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愛國是我們國家自古以來的中心思想,忠君愛國也是每一個國人從小就應該有的思想。對於那些不忠不義的小人,國人都是嗤之以鼻,甚至是遺臭萬年。比如像關羽、岳飛等忠義之士千百年人都是被國人祭拜和崇拜,而那些如秦檜、呂布等賣國或者反覆小人則被歷史釘在了恥辱柱上了。但是也有很多名將由於各種原因雖然對自己主公很忠心,但是戰敗投降了敵國,導致他的待遇或者名譽受到憋屈,比如於禁在被關羽打敗投降了,從此在曹魏那裏遭到了辱罵和訓斥;再如糜芳投降東吳之後,則一直被虞翻等人嘲笑,如此例子不勝枚舉。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在“跳槽”之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或者過得不好,在三國時代就有這五位名將,在“跳槽”之後,更是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並受到厚待,那麼這五位名將分別是誰呢?

第一位:羅憲

羅憲,字令則,他本來是在劉備手下做事,他自己也是一個有能力的武將。最爲有名的是在蜀漢即將滅亡之際,當魏國即將完成滅蜀大業的時候,東吳也想來分一杯羹,而當時羅憲駐守在永安,東吳就向“借道”永安進而進攻蜀國,羅憲也知道蜀漢撐不住,而他手中當時只有區區兩千人馬,他卻硬生生的抵擋住了東吳三波進攻,並堅持了半年之久。這連當時東吳的大都督陸遜都奈何不了他。這場戰役充分體現了羅憲的軍事作戰能力。然而蜀漢在後期由於宦官黃皓把持朝政,而羅憲不肯與其同流合污,就遭受到他們的打壓,並被外放到巴東做太守,而黃皓更是將心腹閻宇作爲他的頂頭上司,可想而知羅憲在蜀漢是多麼的憋屈。

而後蜀漢被魏滅了,他當時駐守的永安也被魏軍攻破,他自己也投降了曹魏。而曹魏並沒有將其打壓,而是在其原有的官職上進行加封,成爲凌江將軍,並且封萬年亭侯。可以說羅憲也算獨善其身了。後來曹魏政權被司馬炎篡位,他更是平步青雲,改封爲西鄂縣侯,進位冠軍將軍。並且死後還被贈安南將軍,諡曰烈侯。可以說和關羽的漢壽亭候有的一拼了。所以說羅憲從蜀漢“跳槽”曹魏之後,前後得到待遇反差之大在三國沒有之一。

第二名:王平

王平,字子均,他原本是曹操手下,在曹操與劉備的漢中之戰後,他投降了劉備。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王平)隨杜濩、樸胡詣洛陽,假校尉,從曹公徵漢中,因降先主,拜牙門將、裨將軍。”這裏說的很明白,王平在曹操那邊官階並不是很高,只有一個小小的代理校尉,存在感非常低。而他轉戰劉備之後,劉備對他還很是器重,封他爲牙門將、裨將軍。這個裨將軍的位子有多高,我們對比下張遼,張遼當初投降曹操之後,經歷數次戰功,才“遷裨將軍”。

不過對於王平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後來他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他的才能,他不僅看出馬謖的愚蠢,更是成爲了“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領,並且成爲漢中的守城將軍,與當時的鄧芝、馬忠齊名,成爲了蜀漢最後的頂樑柱。在蜀漢最後之際,他更是率領兩萬抵擋了曹魏曹爽的十萬大軍的進攻,從而更堅定了他在蜀漢的地位。《三國志》這樣描述“是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平在北境,鹹著名跡。”

第三名:姜維

姜維,字伯約,他原本曹魏手下將領,駐守在天水,官階也只是一箇中郎將而已,和王平一樣不受到曹魏的重視,和王平不被重視也就算了,姜維更是被誣陷成爲叛徒,說他有異心要投降蜀漢,備受猜忌,這樣一來姜維爲了自保只能投降了蜀漢。而姜維也是因禍得福,在到了蜀漢之後,諸葛亮很是器重他,不僅讓他統兵北伐,更是將自己所學親囊相受,曾經諸葛亮在給蔣琬的信中這樣寫道:“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這裏不僅讓姜維統兵,更是讓他去訓練虎步兵這樣的精銳,可見諸葛亮是多麼器重姜維。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當時在朝中並沒有太高的聲望,而在在蔣琬、董允、費禕等人去世之後,姜維成爲了蜀漢政權的掌舵者,並且爲了完成諸葛亮未盡的北伐事業,也是數次出兵,成爲了一段千古佳話。所以如果姜維一直待在曹魏,恐怕他一輩子都是碌碌無爲吧。

第四名:張郃

張郃,字儁乂。張郃原本出道是跟隨韓馥,隨着袁紹掌握了冀州大權,他也隨之跟隨了袁紹,在袁紹手下張頜的待遇其實也不錯,他與顏良文丑,高覽並稱河北四大支柱名將,雖然待遇和名氣都還好,但是在袁紹手下張頜卻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在官渡之戰時,張頜更是收到謀士郭圖的陷害,爲了自保就轉投了曹操。這投靠曹操,本來以爲沒什麼發展了,但是恰恰相反張頜的地位不降反升,不僅地位升高,自己的成就也隨之原來越大,漢中之戰,張頜讓劉備忌憚三分,到了諸葛亮北伐之時,更是獨當一面,並封爲了五子良將之一,由此可見,張郃是跳槽之後,比原本混得更好的典型。

第五名:張遼

張遼,字文遠,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首。張遼也是那種跳槽之後比之前更爲有名氣的名將之一,起初他是跟隨飛將軍呂布麾下,根據《三國志》的描述“卓敗,(張遼)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爲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衆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這裏所說的是張遼在董卓兵敗後,他就投靠了呂布手下,但是官階只是都尉,而隨着呂布被李傕打敗,又跟隨呂布逃亡了徐州,當時張遼只有28歲,當曹操將呂布生擒之後,張遼才投降了曹操,並且拜中郎將,並且封侯賜爵,可謂風光無限。可以說張遼在呂布手下雖然也是一員猛將,成爲八大將之一,但是在呂布手下張遼的存在感其實並不強,戰績也沒有多少。

反觀張遼投靠了曹操之後,更是如魚得水,不僅受到曹操的欣賞,官運亨通,不僅加官進爵,還被加封晉陽侯,還立下了名垂青史的戰功。首屈一指的就是張遼以八百破十萬,威震逍遙津,打的東吳的小孩一聽到張遼都不敢哭的傳說。更甚至在張遼病重之時,孫權都不敢掉以輕心,對手下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由此可見,張遼和張郃是一樣的,在跳槽到曹老闆後,不僅官運亨通,還更好地實現了人生價值和心中抱負。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每一個人的人生既漫長又短暫,人們在機會面前需要掌握時間緊緊抓住,可能你一個決定就能改變你的一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