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一戰結束後,那些新誕生的國家不得不去解決一些迫在眉睫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一支獨立的軍隊。軍隊建設自然和獲得足夠多的武器以及自給相關。捷克斯洛伐克便是這些新誕生的國家中的一員。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對1919年10月18日德國兵工廠提出的報價作出了回應,這其中包括以3141292馬克的價格收購日產300支毛瑟軍用步槍的機器設備。這批設備的訂單日期是1919年12月。

到了1921年末,捷克斯洛伐克軍隊中有364000多支曼利夏步槍和111000多支從德國購買的毛瑟步槍。

購買得來的毛瑟步槍,與其他軍剩武器一樣,由於先前的使用,或多或少都有損壞,的確稱不上是一流的武器。國營布爾諾兵工廠和其他幾家工廠組織了步槍的維修工作。僅僅從1920年1月至1921年6月中旬捷克國防部(MNO)就登記了72283支這些工廠修理的步槍。

1921年,布爾諾生產了5000支曼利夏短步槍。另外作爲戰爭的補償,毛瑟向捷克提供了毛瑟98步槍的製造藍圖。並且捷克人還用來自毛瑟的部件組裝了45000支Gew98步槍。

1919年,捷克中尉魯道夫·耶蘭(Rudolf Jelen,27. 1. 1876 – 10. 3. 1938)推出了他改進的毛瑟短步槍,在布爾諾試生產了300支交由相關部門以及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後來的南斯拉夫)進行測試,口徑有7mm和7.92mm,但到了1922年這種改進方案就被拋棄了。捷克國防部隨後選擇訂購vz.98步槍和vz.98/22步槍。

·毛瑟-耶蘭短步槍

1921年12月初捷克部長理事會決定生產德國的vz.98步槍,隨後捷克國防部向布爾諾兵工廠訂購了40000支,每支1000捷克克朗。這次訂購分爲兩批訂單,第一批爲1922年1月,訂購1000支以調查意見,第二批訂單爲1922年4月20日,包括了39000支vz.98步槍。

儘管工廠有來自奧本多夫的完整生產設備,但也不能就此推斷出廠的vz.98的全部部件都是新制造的。實際上是經過國防部的批准,兵工廠是可以使用德國部件的。當時兵工廠還無法實現絕對的零件互換,因爲使用的是從奧本多夫接手的模板生產系統,在隨後的幾年,才自主開發出公差系統,該系統可以確保零件100%互換。

·斯太爾爲智利生產的毛瑟M1912,實際上智利這批訂單是德國DWM得到的,但DWM當時忙於他國訂單才把這批步槍的生產轉交給了斯太爾。毛瑟M1912主要銷往智利,墨西哥和哥倫比亞。注意其弧形座表尺與從機匣前方一直延伸到前箍的上護木,這些特點隨後都被vz.98/22步槍繼承了

1922年2月,捷克國防部的兵器委員會決定這批訂單的步槍應使用“墨西哥表尺”,而不是之前的原版表尺。這一表尺設計來自於毛瑟M1912,該型步槍由斯太爾在戰前爲墨西哥和智利生產。但訂購的40000支步槍並非全部使用墨西哥表尺。由布爾諾兵工廠生產的首批10000支使用了原版表尺(Backenaufsatz),而剩下的30000支裝配了墨西哥表尺的步槍則被給予了vz.98/22的名字。

一支A批次的vz.98/22步槍

1922年3月布爾諾兵工廠的設計師拿出了簡化生產系統的解決方案,以繪圖形式交到了捷克國防部的炮兵與輕武器分部。1922年4月22日的圖紙附新中列舉了提出的設計簡化,其中不僅僅包括不再加工外表不規則的機尾套(matice závěru)表面,去除加裝彈簧的鎖定銷。還有將拉機柄向槍機端面前移17mm,在機匣後端增加導槽防止機尾旋轉。提議的改動包括改進抽殼鉤外形,尤其是其後部,去除槍機機體上的保險凸筍,去除固定前箍的彈簧,簡化刺刀座/前箍的生產。這其中最後一項提議的改動是借鑑了德國奧本多夫爲中國生產的步槍。這點主管斯塔尼斯拉夫 米哈爾(Stanislav Míhal)也毫不避諱地聲明瞭。工廠方面改動的建議諮詢了來自毛瑟工廠的約瑟夫 尼克(Josef Nickl),他後來在布爾諾監督了vz.98的生產準備工作,也檢查了他自己的手槍設計的生產,這種手槍在得到vz.22的名字以前的命名是“N型”。

