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起起伏伏,磕磕絆絆,時好時壞,不由自己。有的人奮起,有的人忍耐,有的人茫然,只有強大的人,才能自如地應對生活的一切。

人不是天生強大,也不是天性軟弱,只要心醒,別人點撥一下,內心自然明瞭。

真正強大的人,只用3個字心法:靜下來。

1、靜則明

不要去追求高深的東西,最高深的東西,其實最簡單。大道至簡,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根,歸根曰靜。《道德經》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當一個人感到煩惱,困擾和迷茫,是因爲無明。內心就像一碗不停搖晃的泥巴水,越動越渾濁,看不清方向和未來。

人的內心躁動不安,無處安放,缺乏安全感,所以人們追求物質,渴望被愛,以此得到安全感。向外抓取的安全感,都是短暫的,物質的滿足帶給人的喜悅和幸福感,很難持久。而渴望被愛,又容易讓人失去自我,變得患得患失。

一切煩惱,皆因無明。

解決的心法,只需3個字:靜下來。

致虛極,守靜篤。不要以爲“靜下來”很簡單。有幾人能做到?

躁則無明,靜則知常,知常則明。明,就是內心開悟,明瞭。一點通,則萬事通。一心明,則一切明。

2、靜則定

生活中,人們不給自己靜下來的機會。

他們找各種事情,填補清靜的空間。一個人的時候,不讓自己清靜一下,而是看電視,玩手機,找人聊天,甚至跑步也不讓自己清靜,打開音樂充塞自己的大腦。睡覺的時候,也胡思亂想,失眠成爲很多人的常態。

現代社會,絕大多數人,都體驗不到清靜的可貴,所以他們活得庸庸碌碌。也許能賺取很多錢財和功名,可終其一生,都是無明的。

諸葛亮一生大智大慧,他留給兒子的告誡,只是幾個字: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因爲,一切的大智大慧,都是從靜中而來。

王陽明說得沒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一個人只要靜下來,靜到一定程度,一切的心緒煩惱,都可以得到定。如同塵埃落定,一切都安靜了,內心自然明瞭。

爲什麼人們總是靜不下來,因爲慾念干擾。《清靜經》說:“人神好靜,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欲,不在於控,而在於順其自然。簡單地說,物來則應,過往不念。

3、靜則吉

人在順風順水的階段,春風得意馬蹄疾,幹什麼都順,做什麼都吉。可是,人的一生,有高峯,也有低谷,風水輪流轉。

在低谷的時候,日子就變得很艱難,人的內心也變得煎熬。艱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尚書》說:“龜筮共違於人,用靜吉,用作兇。”

當外部環境、形勢不利於自己時,要靜下來,不妄作,才能得到吉祥。

比方說:

時機不利於投機,就不要動。你不動,不妄作,還不會虧本。你不靜,用作,可能會虧損。

我遇到一個人,她就後悔開了一家咖啡店。本以爲可以過上小資的生活,結果辛辛苦苦幹了一年,沒賺到錢,最後還虧了20多萬。

我們做任何事之前,要懂得看時機。不是每個機會,都適合自己。不適合自己,則要靜,不作,萬萬不可出手。

當趨勢不利時,不動,不作。不虧就是賺。這就是“用靜吉”。

人的內心要強大,先要靜。不管你有什麼煩心事,靜下來,一切可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