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松山城攻防戰:這位武將讓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人成爲配角

日本戰國時代,武州松山城是武藏國北部重要的城郭,位在南北延伸的吉見丘陵的西南端,它被《武藏志稿》如此稱頌:位在連山之鼻,如孤山一般。松山城標高雖然只有五十九米,但周圍是低窪的溼地,看起來宛如孤立的山峯,峨然聳立。

《新編武藏風土記稿》描述:山腳有市之川流經,南有深田和岩石直立。過去在山頂有池水……爲一座天然要塞。雖然這是一座天然的軍事要衝。再加上城下流經的市野川水運發達,可說是水陸交通匯集,極爲便利,因此也是經濟要地。今天的故事就圍繞着松山城展開,主角是戰國初期名將太田道灌的曾孫太田三樂齋資正,配角是武田信玄、北條氏康、上杉謙信。

永祿三年(公元1560)八月,上杉謙信越過三國峠,進入關東平野,同時發出檄文,邀請關東諸將加入他的麾下,討伐北條氏。而在弘治三年(公元1557),上杉憲政就已經將家名和關東管領的職位都讓給上杉謙信,代價是討伐北條氏。

上杉謙信

此前,上杉謙信一直在信濃國的川中島與武田信玄展開對戰,雙方可謂旗鼓相當、不分勝負,也因此無法滿足上杉憲政的願望,直到這次終於可以騰出手,正式向關東出兵,討伐不義的北條氏。

事實上,此次上杉謙信出兵也是因爲前年上洛帶來的後續影響。當時,上杉謙信前往京都拜謁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輝,正式得到關東管領就任許可,顯示出上杉謙信的名正言順。

此次的檄文發佈後,太田資正立即展開行動。太田氏是前關東管領扇谷上杉的重臣世家,相比於上田氏立即向北條氏屈服,太田氏一直堅持反北田氏的立場。之後雖然短時間臣服北條氏康,但當上杉謙信到關東後,太田資正就成爲反北條的領袖。

太田資正

在《異本小田原記》中提到:道譽(三樂齋)經常聚集浪人們,有時召開軍事會議,聽聞自國或他國擅弓矢者的故事,從早到晚努力聽取情報,隨時準備攻城而毫不懈怠。且上爲之,下效之,巖付千騎的武士也都崇尚勇武,無人可比

此外,上杉景勝的參謀,直江兼續曾很肯定地說:“自古以來的名將,沒有人比得上謙信和三樂齋。”因此太田資正也成了日本聞名的勇將。這位太田資正在永樂四年(1561)九月,突然率兵夜襲松山城,最後趕走了城主田暗朝直,佔領了這座城。

太田資正隨即讓七澤七郎擔任城主,這個人繼承了前關東管領扇谷上杉氏的血脈,過去數年間一直在奧州流浪。太田資正爲其起名爲上杉新藏人憲勝,讓三田五郎左衛門和太田下野守等騎兵二百人、士兵兩千五百人進入本丸,將廣澤兵庫助信秀及高崎刑部左衛門利春等配置在二之丸。

遺留至今的松山城

北條氏康、氏政父子知道這件事後悔不已,無論如何都想奪回松山城,不時向松山出兵。但太田資正總是可以很迅速地從巖支城調兵支援,所以北條氏一直無法攻下松山城,只能望城興嘆。

實際上,援軍之所以會如此迅速,是使用了令人驚訝的佈置。太田資正將巖支城飼養的狗放到松山,松山飼養的狗放到巖支,有敵襲的時候,在狗脖子上綁上竹筒,裝入書信,然後放狗出去,狗就會全心全意向故鄉奔去。

這就是所謂的“三樂犬的交換”,據說這是日本國內可以確認的最早軍犬使用案例。且太田資正還另外下了一番功夫,用白色的塗料塗在密函上,如果不用水沾溼,文字就不會出現。

北條氏康

松山城落入太田資正之手,這對於北條氏而言非常致命,所以北條氏康、氏政父子在永祿五年(公元1562)十一月底,率領前所未有的三萬五千大軍包圍松山城,就算是太田資正,面對這樣的大軍也只能束手待斃吧!

