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江戶時代,既有醃梅當藥,也有廢紙當味增湯配料的黑暗料理

日本進入江戶時代後,全日本資源向江戶城集中,江戶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由此形成了區別於京都的獨有文化,並逐步取代京都,成爲日本各行業的中心地帶。其中,江戶飲食也藉此脫穎而出,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

醃梅在現代日本也是隨處可見的食品。不少日本家庭每天餐桌上一定會有它,現代醫學也認爲其具有消除疲勞、殺菌、增進食慾的效果、使醃梅人氣從未減退,簡直是萬能藥般珍貴。其實,醃梅很早以前是被當作藥物使用。

醃梅

醃梅傳自中國。在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當時就被當作藥物,一直被用作頭痛藥。戰國時代則是經常出現在兵糧中。不但可以增加兵糧的風味,也可以起到保護兵糧,不容易腐敗的作用。

進入江戶時代後,前、中期醃梅的主要作用還是藥用,特別是對於不是很富裕的平民家庭,醃梅的藥用價值極大。不過到了江戶時代後期,醃梅作爲副食品而被擺上餐桌,成爲江戶人日常食用的一種副食品。

“說到梅就想到紅”,這是江戶的一個特色,用紅紫蘇染色正是在這個時期。根據現代研究,紫蘇釋出的紫蘇素具有殺菌效果。醃梅鮮豔的色澤,可說是相當符合日本人用眼睛品味食物的想象。

另外,醃梅也被用作烏龍麪的佐料。江戶時代的一般喫法是水煮做成魚味增烏龍麪,或是沾味增醬汁喫,醃梅就是佐料。這麼做的理由是,醃梅可使喫熱烏龍麪時擴張的肺恢復原本狀態。

具多種藥效又能長期保存的醃梅,沒有比它更方便的食品了。對於江戶時代無法馬上就醫或買藥的平民來說,醃梅有時是食物,有時是止疼藥。而且還能預防中暑、具防腐效果等。各方面皆能發揮效用,實在是平民家庭中必備的食物。

醃梅的效用如此突出,以至於被江戶人喜愛,成爲常備食物。那麼,廢紙成爲味增湯配料則是極爲怪異了。

奉紙書

出版於明和元年(公元1764)的《料理珍味集》並非針對老饕愛好者出版的怪異料理(也可叫做珍奇的食物),而是介紹各種貼近平民生活的食物寶典,當中推薦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當作食材。

書中提到,用過的廢紙可以作爲味增湯的配料。做法是,將奉紙書泡水使墨汁融於水中。再把紙仔細敲爛,混着味增及葛粉揉成大小適中的丸子,煮成味增湯來喫。甚至還寫到“食紙餅者,免除整年惡疾”。

其實奉紙書是用過濾的樹漿製成。也就是說,把紙用水泡軟敲爛,其實是在萃取植物纖維。這是一種很棒的膳食纖維,具整腸作用,有助排便。對買不起高價中藥的江戶平民來說,紙餅是很值得食用的健康食品。

不過,在江戶時代,平民的日常飲食就是以牛蒡、蓮藕、竹筍、蜂鬥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爲主。就算不喫紙餅,腸道內應該也很乾淨,實在沒有必要額外補充。

江戶時代是一個崇尚節約的時期,廢紙再利用稀鬆平常,但將其作爲配料進行食用,不考慮衛生問題,也實在是讓人感覺是黑暗料理。不知道當初發明這道菜色的江戶人是誰,但如此節儉也實在讓人難以下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