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進口大豆近億噸,能用種植主糧的耕地種植大豆嗎?

這個問題已經討論多次,很顯然,依靠國內現有的17億畝糧食麪積,在滿足口糧及穀物生產自己的同時,再滿足1億噸以上的大豆需求,很顯然是不現實的。另外,把耕地種成大豆,改爲進口主糧,這種想法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農產品進口,和其他商品的進出口貿易一樣,是國內國際市場和資源的一種相互補充、相互利用,爲什麼要有不進口的想法呢?我們有需求,需要進口就可以進口;就像我們作爲製造業大國,需要大量出口創匯一樣的道理。都什麼年代了,竟然還有這種“閉關鎖國”的想法!

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每年進口量佔到了全球大豆貿易商的6成左右,最高的一年進口量達到9550萬噸。最近兩年,因爲中美貿易關係、國內生豬養殖存欄下降等,大豆的進口量有所減少,但2020年隨着國內養殖行業的逐漸恢復,大豆進口勢頭依然較猛。根據海關數據,2020年1-8月份我國已經進口了6474萬噸,同比增加14%。

二、我國曾經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生產國,也是非轉基因大豆的原產國。但因爲各種原因,前些年來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逐漸下降,產量也隨之下滑,最低的年份我國大豆產量不足1000萬噸。最近幾年來,在大豆振興、生產者補貼力度較大等扶持下,國內主產區特別是東北地區的大豆麪積逐漸增長,2019年的產量已經達到了1800萬噸。

三、儘管國內大豆生產能力在逐漸回升,但相比每年1.1-1.2億噸的大豆需求量來說,自給率還是非常低的。這也使得短期內我國很難改變大豆對外依存度較高的現狀。而如果將其他秋糧品種如玉米、水稻改種成大豆,以當前平均300斤一畝的單產,需要的耕地面積,一算就能知道。更何況,大豆的種植收益,與玉米、水稻相比也沒有多大優勢。

四、悠悠萬事,喫飯爲大,中國人的飯碗要裝中國糧。這是無數經驗教訓得來的。而喫飯的糧,主要指的就是小麥、稻穀,還有玉米這幾大主糧品種。把這些品種轉向依賴進口,毫無討論意義,也是不可能的事兒。

綜上,提高國內大豆生產能力,已經被列爲一項比較重要的農業方面的事情了,最近國家也提出來要建國家級大豆種子生產基地,充分說明了我國要提高大豆的生產能力和競爭力,包括油用大豆方面。但是,要通過國內有限的種植面積來大幅提高大豆產量,而且還不與水稻、玉米爭地的情況下,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合理地利用國際資源仍是首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