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拆解28份創業板年報“資優生”:新經濟公司如何“言之有物”

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會議明確指出,要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質量。

上市公司年報作爲信息披露最受關注的一環,回顧歷年年報季,企業處境可謂是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優質上市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另一方面則是風險公司大額減值、業績爆雷等。在單純的業績數字變化背後,從年報中探尋公司現階段經營情況、未來發展趨勢及真實價值,是各類市場主體不斷探索的方向。在保證年報信息真實準確的基礎上,讓信息更加簡明清晰、通俗易懂,從而提高決策有用性,日益成爲投資者的核心需求。

應對這種需求,如何讓年報“言之有物”,切實提升透明度與質量,是上市公司和監管者不斷探索的方向。這其中,每年都會如期而至的一份優秀案例彙編或可提供方向。9月18日,深交所發佈《創業板上市公司2019年年報優秀案例彙編》,發佈創業板涉及28家公司的37份優秀案例,這已經是深交所連續第6年編寫創業板上市公司年報優秀案例。

2019年年報中,不少創業板上市公司着力增強年報信息透明度,用看得懂、讀得透的語言闡述公司“幹什麼”“幹得如何”“後續怎樣”。從今年入選的優秀案例看,儘管這些企業所屬行業不同、規模不一,業務模式和經營特色各異,但在如何呈現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年報大餐”、爲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方面可謂“異曲同工”。

年報增“色”:由表及裏講清“公司家底”

投資者打開一份年報,首先關心的肯定是公司的商業模式,即這家公司究竟是幹什麼的。

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七成以上爲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爲代表的產業聚集效應明顯,很多公司具有新經濟企業特徵,與傳統產業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準確、清晰地披露商業模式,對投資者進行價值判斷來說非常重要。

但在以往的部分案例中,有些公司“避重就輕”,對行業前景侃侃而談,對公司具體業務“惜墨如金”,讓投資者看得“雲裏霧裏”。創業板某通信行業上市公司在年報中大篇幅介紹公司5G行業爆發式增長的良好前景,卻對公司主營業務,尤其是涉及5G物聯網等相關業務寥寥數語,未清晰闡述具體業務模式,沒有較好地體現產品上游供應鏈和下游客戶應用場景的差異性,從公司年報中很難了解公司所涉足的具體業務、核心優勢和業務護城河等情況。

爲公司年報增“色”,並不需要華麗精美、故弄玄虛的辭藻,而在於還原食材真正的味道,由表及裏、契合實際地說明公司業務的內涵實質,給投資者一個“明明白白”的上市公司。

以醫療器械行業公司邁瑞醫療爲例,公司在年報中全面介紹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以及醫學影像三大業務領域的商業模式和行業特徵,以生命信息與支持業務來看,公司除披露基本財務數據及變動情況外,還對該類業務進一步細分,結合監護儀、除顫儀、麻醉機等具體產品介紹了其研發、採購、生產、銷售模式,清晰展現了公司的商業模式特徵。從事疫苗研發生產的智飛生物則用數據說話,遵循深交所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充分披露疫苗批簽發數量的具體情況,列示了核心在研產品所處的研發週期、核心在研產品的預期上市進展及未來潛在的市場空間等前瞻性強、高附加值的信息。

打破“新經濟”的信息壁壘,讓“新模式”躍然紙上,或正是創業板公司年報“大廚們”應該探尋的方向。

年報添“香”:有理有據道清“來龍去脈”

當投資者打開年報,除了關注公司幹什麼以外,還關心公司幹得如何。因此,對上市公司來說,不僅要披露報告期主要財務數據及其變化,更應當結合宏觀及微觀情況,對數據變化背後的深層次原因進行剖析。

翻看歷年年報和交易所的年報問詢函,業績變化的深層次原因亦是上市公司着重闡述、投資者重點關注、交易所重點問詢的關鍵所在。據統計,超過一半的深交所2019年年報問詢函中,對公司業績變化情況進行了問詢。

比如,某信息技術行業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每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長,2019年銷售淨利率高達49.62%。公司90%以上的產品通過授權海外經銷商銷往歐美地區,經銷模式的毛利率遠高於採取直銷模式的同行業公司。但公司年報並未對經銷商管理制度及執行情況、最終銷售情況、海外業務業績變動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等重要信息進行充分披露,直至交易所發出年報問詢函,纔對部分信息進行補充。

