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人感覺譚淵之盟非常的脆弱,主要是因爲大國思想在作祟,還以爲那個時候的宋朝和漢唐有的比。事實上,漢唐和宋朝最大的區別在於漢唐擁有地緣上的優勢,而宋朝沒有。

什麼叫做地緣上的優勢,顧名思義,就是地理上的優勢,對比來看,漢唐擁有邊塞要地燕雲,這是一種地理上的優勢,而宋朝因爲歷史原因沒有。所以其實這場盟約說讓人覺得很屈辱是一場天大的誤會,歸根到底,用現在比較時髦的一句話說就是甲方標準和乙方要求不對等。

宋軍用勁弩射殺遼軍統帥撻覽後,遼國主動修書請求締結盟約,看上去是宋朝贏了,而契丹喫虧了,但是契丹並沒有被滅掉,只是暫時打不過停戰了而已。可雖然停戰了,契丹人的本性是不會改的,還是要時不時的跑到大宋的土地上搶東西(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燕雲十六州被北方少數民族佔領,大宋北部邊界沒有了地緣屏障,少數民族的騎兵可以長驅直入騷擾大宋北部地方)。

與其讓他們經常跑過來即搶了東西(順帶還要搶一些女人),真的不如主動給他們一些東西,所謂破財免災是也。有時候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也。

還有一點就是古代的條件下國力和戰爭能力的轉換效率比不過現代,給一些財物可能實際上比發動戰爭還是省錢的。畢竟大宋朝廷中央財政收入是接近億貫,三十萬是相對很少的——不就是銀10萬兩、絹20萬匹嘛,多嗎?不多啊。

要是死磕,那軍費開支至少以千萬計。相持不下,大遼大不了不過日子了,天天騎兵快速機動穿插,你大宋還種不種田了。所以啊,其實這個盟約對宋朝還是很有利的,也不能說是完完全全非常屈辱的。丟了的是面子撿起來的是裏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