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论坛上表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听见了激光时代到来的敲门声。"说起来,激光电视诞生诞生有些年头,不过市场份额始终有限,那么,这次激光时代真的在敲响电视的大门吗?

其实,从结构上就可以看出,激光电视的优势,只有在屏幕足够大时,其性价比和体积优势才能够体现出来。业界曾经以为,75寸将是液晶与激光电视性价比的分界线,但随着液晶面板价格的大幅度降低,在75寸,乃至于更大的尺寸上,激光电视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性价比,因此,激光电视的普及过程被严重滞后。

当然,激光电视普及率低,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在激光电视发展的早期,在主要性能上,是落后于液晶电视的。当4K已经成为液晶电视的标配时,不少激光电视还只有2K的分辨率。光源功率密度的限制,让激光电视在亮度上逊色于液晶电视。同时,不少厂家缺乏激光电视的核心技术,却忙于大干快上,这就导致了市场上的激光电视产品良莠不齐。这一切,让激光电视只能成为液晶电视的追随者,难于有效切入市场。

不过,但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敢于说出"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听见了激光时代到来的敲门声。"正说明海信对激光电视市场的底气。其实,海信早在2014年就正式推出了全球首款激光电视。而在2016年海信首发4K激光电视,让激光电视在分辨率上赶上了液晶主流水平。2018年的80L5激光电视,首次将激光电视售价下探到2万元以内。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正是多年的研发和积淀,让海信成为激光电视领域技术最为雄厚,拥有专利最多的厂商之一。而在激光电视最为核心的激光光源上,海信更拥有了完全知识产权。

在新一轮消费升级加快,用户对电视的需求已经从单一功能性需求转变为更注重品质、健康的需求,同时,百寸以上电视的需求也在迅速放大,而这正是激光电视大展身手的绝佳时候,激光电视漫反射带来的护眼,光源纯正,色彩更真实,超薄屏幕,安装更轻松更美观等优势突出,正是这些优点,让今年1-7月,让中国彩电整体市场零售量规模同比下降了9.0%时,激光电视零售量规模增长77.5%。

激光电视渐入佳境,也让三星、LG、索尼等全球主流彩电厂商纷纷加入激光电视阵营。而德州仪器在DLP领域推陈出新,日亚和理光等在产业链技术的突破,海信、长虹、光峰等企业在机芯上的进步等等,都理顺了激光电视的整个产业链。

而在论坛上,周厚健还透露,海信将于明年量产卷曲屏激光电视,推出8K激光电视和10000流明以上商业用途的激光电视,这样的黑科技产品不仅进一步奠定激光显示产业领军者的地位,也让激光电视在分辨率和亮度上,领先于液晶电视,有望夺得电视市场的C位,让激光电视从追赶者转变为领先者。

为了推动激光电视行业的发展,海信还宣布将在5年内对业内厂家分享1000项专利,在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下激光电视已经进入爆发的临界点,激光电视与超大屏时代将共同来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