與之相對,還是有不少公司能夠對主要財務數據變化的“來龍去脈”進行深入分析。如從事工業自動化和新能源產品研發生產的匯川技術,2019年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公司在顯著位置主動披露了剔除2019年度新增並表子公司影響後的主要財務數據,顯示公司內生營業收入與上年基本持平,讓投資者對公司經營情況有一個客觀認識;此外,公司還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分業務列表闡釋了各產品的下游行業、客戶和應用領域,讓投資者充分了解公司收入構成及各項業務發展情況;公司的新能源汽車業務銷售收入較去年下降22%,公司重點分析提示了補貼退坡的影響,這已不是公司第一次提示相關政策影響,雖然該類業務有所下滑,但投資者看得明白、讀着放心。

再如從事LED產品研發生產的利亞德,公司結合戰略規劃詳細分析了主營業務、經營性現金流、存貨、淨利率等多項財務指標的變動情況及原因,如公司結合業務結構及不同產品的特點分析了自2012年以來淨利率變化及原因。針對行業新的發展機遇-Mini/Micro LED,公司以通俗易懂語言介紹了相關技術標準、應用領域以及公司生產基地的相關情況,此外,公司還以圖文或者案例的方式介紹了新產品投放市場以及正在培育的產品和市場,將未來預期具象化。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讓投資者對公司“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有清晰的認知。

年報加“味”:報喜報憂看清風險因素

如果公司在年報中通篇只對未來發展前景報喜,對風險閉口不談,一方面脫離客觀事實,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投資者無法對公司投資價值作出客觀公正的判斷,營養失衡。

從2019年創業板公司的年報看,已有不少公司能夠在行業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公司自身業務拓展實踐進行深入的風險研判,不能定量分析的,就做針對性的定性描述,讓投資者更加心裏有數。

比如康龍化成主要提供創新藥研發外包服務,海外業務收入佔比較高,在分析可能面對的風險及應對措施時,公司坦言過去幾年的業績高速增長系受益於藥物研發服務需求上升、創新藥研發景氣度提升等因素。在分析業績驅動因素的基礎上,公司充分揭示了可能面臨的科研技術人才流失風險、知識產權保護風險、政策監管風險、匯率風險、市場競爭、技術更新等主要風險點,前瞻性地分析了上述風險因素的影響並逐項提出應對措施,內容豐富具體、針對性強、相關性高,有助於投資者識別公司風險,全面、客觀地掌握公司情況。

既有對未來發展的良好預期,又要充分揭示與之相應的風險因素,高質量的前瞻性提示正是提升年報披露質量的關鍵。

披露成本與質量的平衡:將選擇權交回市場

爲幫助上市公司向市場披露出一份份高質量的年報,監管層也一直在努力。以深交所爲例,除編寫年報優秀案例彙編形成正向引導外,還持續建立完善信息披露相關制度,比如在充分梳理總結行業特徵的基礎上推出藥品及生物製品、醫療器械、集成電路、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等20餘個行業信息披露指引,鼓勵上市公司充分披露對投資者有用的行業信息。與此同時,加大服務力度也必不可少,在董事會祕書培訓、年報編制專題培訓等“例行項目”的基礎上,深交所還對上市首年的新公司全程做好服務,就年報編制規則、編報流程、業務系統各項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說一千道一萬,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年報還需把握好公司披露成本和投資者需求之間的平衡。事實上,不少公司披露年報的時候也面臨兩難選擇,披充分了,擔心透了家底,被競爭對手窺探到了商業機會,披簡單了,似乎沒說清楚公司情況,投資者也有所不滿。

要解決上述問題,讓上市公司更加自發、主動地平衡好披露成本和披露質量,更多地披露對投資者有用的信息,還需要市場機制的作用。

隨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平穩落地,具有創新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公司將加快登陸資本市場,通過高質量的信息披露讓公司真實基本面“躍然紙上”,將上市公司價值準確清晰地呈現給投資者,由投資者進行自主選擇,上市公司的質量肯定會體現出來,公司會逐漸分化,呈現不同的市場表現。可以預見,市場的高效運行和優勝劣汰將更加依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這有利於資本市場市場化、規範化、法治化長足發展,也有利於真正將投資者權益保護落到實處。

(作者:楊坪 編輯:包芳鳴)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