北條氏康、氏政父子選擇十一月圍城是有原因的。這時越後會被大雪封住,所以攻擊時可以不用顧慮上杉謙信的援軍。但就上杉謙信的性格而言,他即便要踏過深雪也會派兵支援,因此北條父子需要在短時間之內攻下松山城。

不過,太田資正用來守城的都是萬中無一的雄兵,加上儲存了大量的武器。《謙信公御年譜》記載:百放之矢、炮筒列於前方,向下擊出……其聲可令天地震動,晴空雲掩,山河雲暗

簡而言之,北條軍屢攻不下,不斷有士兵戰死。終於在北條陣營中,出現了流言:最近上杉謙信與安房的裏見氏合謀,要派出大量援軍。北條氏康、氏政父子開始焦慮,立刻派出使者向甲斐的武田信玄求援,因爲當時雙方仍是盟友。

面對北條氏的求援,武田信玄回覆:二月下旬將前往增援。但北條父子擔心夜長夢多,一再懇切請求:事態大抵如此,還望閣下出馬相助。終於,武田信玄派出了兩萬大軍前往松山城。

攻城大軍增加到五萬五千人,松山城被層層包圍,攻城大軍發出瞭如雷鳴般可撼動泰山的吶喊。爲了怕被看出城內只有三千孤軍鎮守,守城軍完全不予理會敵軍的動靜,只是不斷回以槍擊。

這樣攻擊下去完全沒有效果只會徒增傷亡,因此北條、武田聯合軍果斷地決定改變攻擊方式。提出了利用金山衆從外部挖通貫穿城郭內的坑道,切斷水源,讓城郭崩塌的作戰方法。

金山衆一邊用竹束阻擋鐵炮,一邊從四面八方挖坑道前進。終於二郭開始崩塌,不過守城方當然不會置之不理,也將大量的水從地上灌入坑道中,使坑道吸水變軟、崩塌。許多金山衆遭到活埋,讓這個作戰不得不中止。

隨後攻城方又對守城方採用新的計策。在確認松山城的武器和糧食都將耗盡之際,守城軍士氣逐漸低迷之後,攻城方派出了使者。其實,他們只是想欺騙守城方,達到讓守城方打開城門的目的。

北條氏康陣營中有一位名叫勝氏部大輔的武士,他原本是太田資正的手下,於是北條氏康派他僞裝成巖支城前來的使者進入城內,積極勸降守將上杉憲勝。守將上杉憲勝相信勝氏部大輔是太田資正的手下,便以確保自己和士兵的性命爲條件,在永祿六年(公元1563)三月四日開城投降。即使後來知道被騙了也於事無補,但守城的士兵卻因爲得救,上杉憲勝也受到善待。

不過上杉謙信所率領的越後軍,其實已經來到了松山城附近。因爲太田資正再三請託,所以上杉謙信不顧危險,冒着大雪越過三國峠,據說他在開城的隔天就到了,只能說謙信晚了一步。

因此上杉謙信叫來太田資正:“竟然將城交給新藏人(上杉憲勝)這麼軟弱的人,還提出無用的救援要求,自己不過用掉了一些弓矢,未免也太令人生氣了。”(《關八州古戰錄》)而且上杉謙信還表示,想要殺了太田資正。(《相州兵亂記》)

太田資正不慌不忙地拿出城內士兵人數、兵糧、武器彈藥的記錄,並冷靜告知他捉了上杉憲勝兩個兒子作爲人質。上杉謙信聽了這些說明後終於恢復些理智,但看到上杉憲勝的兒子又再次怒火中燒,下令將他們吊死。之後攻下北條陣營的騎西城泄憤後才返回越後。

然而因爲松山城的陷落,武藏北部的北條勢力又一舉提升,戰國的勢力版圖也有了大幅的變化。在諸將一面倒地臣服北條陣營的情況下,只有太田資正繼續抵抗。在永祿七年(公元1564)七月的國府臺合戰中,北條軍大敗。七月,太田資正的兒子氏資私通北條陣營,太田資正被逐出巖支城。

但太田資正並未因此感到頹喪,他成爲常陸佐竹氏的客將,屢屢立下戰功,並以片野城爲據點,計劃奪回舊領地。之後又過了十幾年,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豐臣秀吉帶着二十萬大軍包圍小田原城,這個時候,太田資正前往豐臣秀吉的本陣,並在隔年見證了北條氏的滅亡。彷彿是安心了一般,太田資正在七十歲時結束了他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