vz.22自動手槍

根據提議兵工廠修改了一支樣槍,槍號爲9。在輕武器與火炮分部的指導下組織了一個測試委員會在1922年9月在米洛維奇進行了小範圍的測試。在速射測試中,委員會在5分鐘裏射擊了115發槍彈,過熱導致射手抓住步槍表尺和節套間時造成了手部的燒傷。射擊到70發後,明顯表現出槍機需要清理,在速射測試末期已經很難將槍機閉鎖了。

將步槍沾上沙粒和塵土進行測試,閉鎖的過程很費力,但步槍仍可以擊發。將槍機機頭抹上泥土時,委員會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通過反覆旋轉槍機,射手成功將槍機擺脫了厚重的泥土,並沒有影響到武器的性能。委員會還測試了提議的封閉準星護翼的形狀,驗證護翼是否會對射擊產生影響。委員會從射擊結果對比得出,封閉式準星護翼並不合適,並且建議使用頂部開放式的準星護翼。

布爾諾兵工廠9號原型槍

針對哪些特點可能在後續得以應用,委員會在1922年10月30日得出決議,裏面提到目前應更注重武器裝備的統一,類似的微調不應在後續關注內。現在相關文件和繪圖都保存在布拉格的中央軍事檔案館(Vojenského ústedního archivu)。參加測試的9號樣槍節套上印有“捷克斯洛伐克國營布爾諾兵工廠”的標記,獨立的部件上都印有序號9,這支樣槍現在在約瑟夫。

9號原型槍的頂視圖

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9號原型槍取消了槍機右側的引導肋,機尾套也不像Gew98一樣有分階。

1922年12月初兵工廠完成了第一批訂單,這批步槍被接收後,又送到了布爾諾的6號師屬軍械庫。隨後在該月內,武器技術辦公處(zbrojně technick úad)接管了第二批訂單的首批2000支步槍。生產工作在第二年一直在進行,1923年捷克國防部接收了最後的700多支步槍。

生產的40000支步槍顯然不能完全滿足軍隊的需求,另外在進行這批步槍生產的同時,國防部的輕武器與火炮分部還解決了一款通用短步槍的指標問題,後來成爲vz.23步槍。vz.98和vz.98/22步槍隨後飽受頻繁批評,不僅僅是因爲零件間的不通用。當時捷克境內軍械庫內仍保有那些節套印有德國標誌的原廠槍。但人們很容易將布爾諾的步槍與這些來自“荷蘭區”的德國步槍混淆。(1921年捷克購買了57000支德國步槍,這些步槍最初來自停火後在荷蘭領土繳械的德國軍隊)

192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士兵,注意他們裝備的是帶有德式表尺的毛瑟長步槍,這些步槍可能是vz.98也可能是修理後投入使用的“荷蘭區”Gew98

vz.98步槍在捷克軍隊的服役時間並不長。1925年末,這些步槍被撤出現役,國防部決定給軍隊換裝新的vz.24步槍,但隨後步槍的外銷進展並不順利。早在1924年10月將步槍提供給希臘軍方,但沒有結果。同樣的還有經斯坦哈特(Steinhardt)公司與波蘭軍方的協商。在1925年提供給土耳其軍方時,得到了外銷訂單,土耳其要求提供40000支vz.98和vz.98/22步槍,均裝備vz.22刺刀。40000支步槍中10000支應配有原版德國表尺,剩下的30000支步槍應配有墨西哥和智利的毛瑟M1912步槍表尺,這與1922年捷克國防部訂購步槍組成相同。

然而,隨後捷克人發現軍械庫內的存貨是小於需求的,之前來自德國漢堡的本尼 施皮羅(Benny Spiro)公司購買了1000件並將其轉賣到中國,另外庫存中還有些武器磨損程度嚴重,並不能修復後外銷。外銷訂單的大部分步槍來自皮塞克(Písku)附近普克拉季奇希(Purkraticích)保存外國武器的軍械庫,該軍械庫在1926年1月交付了30984支裝有vz.22刺刀的步槍。但剩下的9222支就需要利用從國防部獲得的vz.24的部件重新生產。

