力頭部

四強格局漸成市場分化加劇

今年雖然是疫情之年,但同時也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大年。

伴隨着特斯拉的崛起,中國的造成新勢力也迎來市場機遇,蔚來起死回生,理想、小鵬上市,威馬拿到百億融資,堪稱高光時刻。

但這種高光時刻,只屬於這四家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對整個市場而言,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當資本資源加速向頭部集中,“馬太效應”就愈發明顯,今年獲得“真金白銀”融資輸血的只有蔚來、威馬、小鵬、理想,他們會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但位於腰部和尾部的企業卻要繼續承壓。

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來自頭部企業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則是來自經濟大環境的壓力。

所以,造車新勢力四大門派的崛起,也必將會加速市場的分化和洗牌,大量腰部和尾部企業如應對不慎,將難免面臨被市場淘汰的結局。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資本的加速聚集,也喻示着大趨勢的日益明晰,就市場前景看,智能汽車這一朝陽產業豈止是藍海,更是星辰大海,未來必定會有更多巨頭下海起航,乘風破浪而來。

從這個角度講,即便先行數年,腰纏百億,蔚來威馬們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失卻創業初心與鬥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