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在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斐濟中國文化中心一行冒着濛濛細雨,驅車30多公里來到位於美麗的雷瓦河畔的瑙索瑞多元文化中心(Nausori Multi Cultural Centre),與盛裝出席的30多名社區代表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動,拉開了“天涯共此時”中秋佳節文化周系列活動的序幕。

斐濟中國文化中心一行的到來,受到了現場的斐濟教育、遺產與藝術司官員、瑙索瑞多元文化中心負責人和社區代表們的熱烈歡迎,他們爲中心員工獻上了吉祥的花環,以表達衷心的祝福。

斐濟多元文化中心隸屬斐濟教育、遺產和藝術部,在斐濟的瑙索瑞、蘇瓦、巴市、薩武薩武和拉巴薩五個地區設有分中心,旨在通過開展多彩多樣的文化活動推行斐濟多元文化政策。瑙索瑞多元文化中心負責人安吉娜•馬哈拉傑首先介紹了瑙索瑞多元文化中心的發展情況、願景、規劃,以及在社區舉辦的培訓活動,如:傳統烹飪、縫紉、編織、插花、瑜伽等。她表示,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社區凝聚力,還影響年輕一代回饋社區,保護和促進了多元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中心工作人員也通過播放幻燈片圖片,向社區民衆娓娓道來斐濟中國文化中心成立的背景、宗旨以及成立以來開展的各項節慶、演出、展覽和旅遊推廣等活動,隨後放映了旅遊風光片《美麗中國》。壯美的河山、旖旎的風光,讓觀衆們對中國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魅力感嘆不已。

伴着悠揚的中國古典音樂,中心員工展示了太極八式。一招一式剛柔並濟,如行雲流水般飄逸灑脫,引得觀衆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的甚至衝到臺上要求孫主任進行太極教學,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太極八式現場教學

來自南太平洋大學的斐濟裔姑娘亞哈娃·麗蓉以婉轉高亢的歌喉吟唱了《明月幾時有》,將這首別具節日意蘊的中國歌曲演繹得十分動人,引得觀衆們紛紛舉起手機拍下視頻。同臺演出的還有來自多元文化中心的小舞者妮芙麗緹·辛格,她爲觀衆獻上了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獨舞,其婀娜多姿的表演將現場氣氛推向又一個高潮。

《明月幾時有》吟唱

印度舞蹈

縮微版的“東方審美——竹文化”展雖然圖片數量不多,但是涵蓋了該展的主要內容,表現了竹在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娛等方面的運用,集中展示中華“竹文化”的特殊魅力。一位社區代表看過展覽,興奮地對中心員工說,看過展覽才知道竹子在中國可以有這麼多的用途,斐濟也有很多竹子,但卻沒有派上太多用場。這個竹文化展覽呈現的內容十分精彩,爲我們打開了一扇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

“竹文化展”講解

中心還把書法習字帖帶到活動現場,讓現場來賓從多方位體驗中國文化。

中國書法體驗

斐濟藝術遺產司首席文化官塞妮•瓦科洛瑪表示,作爲中國文化中心的老朋友,很高興在斐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中國文化中心能把精彩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送入當地社區,與大家度過充實快樂的時光。

藝術遺產司高級文化官阿魯尼什·庫瑪與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孫杰在交談時表示,感謝中心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不辭路途遙遠,爲社區居民帶來豐富多彩的展演活動,與大家分享佳節的喜悅。

孫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活動是斐濟中心首次與斐濟多元文化中心合作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值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大家匯聚一堂,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美好時光。相信這次活動對於促進雙邊的文化交流、民心相通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來源:斐濟中國文化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