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爆發後不久,麥克阿瑟就率領“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隨後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前鋒一度打到了鴨綠江邊。與此同時,美軍的一些飛機還經常對我國東北境內的一些目標進行“誤炸”。在這種情況下,爲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總的帶領下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經過將近三年的浴血苦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全世界也因此對新中國刮目相看。

中國之所以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除了指揮員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廣大戰士英勇頑強的奮鬥精神之外,蘇聯給我們的援助也功不可沒。當時我國的軍工產業和美國根本沒法比,武器裝備也和美軍存在着不小的代差。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使我們極大地彌補了和美軍火力上的差距。但關於蘇聯給我們的援助,有以下三個問題需要搞清。

第一個問題是這些武器裝備是什麼時候提供給我們的?不少人認爲志願軍過江時就已經獲得了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抗美援朝戰爭初期,蘇聯對我們能不能打贏美軍一直心存疑慮,事先承諾的武器裝備一樣也沒有給,更沒有出動空軍給我們提供掩護。直到第二次戰役我們在雲山重創美軍,並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了三八線以南地區,蘇聯纔看清了志願軍的戰鬥力,這纔開始給我們提供武器裝備上的支持。

第二個問題是蘇聯一共支援給了我們多少武器裝備?從第二次戰役結束後開始到停戰協定簽定時爲止,蘇聯一共向我們提供了30個陸軍師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14萬支步槍、九千多挺機槍和兩萬多件自動火器,這些武器基本上都是蘇聯在二戰結束後淘汰的舊貨,像喀秋莎火箭炮這樣先進的武器極少。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蘇聯又陸續向我國提供了30個師的武器裝備。也就是說,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蘇聯提供給我們的武器裝備實際上只有30個師,還有數十萬志願軍將士使用的是國產武器。

第三個問題是這60個師的裝備都是無償援助的嗎?不少人認爲蘇聯給我們的這些武器裝備都是無償援助的,其實這也是一個誤解。這60個師的裝備當中,只有極少部分是無償給我們的,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以半價的形式賣給我們的。當時新中國纔剛成立一年多時間,國庫空虛,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錢,最終經過商議,我們以鎢、銻、錫和鉛等稀有金屬作交換,才最終獲得了這些武器。還有一些當時比較先進的武器,則是以現金購買,分期支付,直到1965年才完全還清,期間我們還經歷了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

相關文章