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觀點:“她經濟”的出現,不是因爲“她需要”,而是因爲“她”有價值。

作者 | 溪午 編輯 | 米鬥

第三季《脫口秀》大會落下帷幕,李雪琴沒得第一,楊笠沒進前三,唱歌的王勉奪冠,有意外,有驚喜,也有遺憾。

思文中途退場,雙胞胎姐妹在貢獻了幾條熱度不俗的段子後被淘汰離場,車間女工趙曉卉帶着她的王炸感言告別舞臺。《脫口秀大會》僅有的幾名女演員最終成憾——這是《脫口秀大會》節目開辦以來對女性演員關注最高的一季。

這種關注點,不但落在了她們所寫的女性話題段子裏,也落在了對她們情感生活的關照上。在某期的節目中,楊笠吐槽過男性的盲目自信,明明各方面都平平無奇,卻總會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朋友諮詢問題時,思考問題的切入點不是問題事件本身而是自己。

這段話本身的爭議不大,但後續的長尾效應很給力。經濟學家、某高校教授儲殷發視頻在網上反擊楊笠,言辭尖銳、不無刻薄。

《斛珠夫人》的作者蕭如瑟在微博上評“楊笠可能是一個從未來返回的逆行人,她先對空氣開槍,然後紛紛有人跳過來接子彈”,諷刺意味不言而明。

這件事情,徹底將《脫口秀大會》的女性話題帶火了,因爲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對女性社會生活問題關注度確實比較高。

新觀點新角度

關照女性現實生活

從第一期到第十期,楊笠在《脫口秀大會》的舞臺上講了女性被催婚、催戀愛、被出軌、被騙感情、離婚等婚戀問題;也講了世俗關於女性穿衣着裝、說話方式、化妝、身材、衰老、花錢行爲的偏見審視和固化思維。

關於被催戀愛,被問“你爲什麼不談戀愛”,楊笠反駁“那你爲什麼不上清華呢?是因爲不喜歡嗎?”

在講到談戀愛時,她會說“愛情這場遊戲、我要和自己配不上的人談戀愛”;

講出軌問題時,她以玩笑的方式說出了“抓出軌很爽、談戀愛就圖熱熱鬧鬧”;

講被騙感情,她說“騙我感情可以,但是不能騙我錢”;

而在關於離婚的問題上,剛剛經歷了離婚被網友放在網上曬了好幾天的思文自我調侃“你再也不用擔心時間長了之後兩個人會分房睡,直接把雙人牀賣了換成上下鋪,他就是睡在你上鋪的兄弟”……

在現場觀衆眼裏,這些是段子,讓人捧腹;在評委眼裏,這些是爆梗,值得拍下按鍵;在大衆眼裏,這些是關照現實,指出了女性在婚戀問題上的痛點。這些脫口秀演員能深入生活去了解這些問題,再以觀衆喜聞樂見的幽默方式講出來,搞笑之餘,略顯辛酸。

可悲的是,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痛點,遠不僅於此。在這季的《脫口秀大會上》,幾位女演員也都有提到。

關於女性化妝着裝問題的調侃,楊笠稱第一次化妝感覺把自己化老了幾個度,第一次穿着裙子登臺,謔稱“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在因爲說話方式被網友罵了之後,楊笠發言“我說話不光不留遺憾,還不留後路”。

關於世俗眼光對身材的挑剔,楊笠以反常規思維用超模舉例,“超模身材好,對男人的審美不屑一顧,你喜歡什麼我不長什麼”。

在衰老問題上,楊笠以黑寡婦舉例,“黑寡婦的超能力是衰老速度很慢,這個技能是準備把壞人熬死嗎?”

在之前兩季的《脫口秀大會》中,從來沒有任何一個關於女性話題的段子能夠達到這樣的出圈高度,自然,這是和圈子中女性脫口秀演員的數量佔比掛鉤的。

男多女少

脫口秀女演員並非沒有市場

第一季《脫口秀大會》,滿場男演員,女演員能叫得上名字的只有一個王思文,第二季和第三季《脫口秀大會》說得比較好的男演員最起碼還有一些新人,但女演員名單卻高度重合王思文、趙曉卉、楊笠、顏怡顏悅;李雪琴,雖然能力不凡、進步明顯、熱度不俗,但最終僅獲得第五名的成績。

但仔細看一下節目的熱點就會知道,不管是節目中關於女性話題的討論也好,對節目女演員的關注也罷,女性脫口秀演員和女性話題都很有市場。

《脫口秀大會3》節目決賽晚上,一共上了七條熱搜,男演員佔兩條,女演員佔三條,在微博話題中,楊笠關於女性話題的討論,每一個話題的討論量和關注度都不低,以萬爲計,上萬的話題和十萬加的話題隨處可見。

百度指數搜索指數,女演員李雪琴的熱度甚至超過了節目本身,雄踞第一。

脫口秀女演員出圈不易,但也不代表脫口秀行業就是全男星的天下。

再觀脫口秀市場本身的觀衆羣,年齡集中在19到34歲的年輕羣體,性別上,女性觀衆高於男性。

楊笠在某期節目中說到“女性地位高是因爲花錢多”,這個演講風格獨特、自我定位準確的27歲姑娘,講起女性話題總是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也能戳中當代女性的痛點。

“她經濟”中

“她”纔是重點。

如今提起消費,最常說的一個詞就是“她經濟”。

化妝品要針對女性研發、首飾要針對女性包裝、包括衣服、包包、鞋子等都是以女性爲消費目標,因爲在潛意識的認知裏,大部分人都覺得女性需要這些、喜歡這些、愛買這些。

傢俱用品、居家用品、母嬰用品、廚房用品都在向女性推銷,因爲在長久以來的觀念中,女性都是居家第一手。如今轉到影視行業,戀愛戲要以女性視角來寫、綜藝要遵照女性潛意識的需要和觀念來做,再好一點,現實向的劇集關照女性生活困境。

今年影視市場幾部大火的劇中,懸疑劇《摩天大樓》指出了性侵、家暴、社會眼光等女性生活困境;《白色月光》則主要講述女性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情感危機等女性在家庭中會遇到問題。

甜寵劇更是如此,主打的就是滿足女性愛情幻想;職場劇《怪你過分美麗》道出女性在職場的事業困境;現實向《三十而已》等劇更是多方位、多角度地剖析了女性在愛情、家庭、職場、社會上的痛點。

綜藝方面,《乘風破浪的姐姐》打着三十而立三十而驪的口號乘風破浪連連衝榜,獲得矚目佳績。大火的兩檔節目《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選拔的都是女團成員。

“她心理”正在主導者大部分經濟的發展走向。

“她經濟”的出現,不是因爲“她需要”,而是因爲“她”有價值。

正因爲女性願意消費、容易消費,所以“她經濟”火了起來。

網上有一句話說的很好“追求女權不是追求性別對立”,聲呼女權的人也沒有要可以製造矛盾的人既沒必要摳字眼,更沒必要上綱上線。

希望能看到更多關照女性生活的好作品出現在屏幕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