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2017年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爲1428億元,2018年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爲2159億元,2019年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爲3022億元,同比增速39.94%。預測2020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爲3547億元,2025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爲6948億元,預測2020-2025年期間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率爲14.39%。

面對日益擁堵的城市交通環境,智能交通正成爲有效解決手段,未來 10 年國內智能交通投入將達千億元。目前,國內智能交通系統已經從探索階段進入實際開發和應用階段,特別是近幾年,受益於相關鼓勵政策的發佈和落實,國內智能交通行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 20%。隨着新型城市化建設的推進和智慧城市相關政策的落實,智能交通行業未來發展空間廣闊,行業將迎來持續穩定的增長期。

女商人通過雙筒望遠鏡的合成圖像

一、中國智慧出行行業發展趨勢

在人類出行發展史上,使用權和擁車權的分離一直存在。以出租車爲代表的初階分權時代,僅能提供基本的剛需出行代步服務,用戶沒有體驗可言,僅僅是速度和時間上的優勢。

“大出行時代”下,以網約車、共享車、租車爲代表的中階分權時代,提供局部的“共享使用權”,讓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速度、便捷和經濟性三者中取捨平衡,並享有一定的用戶體驗,但仍然不能夠完整覆蓋人們全場景下的高品質擁車需求,更談不上對汽車流通的變革。

出租車是使用權交易的1.0時代,用戶獲得了基本的出行服務;而網約車、分時租賃、共享汽車所代表的使用權交易的2.0時代則是一種局部的、不完整的模式。現在到了汽車使用權交易的3.0時代,它是更“高級”的消費方式,也將成爲大出行時代主機廠乃至出行服務商鏈接用戶的主流模式之一。

真正分離汽車產權、使用權,這意味着以“使用”爲核心的高階分權時代即將來臨。這是一個“新擁車”時代,“專屬使用權”將優化局部的“共享使用權”,並由此構建全新的中國汽車流通底層商業邏輯。

在越來越成熟理性的中國汽車市場上,“大出行時代”正在不斷培育用戶追逐更低廉、更便捷、更具品質、更可控和更新鮮的新出行方式。出行市場和汽車流通領域也將隨之向經濟高效,個性多元的方向發展。對於大多數佔據社會主流的工薪階層或更高階級的中產人羣而言,大投入買車的產權交易是不合理和不科學的,輕資產投入的使用權交易纔是理性正確的選擇。

二、中國智慧出行發展狀況

1、智慧出行行業發展規模

據數據顯示,2017年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爲1428億元,2018年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爲2159億元,2019年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爲3022億元,同比增速39.94%。

2、智慧出行行業供需狀況

a、供給情況

近年來,隨着我國汽車普及,國內城市交通擁堵情況越發嚴重。不過,隨着地方政府智能交通相關政策推行,城市交通得到一定緩解,特別是一線城市,根據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顯示,十大擁堵城市中僅有北京一個一線城市,而二、三線城市交通情況更加惡劣,說明智能交通建設正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國內物聯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由政府驅動的項目發展迅速。十三五以來,我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到2018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43萬億元。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物聯網終端用戶已達4.65億戶。未來物聯網市場上漲空間可觀。預計2020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預計“十三五”期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4%。

圖表:2017-2019年物聯網市場規模情況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着物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領域也不斷擴寬。比如:金融、醫療、物流等。在衆多領域之中,物聯網與交通行業的結合日益將緊密起來,在智慧交通建設中擔任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如今,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購買汽車已經成爲了很多家庭的選擇。各種品牌和型號的汽車奔馳在大街小巷,使得道路擁堵等問題日益顯現。而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可以綜合分析各個路段的信息,爲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等問題貢獻力量。

當前,包括物聯網等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這對於傳統行業必將形成一定的衝擊。隨着這些先進技術的不斷成熟,它們將會促進傳統行業向着現代化模式進行轉型升級。未來,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定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爲新型智慧交通的建設貢獻力量。下載完整分析報告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