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不明飛行物的縮寫源於美國,20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上空發現會發光的圓盤飛行器,當時的報紙把它稱爲"橢圓形的發光體",這是當代對不明飛行物的興趣的開端,後來人們着眼於世界各地的不明飛行物報告。UFO一詞源於美國空軍的"藍皮書計劃",該計劃的第一任負責人是愛德華·魯佩爾特上尉,他正式發明"UFO"一詞。

隨着傳播媒體的發展,世界各地不斷傳出發現UFO的事件,有很多人甚至一些世界上的知名人士譬如:美國的前總統里根、卡特、希拉裏克林頓、阿波羅十四號飛船上的飛行員等等,言之鑿鑿出面證實自己親眼見到盤旋在半空的圓形飛行物。甚至很多媒體刊登了UFO的大幅照片和一些模糊不清的視頻資料。

這世上究竟有沒有UFO的存在到目前爲止仍然只是存在與爭論階段沒有真憑實據。但是在我國對UFO的記載卻早在幾千年以前就有,並且不同朝代持續均有記載。

最早最早記載飛碟的是《晉陽秋》這本古書。其中寫道:“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投於亮(諸葛亮)營。三頭,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這段話在《三國志》的裴松之的注、鄭樵的《通志略》、馬端臨的《文獻通考》中都有類似的記載。這是公元234年秋天的事,一天晚上,西北五丈原地區的天空中出現一顆發射紅光、來去自由的“星”,它三來三往,從東北向西南,以後便消失了。如果是星,它不可能“三頭,再還”,也不可能“往大,還小”。從記載看,它能自由飛行,很象是飛碟。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遊鎮江的金山寺。當時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團火來。這一奇遇使蘇東坡深感迷惑,於是在《遊金山寺》一詩中記載了此情景,”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蘇東坡先生所寫的這首詩是不是和現代記載的很多在大海上衝天而起的飛碟有類似之處呢?無獨有偶,也是宋代著名科學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載了這種樣一件事:“嘉祐中揚州有一蚌甚大,天晦多見。初見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蚌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燦然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

著名的明朝劉伯溫先生也曾寫過這樣幾句話,“……招搖指坤月堅日,大月如盤海中出,不知妖怪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聯,兒童走報開戶看,城角咿鳴聲未卒……”劉先生描述的這個從海上飛出來的形狀如盤併發出鳴聲的“大月”是不是和現代人說的海上飛出的飛碟完全一樣。

1892年前後明朝畫家吳友如根據自己親眼目睹的事情畫了一幅畫,畫上是朱雀橋一角,萬衆擠擠,有的仰望空中,有的互相談論,有的則發着驚歎。天上一角有一個圓球,閃閃發光。畫家在圖上還題記說:“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鐘,時金陵地南隅忽見火球一團,自兩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漸遠漸滅”。

這些不是民間傳說,在我國古代的很多古籍中都有詳細的文字記載,譬如《莊子》《夢溪筆談》《山海經》等等。對於這些記載您怎麼看?細思極恐,如果UFO真的在幾千年前就出現過,那麼這個外星文明的科技得多麼的發達。

這些事件又或許是古代科技不是那麼的發達對一些超自然現象的一種誤解,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需去破解。努力吧,少年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