毛瑟98長步槍在捷克軍隊的歷史中僅充當了一個小插曲,但布爾諾兵工廠在製造它時得到了寶貴的經驗,隨後幾年他們推出了vz.24步槍以及諸多變形槍,向世界各國出口。

vz.98與vz.98/22步槍

前文提到,由於捷克軍方更專注武器的統一,很多布爾諾兵工廠提出的改動都沒有出現在最後的步槍上,所以無論是vz.98還是vz.98/22,並沒有在德國Gew98上作出很大的改動,槍機還是原來的樣子。其中vz.98實際上就是一種捷克生產的Gew98:採用了手槍握把式槍托頸的槍托,上護手由表尺前端延伸到後箍,槍托中後方設有擊針分解孔,擊針分解孔與槍托頸間設有後揹帶環,另一揹帶環在後箍下方。前後兩箍通過各自右側的彈簧片固定,前箍爲標準的德式H型前箍,下方有閱兵鉤,準星無護翼,表尺爲德國式樣。顯然上述特徵都能在原版Gew98上面找到,但vz.98槍管節套上方有布爾諾兵工廠的銘文,節套左側有4位序列號,步槍原配vz.23短刺刀。

·vz.23短刺刀,刀身長248mm,全長384mm

·vz.98步槍,1922年至1923年在布爾諾兵工廠進行這種步槍的生產,產量爲10000支,vz.98步槍是捷克建國後正式列裝的第一種自產毛瑟步槍,但服役時間很短暫,後來大多都賣到了土耳其

·另一支vz.98步槍的節套銘文特寫爲捷克語“S.ST.ZBROJOVKA BRNO”,意爲捷克斯洛伐克國營布爾諾兵工廠,BRNO銘文上方有一小圓弧,銘文“S.ST.ZBROJOVKA”也成一定弧度,所有的vz.98步槍槍管節套均有這樣的銘文

後來的vz.98/22步槍在很多地方繼承了vz.98的設計,但改用了毛瑟M1912的“墨西哥式表尺”,表尺分劃爲400m至2000m,在調整表尺遊標時,需要按住遊標兩側的固定鈕。上護手也改成了毛瑟M1912的式樣:從機匣前端延伸至後箍。槍管節套上印有兵工廠銘文,節套左側有捷克國防部驗收標記和序列號,步槍原配vz.23短刺刀,有些樣本前箍上設有閱兵鉤,有些則沒有。vz.98/22步槍四位序列號前會有一大寫字母表示批次,一共存在ABCDE五個批次(約50000支),其中ABCD4個批次是在1923年生產的,這些步槍先是在捷克軍隊中服役,後來30000支賣給了土耳其,剩下的10000支轉手賣到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在中國這種步槍被稱爲“79長筒新式步槍”,除了德國本尼 施皮羅公司專賣到中國以外,捷克後來也通過挪威等中間商向中國銷售,九一八事變中東北軍就在庫房內損失了1568支該型步槍。E批次的vz.98/22是1927年專門爲土耳其重新生產的。

這是一支C批次的vz.98/22步槍,有趣的是這支步槍配有一個非常捷克式的準星護翼

·vz.98/22步槍槍管節套左側的銘文,上方爲捷克國防部的驗收標記(E,獅徽,檢驗年份後兩位),下方爲序列號(批次+序列號),批次後的序列號通常爲四位數,每一批次通常最大爲9999,一般槍托右側也有“批次+序列號”的標記。vz.98/22是捷克出口步槍中的一個例外,後來很多出口到國外的捷克步槍都是專門生產的,所以沒有捷克國防部的驗收標記。(比如vz.98/22隨後的E批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vz.98/22步槍A批次的生產時,似乎還沒有引入捷克國防部的驗收標記

·早期(上)與後期(下)vz.98/22步槍的槍管節套銘文,右面這種形式的銘文是專門爲土耳其生產的E批次vz.98/22步槍

·這支是布爾諾爲土耳其專門生產的E批次vz.98/22步槍

·銷售到土耳其的vz.98/22步槍表尺標度也換成了土耳其語印度數字的形式,表尺分劃仍爲400m至20000m。由於大量vz.98/22步槍都銷往土耳其,銷往中國的那批也大多沒能保存下來,到了今天仍保有原版表尺的vz.98/22步槍已經是非常稀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