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9月25日晚上19時30分在中國現代文學館C座報告廳舉行,26位作家和5位翻譯家上臺領獎。

據瞭解,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創設於1981年,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它的根本宗旨就是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發展,促進中華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

駿馬獎包括長篇小說獎、中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散文獎、翻譯獎六大類,每個獎項均有五篇代表作品獲獎,併產生了哈森、龍仁青、鐵來克.依布拉音、牙生.賽依提、朱霞等五位優秀翻譯家。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在當晚的頒獎典禮致辭中透露,這些優秀代表中,有幾位並非專業從事寫作,有的是民警,有的是中學教師,有的在草原上經營着一家小小的餐廳,有的則一直打工,剛剛成爲簽約作家。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們在勤勤懇懇地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以後,在燈下、在寂靜和寂寞中堅持着另一種跋涉。“我們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支持着、激勵着他們,是對文學的愛,是對文學所承載的那些珍貴价值的堅守與追求,這也正是我們所有以文學爲志業的人們的初心。”鐵凝說道。

在授獎詞中,作家馮良的長篇小說《西南邊》被稱爲具有史詩品格,在時代鉅變中展現涼山彝族人民創造新生活的歷程,壯闊從容,充滿着紛繁獨特的聲音和色彩;海倫納的《青色蒙古》則是悠長婉轉的草原長歌,其詩性的風格承載着蒙古族文學的抒情傳統,同時對傳統的現代轉化做出了精湛探索。

另外,紅日的長篇小說《駐村筆記》書寫脫貧攻堅的山鄉風雲,以紀實之筆生動刻畫人的性格與事的肌理,真切地記錄新時代的新人步伐;梅卓的《神授.魔嶺記》則向偉大的《格薩爾》致敬,遊弋於現實、歷史與傳說之間,穿行於實相與虛相之間,展現着藏族文化的神奇博大。

中短篇小說獎中,李灼熱的《人間消息》創造了一個兼具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美學空間——“野馬鎮”,愛恨生死,熱烈而堅韌,是對民間精神的深情禮讚;段平的報告文學《宋文驄——從游擊隊員到殲10之父》則將枯燥的科研生涯提煉爲引人入勝的戲劇,立意高遠壯闊,結構縱橫捭闔。

馬佔祥的詩歌《西北辭》中,人的生命被推至現代性的追問中,銳利而輕逸、敏捷而質樸的詩句呈現着剛硬而柔軟的精神氣質;朝顏的散文《陪審員手記》,納世道人心於筆底,既有冷靜的剖析,又有溫厚的體恤,在艱深幽微的道德體驗中體現着暢達的智性之思。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張恩傑編輯/賀夢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